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疊加政策退出 12家上市車企1月銷量均出現兩位數環比下降

金融界 發佈 2023-02-10T18:06:01.580992+00:00

2月10日,中汽協發布數據稱,2023年1月中國汽車市場表現平淡,汽車產銷環比、同比均呈現兩位數下滑。

財聯社2月10日訊(記者 徐昊)汽車市場迎來了本世紀以來的1月最低銷量數據。

2月10日,中汽協發布數據稱,2023年1月中國汽車市場表現平淡,汽車產銷環比、同比均呈現兩位數下滑。1月產銷分別為159.4萬輛和164.9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1%和35.5%,同比分別下降34.3%和35%。

財聯社記者統計了12家A/H股上市車企在1月的銷量情況,僅有比亞迪、理想汽車和北汽藍谷三家新能源車企實現了同比增長,占比僅25%,且12家全部出現了環比下降。

中汽協分析認為,受傳統燃油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和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政策退出、年末廠家衝量效應,同時疊加今年春節假期提前至1月,企業生產經營時間減少等因素影響,消費者提前透支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了罕見的同比下降。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42.5萬輛和40.8萬輛,環比分別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別下降6.9%和6.3%。

具體到企業方面,1月新能源乘用車企業走勢出現分化。乘聯會數據顯示,1月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僅有7家,環比減少7家,同比減少4家。

其中,比亞迪依舊保持著一騎絕塵的態勢,1月銷量15.13萬輛,同比增長58.6%。據比亞迪官方數據,其王朝和海洋系列車型貢獻了14.37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51%。這部分銷量的增長是比亞迪1月繼續保持強勢的主因。騰勢品牌銷量6439輛,環比增長7.3%。

上汽、廣汽、吉利等廠商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板塊表現慢熱啟動,其新能源板塊銷量分別同比下降55.39%、42.88%和38.2%。此外,AITO問界1月交付量為4475輛,環比下滑55.88%。

此外,造車新勢力在1月也同樣表現平平。僅理想汽車交付量破萬,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零跑汽車均出現了同比和環比大幅下滑的情況。零跑汽車在1月的交付情況則更加難堪,1139輛的交付量幾乎退至其公布交付量的最低水平。

「國內新能源車型前期漲價過多,訂單較少,再疊加特斯拉等頭部企業降價,造成了消費者的觀望情緒,環比降幅較大。」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稱,疫情後,新能源剛需車型成本繼續承壓,補貼退坡帶來的價格複雜調整,新能源車市場格局正在重塑。

不過,在市場整體下降的情況下,自主品牌得益於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的增量,仍然獲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乘聯會數據顯示,自主品牌在零售市場中的份額為49.4%,同比增加4.3個百分點。

此消彼長,以合資品牌為代表的燃油車型在1月的市場份額進一步被壓縮。反應到具體的車企表現上,是合資品牌的銷量下降拖累整個集團的表現。以上汽集團為例,1月上汽集團累計銷量為23.8萬輛,同比下降47.75%。其中,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的銷量分別下滑了44.87%和50%,這兩大合資品牌的合計銷量占到總銷量的一半以上。

同樣,廣汽集團1月銷量為14.7萬輛,同比下降38.1%;而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的銷量分別同比下降了51.40%和24.42%。

對於1月整個行業的慘澹數據,崔東樹分析表示,由於今年春節是本世紀最早的關係,產銷環節工作日同步減少,銷量潛力未得到充足釋放。此外,受疫情衝擊最重的中低收入首購群體的消費信心,消費需求支撐力不足。但隨著國際油價下降國內油價進入調整通道、部分新能源車企順應降價/提升用戶權益趨勢、加大終端促銷等舉措均有利於車市回暖。

崔東樹認為,2月是春節後的真正市場啟動期,也是疫情三年結束後的市場啟動期。中汽協同樣指出,近期,各政府主管部門均表示將繼續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同時多地陸續出台促進汽車消費和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加之節後各地大規模基建工程陸續開工,將為汽車 市場平穩發展注入信心。

本文源自財聯社記者 徐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