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胡鑫宇的這4個性格特點,你就得警惕了!

恩佐法拉利1999 發佈 2023-02-07T15:24:56.881877+00:00

我們一定要注意到,胡鑫宇這一類孩子都有這樣的特點:1、特別乖巧,「懂事」極少向親人訴苦,大部分時間表現得對親人特別理解。這類孩子,一旦產生了厭學情緒,就非常容易自我否定。

我們一定要注意到,胡鑫宇這一類孩子都有這樣的特點:

1、特別乖巧,「懂事」

2、性格內向。

3、特別的在意他人的看法感受。

4、極少向親人訴苦,大部分時間表現得對親人特別理解。

這類孩子,一旦產生了厭學情緒,就非常容易自我否定。這類孩子沒有一點點那種「混不吝」、愛誰誰的氣質,有討好型人格。最終遇到挫折陷入自我否定情緒中時,就很難解脫,但是周邊人又一般都認為他很懂事,不可能會做出什麼過激行為。最終他們就會選擇最極端的方式去解脫自己的痛苦。

而且,有這些特點的孩子,其實環境適應能力也相對較差。因為他總想著去討好環境,繼而只能給自己持續施加壓力。他很難學會用一種更自然的「混不吝」的態度,去真正的讓自己適應環境。

今天筆者在這裡要把問題探討的更加深入一些,為什麼厭學這種狀態為什麼會造成自殺傾向呢。

很多人會很淺顯的去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高中生,忽然發現自己什麼都學不會了,而周邊的同學卻能相對輕鬆的掌握那些知識,首先他會陷入一種迷惘之中,覺得自己愚鈍,比不上別人,繼而產生一種自卑感,導致自我否定,無意義感,繼而陷入苦悶的情緒,導致厭世。

這是一種心理學家的老生常談。

然而,我們有沒有發現,這種情感推理的過程中,那個支撐進行推理的最強底層邏輯是什麼?

那就是,學習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甚至對於高中生來說,只有這一件事情是有意義的。不單單對學生,對父母,對家庭來說,這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學習不好,無論未來還是當下,我們都會被社會所拋棄,在社會的競爭中成為底層,讓父母也讓自己傷心痛苦。

這才根源!人從來不會因為自己不在意或已經看破了的事情而難受

人的痛苦,多數時候都是執念太深,看不透,放不下而導致的。

就因為孩子,也包括我們把學習這件事情看的異常重要,甚至到了是唯一中重要的事情的程度上,這才使得厭學情緒產生的時候,才會導致那些不良的心理狀態。

雖然我們在開導別人的時候,常說學習不是唯一人生途徑。但是在面對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大部分人的思維和潛意識,還是在被這個強邏輯牢牢的操控著。

我們再來看看胡鑫宇的筆記內容:

胡鑫宇筆記:

終於知道為什麼我近視會加深了,一直盯著桌上的書看,幾乎不抬頭看黑板。因為我怕老師看到我一臉茫然的樣子,然後又不耐煩地講

胡鑫宇甚至想像過自己如果頹廢了該怎麼辦," 如果我什麼時候頹廢了,就想一下去留問題,即要回家這個議題。首先應如何同老師講,最好點明原因:1. 怕影響他人;2. 不勞煩老師費心我自己調整;3. 在意他人感受、不合群

筆記中還記錄了意見他很在乎他人情緒的事例," 10 月 9 日,來校幾天後狀態依舊差,睡眠可能有問題 ...... 早上 5 點 30 分醒了一直賴床不願起,因為害怕別人說打擾他休息。"

筆者在上一文曾說過,太順從,太在意他人感受的孩子,往往最後容易傷害到的人就是自己。這當然只是胡鑫宇筆記中所表現出來的第一層心理狀態。而我們必須再深入挖掘,其心理狀態的底層邏輯。

