流浪地球2里的十大科技你真的看懂了嗎

恩佐法拉利1999 發佈 2023-02-07T02:01:38.693588+00:00

編者按:流浪地球2是一部在今年春節檔引爆票房的科幻佳作,上映以來好評如潮。但也有部分觀眾表示看不太懂,甚至有些人在自己的影評里嚴厲的批評這是一部爛片。我想,很多觀眾大概就是因為沒有看懂或者說理解不了電影中的一些「科幻內容」的設定,才導致自己無法理解電影內的情節邏輯。

編者按:流浪地球2是一部在今年春節檔引爆票房的科幻佳作,上映以來好評如潮。但也有部分觀眾表示看不太懂,甚至有些人在自己的影評里嚴厲的批評這是一部爛片。我想,很多觀眾大概就是因為沒有看懂或者說理解不了電影中的一些「科幻內容」的設定,才導致自己無法理解電影內的情節邏輯。這裡筆者就為大家講解分析下,電影《流浪地球2》裡面的10種「近科幻」科技設定,來幫助大家更好的去理解電影的劇情和內涵。


所謂近科幻,是指的以目前人類文明所掌握的科學技術為基礎,按照合理的科學理論進行一定的想像,繼而得出的不久的將來人類可能會掌握的科學技術。這些想像中的科學技術實際上是跟目前我們掌握的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的。在電影《流浪地球2》中有以下幾種:

1、數字生命

在電影《流浪地球2》中「數字生命」這種科技是造成影片矛盾衝突,推進情節深入的重要設定。

數字生命指的是將人類的意識全部上傳到網絡當中,讓人以一種數位化的形態存在於信息網絡當中。其實已經有很多科幻電影有類似的設定。

如果說元宇宙的概念中,人類還要穿戴各種傳感設備才能在信息網絡中進行交流的話,數字生命就是讓人類徹底擺脫肉體的束縛,徹底進入信息網絡中,成為意識永生的存在。

有人可能會有些很質樸的疑問,這玩意斷電或者把存儲器毀壞掉不就沒了嗎?這點質疑也沒問題是,問題是你要知道未來有無數個雲存儲伺服器備份著每個人的意識,一處被毀壞,很快就能從別的地方被提取重生。

電影中沒有明確的去說明這一點,所以看電影的觀眾會有些疑問。

但是電影最後的彩蛋中,向我們展示了這一設定:已經死去並成為數字生命的劉德華扮演的圖恆宇與女兒,在最後的電影畫面中出現了無數個重複的鏡像!

理解了這一點,你才能真正理解李雪健老師扮演的中國大使周喆直所說的那句話:在這個末世,數字生命對普通人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另外影片還數次通過一句話,闡釋了影片創作團隊對數字生命的態度: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2、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可以說是影片中所有科技設定在科學邏輯上能夠成立的一個基礎。

量子理論在其闡述時,已經有了一種接近玄學的超距作用。目前我們也很難去真正理解其中的內涵。

量子計算機的速度,因為量子的超距作用,達到了一種不可思議地步。這也是數字生命技術中,能夠將人類的意識進行全面解析並複製存儲到網絡中的基礎。影片中一共出現了三種型號的量子計算機,分別是550A,550c,550W,算力依次遞進。

此外,在影片中,量子計算機還承擔起了通過對巨量數據進行採集、運算、分析來最合理最快速的自動建設星型發動機的作用。

3、3D列印技術

3D列印技術是目前現實中已經存在的技術。在影片中,3D列印技術與量子計算機相結合,通過量子計算機的強大算力,同時操控數以十萬計的3D印表機器人同時進行行星發動機的建造。並且,量子計算機能夠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分析出最優的建造方案,以最快的速度高質量的完成建設。

這也是電影中,人類之所以能夠在短短10幾年內,在地球上建設完成數萬座恢宏雄偉的行星發動機的原因。

4、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是流浪地球2中,一直沒有被正面大篇幅展現的一個隱藏於幕後的重要設定。

