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有報?信之為上!珠海男子下毒偷狗被追,欲銷毀誤將老婆害死

瑜說還休 發佈 2023-02-09T11:00:44.662275+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據媒體報導稱:2023年2月7日,廣東珠海斗門區一名男子在下毒偷狗的過程中被發現,他只好倉皇逃回家,而警方接舉報後,一路追蹤到男子家裡時,竟然發現男子家裡一婦女中毒身亡。



據媒體報導稱:2023年2月7日,廣東珠海斗門區一名男子在下毒偷狗的過程中被發現,他只好倉皇逃回家,而警方接舉報後,一路追蹤到男子家裡時,竟然發現男子家裡一婦女中毒身亡。

有自稱「清楚內情」者稱,中毒身亡的婦女是涉嫌下毒偷狗賊的老婆,被毒死亡原因是男子倉皇逃回家時,為了銷毀其毒狗證據,匆忙間將毒藥倒入家裡的水中,而毒藥與水溶化後形成氣霧,被其老婆誤吸入(一說是老婆幫其消毀),結果很快造成了中毒並死亡。

記者為此向當地相關部門進行求證,得到了該案已經由相關部門介入調查,但對於身亡婦女死因,是否如傳言相符未予肯定,只稱案件還在調查中。


對於此案,畢竟現在警方結果未出,外人不好太過猜測——不過,我們先假如真如爆料者所言,人們是不是大都會想到了一句俗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呢?

我們在這裡說「善惡有報」,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並非是說這位偷狗賊的老婆,就一定是活該應得死亡的報應。人們當然不應冷漠對待偷狗者妻子的生命——即便是在知情,或是共犯,但仍罪不至死之下,我們也不必詛咒或笑話其因此帶來的生命消隕。

但是,「善惡有報」的思維、理念,顯然又是根植於民心的一種宗教情結,或是內化於心的一個道德理念,更是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一種「昭昭天理」。


甚至是有不少人認為:「善惡有報」,並非是唯心主義的宗教教化準則,而是能與唯物主義相契合的事實規律與行為準則。特別是現在有了「量子糾纏說」獲得諾貝爾獎後,更認為這是為「因果報應」說,提供了物理與現實的唯物論依據。

當然,討論「善惡有報」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這會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中——但其實,無論你認為它是唯心的理念,還是唯物的現實存在,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信之為上」!

當我們有了「善惡有報」的信念或信仰,這就像我們相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分明它就是一條科學和唯物的鐵律了!


人們此時爭論的焦點就是:如何用科學的證據,來證明「善惡有報」的結論呢?——就像這起涉嫌偷狗案中的男人,他做壞事,最終害了老婆,而自己也因此要坐牢,這在人們樸素的善惡觀里,那就是「惡有惡報」的最好例證。

當然,人世間這樣的例子也很多,不過,它仍只能是一種「枚舉法」,而難以做到用所有的例子都能得到驗證——也就是說,你無法說所有的壞人,都一定得到了惡報;反之亦如是:並非所有的善人,都一定得到了善報。

此時,一個似乎是唯心與唯物思維最適合握手言和的現象來了!


人們大多會承認:做善事者會自以為,其做了善事後的內心、精神,能得到滿足與快樂,這就是「善報」;而惡者做了壞事後,就會受到心理壓力、精神折磨,這也同樣是「惡」報。如此心理反應,顯然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唯物的;但精神層面上的自我感知,也終歸還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心理活動、精神感受,它更多是一種唯心的觀念。

顯然,做好事多的人,外界對你的友愛度會增加,人際關係就會舒服愉悅;同時就會在自我感受上和心理滿足的層次上得到提升,這不是善報又是什麼?

相反,一個人幹的壞事多了,討厭和遠離你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所以就會產生出惡果,做壞事者也當然會有這種外界的壓力感,和心理上的不安感,這不也就是「惡報」嗎——從本質來說,這應該是一種來自於心理感知上的客觀規律。所以說,「善惡有報」理念,很像是唯心與唯物的混合體。


也可以說,它既難言是完全唯物的,也難說完全是唯心的——它主要還是反映出人類內心層面的一種期盼,也是一種人類精神追求中渴望達到的一種概率:希望能,或是但願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其反映的是人類的一種「棄惡揚善」之美好願望與現實需求!

因此,管它「善惡有服」是唯心或唯物呢,我們只需「信之為上」就行了!——大家都有這樣的心理需求、精神渴望,或宗教情結之下,則「蒼天在上」「法網恢恢」等懼怕「惡有惡報」的無形壓力與制約之下,惡就會減少;反之亦是,善也就會越來越多了!【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