人從來不會因為自己不在意貨已經看破了的事情而難受

人的痛苦,多數時候都是執念太深,看不透,放不下而導致的。鑫宇本身根本意識不到那個上文提過的強邏輯,在他形成這種情緒狀態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這個「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情」的強邏輯,已經成為了他幾乎所有情感起落變化的根源所在,但是他卻意識不到。

這種懂事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只有質疑這些東西,並打碎它們,而後重新建立一種更全面的價值觀,他才能逃脫掉自殺念頭對自己騷擾。但鑫宇做不到。

它們也就成為了潛意識裡支配著孩子思維和情緒發展方向的幕後黑手。也是因為這個強邏輯,才有了胡鑫宇產生厭學狀態後,出現的那些外在表象:

胡鑫宇性格內向溫和、孤獨,在意他人看法,少與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溝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緒宣洩渠道,常有避世想法

此外,胡鑫宇失蹤前心理狀態失衡,表現為入睡困難、早醒、醒後難以再入睡等睡眠問題,存在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困難等認知功能障礙,存在內疚自責、痛苦、無力無助無望感、無意義感等情緒問題,進食出現異常,有明確的厭世表現和輕生傾向

我們再來看看一篇新聞報導中說的胡鑫宇失蹤前的人生軌跡:

這篇新聞報導的題目是:胡鑫宇15年人生軌跡:從活潑小孩到失落少年

——————以下內容引自 上游新聞報導——————

外婆眼中的他:曾經活潑,逐漸文靜乖巧

胡鑫宇遺體被找到後,有媒體前往老家探訪了他的家人。

2011年,4歲的胡鑫宇被送到外婆家裡,他的童年幾乎在外婆家度過。與其他孫輩不同,胡鑫宇和外婆是接觸得最多的。在外婆眼中,胡鑫宇小時候,喜歡蹦蹦跳跳,比哥哥胡濤還愛說話。隨著年齡的增長,胡鑫宇逐漸變得文靜乖巧。

在外婆看來,胡濤和胡鑫宇兄弟倆感情要好,常常結伴一起來外婆家,一起出去玩。工作後,胡濤常給弟弟買衣服等禮物,過年時還會給弟弟壓歲錢。胡濤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在胡鑫宇讀小學前就外出工作,與弟弟交流不多。他只記得弟弟放寒假回家,喜歡待在二樓他自己的房間看動漫,關上房間門,不會主動分享他的愛好。

外婆記得,胡鑫宇讀書很乖,「從來不會厭學。」有一次下大雨,積水深處能把人的半個身子淹沒。有學生為此請了假,但胡鑫宇堅持要去學校

外婆覺得,胡鑫宇是一個懂事體貼的孩子。收到壓歲錢,胡鑫宇總會給母親李連英,用來交學費。有時候讓胡鑫宇拿一部分壓歲錢用作零花錢,但胡鑫宇不拿,說不用那麼多錢,也花不了多少錢,買了飯菜票,能吃飽就可以了。他從小就非常心疼媽媽,會擔心媽媽太操勞累壞身體。李連英外出務工的第一年,離春節還有兩三個月的時候,胡鑫宇就迫不及待地問外婆,媽媽什麼時候會回來?隔幾天就會問一次。

以往的春節,胡鑫宇都會和年長15歲的哥哥胡濤一起提著東西來看望老人。「我家有的就拿給他,他家有的他們兩兄弟就一起拿來。過完年他們倆也要來的,我家用柴火燒火,他們倆就來烤火。」外婆曾這樣回憶。

但2023年春節,79歲的外婆沒能如往常一樣,等來她熟悉的外孫。

媽媽眼中的他:乖巧懂事,體恤家人

鑫宇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在此前的採訪中,李連英強忍淚水回憶著胡鑫宇失聯前的點點滴滴,小學考初中的時候,他考上了致遠中學的初中部,家人都給他交了押金,他不願意上,他選擇離家近的鄉鎮中學。「有時我問他喜歡什麼樣的衣服,他會說都行,但是買了他不喜歡的衣服他也不明說,他只是不穿。」李連英說,胡鑫宇的衣服大多是他哥哥從網上給他買的,正如那支錄音筆。

