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與火之歌」落下帷幕,雷諾-日產-三菱謀制衡

汽車網評 發佈 2023-02-09T20:19:04.944813+00:00

2月6日,雷諾集團、日產汽車和三菱汽車工業在雷諾集團和日產董事會批准後,宣布了三家公司聯盟的新舉措。這些最終協議中規定的交易基於幾個條件,包括監管機構的批准,預計將於 2023 年第四季度完成。

2月6日,雷諾集團、日產汽車和三菱汽車工業在雷諾集團和日產董事會批准後,宣布了三家公司聯盟的新舉措。 其中,雷諾集團和日產已同意相互持有15%的股份。


雷諾集團表示,其15%的股份涉及鎖定和立場義務,雷諾集團將28.4%的日產股份委託給一家法國信託公司,並中立地行使與日產股份相關的表決權。雷諾集團和日產計劃於2023年第一季度末簽署最終協議。 這些最終協議中規定的交易基於幾個條件,包括監管機構的批准,預計將於 2023 年第四季度完成。

故事的起源

雷諾-日產聯盟始於1999年,現在包括三菱,多年來一直被譽為一個成功的故事。公開資料顯示,雷諾在1999年拯救了財務狀況惡化到破產邊緣的日產,此後一直以資本對日產保持主導地位,但這兩家公司的上下關係是平等的。

據悉,在持股比例方面,雷諾在日產的持股比例為43.4%(最初為36.8%),而日產在雷諾的持股比例為15%。 從雷諾的持股比例來看,在整個合作期間,雷諾一直對日產擁有強大的控制權。



兩國不平等條約引內鬥

根據法國《公司法》,日產持有的15%的股份沒有表決權。這是因為在持有占主導地位的股票時,當許多公司持有超過 40% 的股份時,雷諾持有日產43.4%的股份的15%將不予表決。 從常識上看,從前面提到的36.8%增資到43.4%,被認為是根據這一特殊規定進行增資。

此外,2014年在法國頒布了《弗洛朗日法》。這是一部多管齊下的法律,但僅限於本案的部分,限制臨時收購股份的權利,以實現短期治理。例如,一種通過意外大量收購股份來剝奪表決權和防止干預接管管理的制度。具體來說,這是一項法律,允許連續持有兩年以上的股東擁有兩倍的投票權。簡而言之,在法國,日產幾乎無法與雷諾取得任何平衡。在需要表決權的決策方面,15%的資本參與幾乎毫無意義,儘管在合作方面,雙方平等卻意見不一某一方也毫無表決權,「內鬥」也將難以避免。

那麼,在日本呢?日本《公司法》還規定了「對相互持有股份的表決權限制」。首先,公司持有的股票沒有表決權,投票將有效,其餘股份將從總發行股份中減去公司持有的股份中扣除。該部分股份不再是一股一表決權,而是多股才享有一個表決權。



假設,如果日產持有雷諾超過1/4的股份,雷諾將由其大股東日產控制,日產很可能在表決時以自己的方式投票。因此,雷諾持有的日產股份實際上是日產的股份,那麼,它與其他股東的投票權有實質性的競爭。董事會在股東大會上獲勝的可能性,破壞了公司治理的結構。因此,如果彼此持有超過1/4的股份,則有一些規則可以迫使它們行使對彼此股票的表決權。換句話說,多年來,雷諾顯然處於領先於日產的狀態。

自由表決,全力轉型

先前雷諾和日產之間的相互束縛,以及他們各自擅長的領域不同,都存在許多問題。 如今隨著資本的重新平衡,聯盟各方都可以自由放開。

從2021年的實際業績來看,雷諾在全球銷量超過170萬輛,其中法國、德國、俄羅斯和巴西的銷量超過10萬輛,而印度則略低於10萬輛。這意味著大多數企業都偏向於歐洲。而日產在2021年的全球銷量為388萬輛。按銷量排列,中國為138萬輛,美國為89萬輛,日本為43萬輛,歐洲為34萬輛。

在這場交易中,日產承諾向雷諾在歐洲的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部門Ampere投資15%,這是雷諾在歐洲地區電氣化轉型的重要項目,如今日產願意斥資投入,對於發展也有利,然而正值行業變革時期,如果日產願意通過共享零件、生產和技術來降低雙方成本,那無疑最好。在雷諾和日產聯盟重組後,雙方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恢復市場。眾所周知,雷諾汽車在2020年4月就已經撤出了中國市場,雙方重組後或許可憑藉日產在中國市場多年的布局回歸。

汽車網評:由於公司的開發、製造和產品都緊密相連,一旦形成聯盟,開弓便沒有回頭箭。並且由於汽車製造商的企業文化不同,合作夥伴關係可能會磕磕絆絆。而當西方和東方兩個不同地理位置的企業相互交融,一場20多年的「冰與火之歌」也算落下帷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