影片中有隻有兩處直接提到了人工智慧的存在及其威脅。

一個是地球正式踏上流浪之旅後,人類選擇讓人工智慧只存在於地球之外的導航員飛船上。而在地球上則封存了所有人工智慧機器人。

另一處則是,在影片的彩蛋中,已經成為數字生命的圖恆宇,在網絡世界中,一個名為MOSS的人工智慧忽然與其對話。繼而闡釋了影片中的很多謎題。

另外,影片中多處地方,一直將畫面鎖定到了一個個攝像頭上,其實也是在暗示,人類的所有行為,都已經處在了人工智慧的監視下。

而人工智慧早已經預測了人類所有將面臨的災難。並通過一些途徑,對人類進行暗示和引導。

影片中的人工智慧MOSS,已經是一個具備獨立意識的人工智慧生命。

他不但存在於領航員飛船上,還存在於地球的信息網絡中。

這也為《流浪地球3》埋下了一個重要的伏筆。

5、太空電梯

太空電梯的設定,是《流浪地球2》中,人類能夠迅速的來往於太空、地球、月球的基礎。

太空電梯並不是一種純粹的想像,實際上,他有著非常實際的理論基礎。

你可以這樣簡單理解,太空電梯實際上就是從一顆地球同步衛星上吊下來一根繩索。

而後,地球上的貨物、宇宙飛行器,就可以靠著這根繩索,以消耗較少的能源為代價以較快的速度直接進入預定的近地軌道。而後再從近地軌道二次加速,飛往目的地。而目前,如何找一根重量和強度都符合要求的繩索是最大難題。

由於在近地軌道上加速的阻力極小,飛船可以依靠大量燃料加速到一個極快的速度。這也是為什麼影片中的人類,能夠比較快速的往來於地球和月球的原因。

6、重元素核聚變

重元素核聚變,是在流浪地球1中就已經有了設定。

核聚變這一技術,人類目前只利用它製造了氫彈這種毀滅性武器。而在實驗室里,人類目前能夠達成的也只有輕元素核聚變,前段時間,由美國實驗室發表的最新成果,說他們已經成功進行了輕元素核聚變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的一個實驗,如果屬實,也將為核聚變技術應用開啟新的篇章。

在流浪地球中,行星發動機所採用的就是核聚變技術,而且是重元素核聚變。

可以這樣簡單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質量越大的元素要想讓其產生核聚變反應,那麼所需要的初始能量就越高。

另外,影片中非常重要的情節--炸毀月球,其科學依據,也是依靠3000多枚核彈同時爆炸所產生的能量,來引發月球核心的核聚變變反應。

月球真的發生核聚變的話,將對地球產生何等影響,這個也是個值得探討一下的問題。

7、同步實時翻譯器

影片中,各國政要及各國航天員能夠暢通無阻的實時交流通話,利用的就是這一技術。

技術原理很簡單,目前也有了類似的產品。

但是速度和準確度應該與影片中呈現的產品還有很大差距。

要做到影片中那麼暢通的交流,需要兩大基礎:

1)海量的信息存儲和極快的網絡速度提供雲端解析 2)有極快的運算能力的晶片。

很明顯,這兩點在影片的設定中,已經是人類掌握的技術。

8、行星發動機

實在點說,行星發動機,已經超脫了「近科幻」的範疇,成為了一種人類對於自身以及養育我們的地球的一種宏偉瑰麗的幻想。

這種幻想,含有一定的哲學思辨的意味。

我們人類如何能夠擁有一種偉力去推動一顆如此巨大的星球,奔赴我們嚮往的目標。

影片能夠引起的這種思考,是流浪地球這一影片魅力的深刻所在。

復觀影片,我們會發現,我們真正想要擁有的偉力,可能並不是如何去推動地球,而是,如何真正的讓全人類團結。影片中所展示出的面對災難時,人類內部所發生的各種爭執分歧、衝突矛盾,幾乎差點將人類文明毀於一旦。

《流浪地球》系列電影所體現出的具有厚重史詩感的內涵,也正在於他讓我們每個觀眾都有了這種隱約的思考:我們真正要去尋找的行星發動機,可能並不是影片中推動地球啟航的龐然巨物。而是一種能夠真正令人類文明團結一致的力量,這才是能夠真正推動全人類向著美好明天邁進的偉大力量!

————@恩佐法拉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