胡鑫宇中考成績不錯,最後選擇去致遠中學讀書。因為成績偏好,他每個學期有1500元獎金。他還常常為這事跟父母惋惜,因為如果再高1分,就可以進入獎金2000元的成績區間。

胡鑫宇的懂事還體現在體恤家人上。此前,家裡在老家翻蓋新房,花了不少錢。當身在外地做保姆的李連英詢問兒子是否需要自己陪讀時,懂事的胡鑫宇告訴媽媽,讓她再在外掙一年錢,到高二再說

李連英在福建的住處樓下有一個桌球桌。胡鑫宇看到有人打桌球,也去打。打完球,李連英給兒子拍了一張照片。他穿著白T恤,彎下腰,臉上的笑容陽光。放假時,胡鑫宇也會約幾個同學一起打籃球,一起跑步。

這樣的畫面,李連英也許會在無數個日夜想起。遺憾的是,李連英沒能等到兒子讀高二。胡鑫宇的人生,永遠停留在了15歲。

老師眼中的他:算內向,曾寫「如果不活會怎樣

胡鑫宇的初中班主任陳老師眼中,他算是內向的那一類學生,給他指出錯誤的時候他會認真聽著,表揚他的時候他也不會把開心流露出來。

陳老師清晰地記得胡鑫宇的語文成績很好,曾經考到過班級第一名。「他中考時發揮失常了。」陳老師坦言,正常發揮的話胡鑫宇考上鉛山一中是沒問題的。作為鉛山當地最好的高中之一,鉛山一中2022年的錄取分數線是550分,胡鑫宇距此僅相差了19分

「6月份,當地正在流行甲流,中考的前一天胡鑫宇說他不舒服,我還帶他去了醫院,當天查寢時還特意摸了摸他的額頭查看是否發燒。沒想到在中考期間的第二天,胡鑫宇還是發燒了,這個原因應該最終影響到了他的中考成績。」陳老師說。

致遠中學副校長胡冬旺告訴澎湃新聞,據同學反映,收到家人寄送的錄音筆後,胡鑫宇總是隨時帶在身上,卻很少在課堂上拿出來使用。

胡冬旺回憶,事發後在尋找胡鑫宇的過程中,班主任發現胡鑫宇的物理課本最後一頁,寫著一句話:「如果我不活了,將會變得怎麼樣?」

警方通報中的他:自行離校,曾表示學習壓力大

關於胡鑫宇離校的原因,1月7日,江西警方通報事件調查進展情況。通報稱,綜合現有信息指向胡某宇系自行離校,目前正在全力查找中。通報提到,胡鑫宇入學成績在全校1303名高一新生中排名第650名,本班65名學生中排名第58名

在上述通報中,警方表示,「經調查,胡某宇就讀致遠中學後,多科測試成績在班級排名中下,本人曾向老師同學表示學習吃力、壓力大,注意力難以集中,存在睡眠問題、休息不好,想回家。胡某宇曾多次在書本、筆記本上寫下了失眠、失落、想回家等文字內容。9月27日,胡某宇曾與母親三次通話共43分鐘,哭訴不想讀書、想回家。國慶節前,同學聊天時曾談論可以從睢園圍牆一角翻越出校等內容。國慶節期間,其母親和哥哥專程從外地趕回予以安撫。10月11日地理測試成績公布排名全班末位。10月12日、13日,胡某宇曾多次到宿舍樓三樓陽台觀望睢園及校外樹林山崗方向,並邀請同學去睢園。10月14日,胡某宇上課時總是低著頭,看著課本發呆。」

——————————以上內容引自新聞報導————

我想,那些至今還在振臂高呼正義的人和所謂的自媒體,根本沒有像這些負責任的媒體一樣,真心的仔細的去梳理過鑫宇的人生軌跡。只是根據一些片面的信息,捕風捉影,甚至捏造謠言。

從鑫宇的人生軌跡來看,他在就讀高中前,可以說是一個周邊老師同學家長都非常認可的優秀、乖巧、懂事的孩子。

然而,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越是這樣的孩子,在遭遇到一些挫折的時候,越容易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情緒當中而不能自拔!

說到底,胡鑫宇的懂事,是對這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同甚至是臣服。所以,他所有的外在表現,都是被這個社會主流價值觀所認同的。

當然,鑫宇也不是不想去反抗。當他覺得自己實在受不了的時候,他也哭訴著跟母親說自己想要離校回家。但這個時候,母親應該是沒有給他足夠的支持的,她母親覺得自己孩子這麼懂事,一定能夠自己調整好。尤其是胡鑫宇自己,像他在筆記里提到的:1. 怕影響他人;2. 不勞煩老師費心我自己調整;3. 在意他人感受。同樣,他也不想再因為自己的狀態去打擾勞煩母親。

我們在上文提到過的筆記,胡鑫宇的母親曾經在去年12月25日公布到了社交媒體上,但是,很快又刪除了。或許,那時候,她已經意識到了一些問題……鑫宇向她發出過求救信號,而她卻有些忽略了,因為她在心裡,兒子這麼懂事……

講到這裡,我想再提一下,前面幾篇文章中,說到的竇文濤的故事。

這是竇文濤在談話節目中,自己袒露的自己所犯過的兩個錯誤.

一個是四六級考試,他是通過收買同學幫助自己,作弊通過的。至今,他英語也是一團糟。

另一個是當年某個國家級的新聞類評獎,他的入選作品是他故意為了迎合評選標準而去做了些手腳的,其實作品根本不符合評獎要求。但是他處理之後,這個作品卻得了一等獎。

可以想像,這兩次「犯錯」,給竇文濤帶來了多大的實際利益!

四六級考試,讓他順利拿到了學歷證書。

新聞報導一等獎,讓他的事業有了騰飛的基礎。

而後,竇文濤說,他之所以說出這些,一是因為現在說出來,對自己也沒啥利益上的損失了。第二點,更重要的是,竇文濤想表達得是,他對待社會現實的一種態度,而在筆者看來,這也是竇文濤對待上文筆者提到的那種「最強社會價值邏輯」的態度。

這個社會天生就給我們設定了很多關卡,如果不通過這些關卡,似乎也確實很難觸碰到更好的生活。如學習成績、文憑、各種職稱評審等等。

但是這個社會根本沒有徵求過每個人的意見,大多數人都是被動的去適應這些東西,很多人也對這些存在的關卡、規則,有著不滿情緒。

所以,社會上大概有三類人。第一類,覺得這個社會的這些規則不正確,要嘗試著去改變這個社會。

第二類,為了說服自己和他人去適應這個社會,他不斷的在解釋這個社會為什麼是這樣的。

還有第三類,對著規則採取一種無所謂的順從,因為他既不想去反抗這個社會,也懶得去解釋這個社會,他只想去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享受這個社會所存在的各種美好。既然無所謂了,他們對這些關卡、規則的態度,也就不那麼嚴肅,所以就會選擇用很多伎倆試圖矇混過關。

竇文濤,說他自己就是第三種人。

這三種心態,其實也對應了當厭學狀態產生時,孩子們的三種應對狀態。

叛逆一點的孩子會激烈的反抗,我就是不想學了,甚至離家出走。

機靈一點的或者混蛋一點的孩子,會想著無所謂,考試我就做作弊,能過就過,過不了拉倒,順其自然吧。反正我是真學不進去了。父母傷心?他們有病吧,我可不能讓他們逼死。我有更多有趣的事情要去做。

胡鑫宇呢,它屬於第二種,也就是最矛盾的一種。

對這樣一個善良單純的又「懂事」的孩子來說,他似乎根本就沒有反抗這個社會的想法。然而他也很難對自己解釋清楚社會為什麼這個樣子的,甚至他嘗試的解釋的時候,以他從父母老師那裡得到的知識和觀念來看,最後的結果甚至可能是,他學習不好,就已經不配在這個社會上活著了。勉強活著,只能讓父母和自己都更加痛苦。

胡鑫宇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享受這個社會,對他這樣一個高中生而言,社會和周邊環境給他反饋來的信息,都只會讓他感覺似乎世界裡只有學習一件事情是有意義的。

但是,這件事情,只讓他感覺到迷惘彷徨,手足無措,無力招架,甚至他覺得這件所謂很有意義的事情,出了讓他感覺到痛苦外,根本毫無意義!自己這是怎麼了?我這麼懂事,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現在的我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嗎?……

我想,胡鑫宇的性情中,但凡有一絲絲像竇文濤那樣的狡黠與叛逆,他也不會單純的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讓自己解脫。他真的太單純太善良太「懂事」了。

王朔也有一句話,是寫給自己女兒的,他說:你要內心強大到混蛋!

我一直覺得,現在做父母的,在對待某些事情的態度上,一定要有意識的去消除孩子對自己的虧欠感和因此導致的一些愧疚感。譬如學習、譬如事業方向、婚姻對象等重大人生問題上。

我們養育孩子,在引導他,培育他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不能因為我們的局限性,就去束縛他。但可悲的是,有多少人在無意識的做著這樣的行為。

至今仍有很多人覺得,孩子不聽從父母的話,就是混蛋。

也有很多人覺得,我們為什麼要養孩子,為孩子付出那麼多,不就是想讓他們好好聽話,成為我們想讓他成為的模樣嗎?

而一個「懂事」「順從」「乖巧」的孩子,往往都是家長和周邊人最認同的孩子。

但是,每一個經歷了生活打磨的人都應該清楚。要想擁有一個自己獨立健全的人格,我們就必須突破周邊環境給帶來的意識壁壘。這樣我們才會有更廣闊的的胸襟去理解和包容下這個社會給我們帶來的各種苦悶,我們才能真正的有一種足夠消解掉那些心底苦悶的樂觀開朗和灑脫,這才是真正的懂事!

為什麼胡鑫宇的母親及家人在得知胡鑫宇死訊後,完全不相信胡鑫宇會自殺。甚至多次公開懷疑是學校老師作案。我想他們之所以這麼想,也大概是因為在他們開導胡鑫宇的時候,胡鑫宇的「懂事」讓胡鑫宇又一次壓抑了自己將要雪崩的情緒,假裝出了樂觀和開朗……

如果胡鑫宇足夠混蛋,他想清楚了自己就是不適合讀書,也不想再這樣下去了。就完全可以跟父母大吵一架,然後離家出走,自己找個地方打工。

他的父母可能也會傷心欲絕,但起碼事情還有彌補的餘地。

當然在上文提到的那個強邏輯的作用下,產生抑鬱情緒,甚至自殺傾向的,有可能就是胡鑫宇的母親了。因為她可能完全無法理解,自己的一個那麼優秀乖巧「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

所以,你要注意到,胡鑫宇這一類孩子都有這樣的特點:1、特別乖巧,「懂事」 2、性格內向。 3、特別的在意他人的看法感受

說到底,胡鑫宇和他的母親,都無法認識和突破那種社會主流價值觀所的強邏輯帶給他們的意識壁壘!這才是厭學狀態產生後,會導致的一系列負面情緒的根本原因。

而整個胡鑫宇事件中,最令人絕望的地方也是,很多人寧可捕風捉影,也不肯去揭露社會主流價值觀所帶來的強邏輯給人造成的枷鎖。

因為我們很多人其實都在順從和適應這種強邏輯的過程中,就跟竇文濤一樣得到了很多好處。我們怎麼可能去砸自己飯碗?所以很多人根本不能也不願去正面對抗這種社會的強邏輯,甚至揭露都不想,因為他麼也無比的認同這種強邏輯。

我想說,我們認同這個邏輯沒問題,但一定要記住,這不是生命意義存在的唯一邏輯!更不是一個人立足於這個社會的唯一邏輯!但是這種強調,雖然我們也經常說,但在實際中,卻根本無法如前文提到過的那個強邏輯一樣深入人心!

要想避免胡鑫宇式的悲劇,我們就需要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更全面的世界觀,價值觀,而不要用一種單一的價值觀將其意識鎖死在主流的社會邏輯下。

筆者不反對網絡上那些依然懷疑鑫宇是他殺,振臂高呼要為鑫宇主持公道,給正義一個真相的各種言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

但是,筆者必須指出,現在所有的證據,都表明,無論他殺還是自殺,胡鑫宇本身是有著明顯的輕生傾向的。與其捕風捉影,筆者更希望我們能更多的讓大家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這些層面,去多做一些反思!

畢竟,教育不當所導致的學生心理問題,比之這些輿論渲染的蹊蹺離奇,難辨真假的刑事案件,要更加普遍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探討如何給孩子們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與心理輔導,如何讓孩子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世界觀,更加全面的認知這個社會,避免因學生心理問題導致更嚴重的事情發生,我想這對我們平常人的真實生活,也更具有實際意義

另外:還有一個我發的微頭條也複製過來!

搜尋了下新聞,最近失蹤的孩子還真不少。
一個高一的學生,胡鑫宇;

一個高三的學生,鄭春梅;

一個初三的學生,吳佳濤
剛看到一個人的說胡鑫宇的文章,說什麼寧願相信那些魔幻離奇的猜測。也不願意相信一個花季的少年會自尋短見,斷送自己的性命。
這種說辭,已經不是可笑,是可恨了!!
胡鑫宇一案引起那大的社會關注,說明了我們現在都很關心孩子。
但是,網絡上一堆亂七八糟的言論,也非常可悲說明,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關心孩子!
我就說一點,我本來在寫的文章中些寫了,但那篇文章沒給流量,所以交流的人也少。
但我也知道,我那兩篇文章中的觀念,觸碰了很多人的利益!
是的,利益!
也是我們強加到孩子身上的利益!
我們開導因學習問題導致心理問題的孩子的時候,會常常跟他們說,不用這麼在意,學習並不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我們內心實際是怎麼想的呢,我會告訴自己現實是90%的人要想改變人生,除了讀書沒有別的出路。大部分讀不好書的人的都會成為在社會競爭中成為底層犧牲品的存在。誰也不敢賭自己的孩子會成為那些不讀書也能過上好生活的極少數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社會競爭中的犧牲品!!
所以一頓開導之後,大部分人還是推著孩子繼續讀書。胡鑫宇的母親不就是這麼做的嗎?!!
這才是真正支配我們內心所有情緒和思維的最強底層邏輯。
這也是孩子心中,長期以來被我們和社會所烙印形成的,已經很難突破的意識壁壘。
但凡足夠叛逆足夠聰明的孩子,都不會被這種意識壁壘所扼殺。但是他們可能會跟那些被這種意識壁壘所桎梏的父母產生劇烈衝突。到時候產生抑鬱並有自殺傾向的可能就是父母了。
只是,那些我們眼中乖巧、「懂事」的孩子,一旦學習上沒了分寸,他們的痛苦誰能理解?誰願意理解?甚至孩子向他們發出求救的時候,父母還在認為,我的孩子那麼「懂事」,自己肯定能調節好!
可悲啊!可悲!
既然胡鑫宇一案影響這麼大,我強烈要求藉此機會相關部門展開調查,現在初中高中生中,因為學習問題導致抑鬱的有多少人,也向社會公布一下,每年因為這種問題離家出走、或者自殺的孩子到底有多少!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去關注,並反思我們社會存在的種種弊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