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變身幸福壇!北京晚報曾在祈年殿前架起鵲橋,為「大齡青年」辦舞會

京報網 發佈 2023-03-16T13:14:11.366987+00:00

1984年夏天,在天壇祈年殿前,前來相親的青年男女伴著音樂跳起優雅的交誼舞。這場幸福壇聯誼晚會就像一根火把,點燃了他們被禁錮已久的心。

瞬間

1984年夏天,在天壇祈年殿前,前來相親的青年男女伴著音樂跳起優雅的交誼舞。這場幸福壇聯誼晚會就像一根火把,點燃了他們被禁錮已久的心。

1984年夏,相親的青年男女在祈年殿前跳起了交誼舞。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美妙的春光屬於誰,屬於我屬於你,屬於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哼唱起這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原本倚靠著躺椅的徐志長,立刻直起了身子,腿腳有些不便的他伴著歡快的節奏,竟跳起舞來。

徐志長是天壇公園原總工程師,如今已經84歲。老人家對39年前那14場幸福壇聯誼晚會記憶猶新,這個聯誼晚會是北京晚報和天壇公園聯合發起的。

「一拍即合!」徐志長用這四個字來形容當年北京晚報和天壇公園的合作。這是因為舉辦幸福壇聯誼晚會不是憑空想出的點子,而是兩家單位對時代潮流敏銳觀察後的一次大膽嘗試。

1984年,「大齡青年」成為中國社會生活的流行詞語,中共中央書記處甚至專門為此召開過一次會議,討論30歲以上未婚青年問題。在時任天壇公園副園長徐志長的支持下,天壇旅遊開發公司的總經理王力作為策劃倡導人,找到北京晚報記者,商討以交誼舞會的形式,組織大齡青年相親事宜。

雖然在當時社會環境下,辦舞會是一件冒很大風險的事,但王力的策劃還是得到棉紡廠、鋼鐵廠等單位的熱烈歡迎,他們也拉到了音響、投影設備、汽水、麵包等廠家的「贊助」,以及東方歌舞團鄭緒嵐等歌唱家的義務支持。幸福壇聯誼晚會的預售門票銷售一空,1984年7月5日傍晚,隨著祈年殿前音樂響起,一場開風氣之先的聯誼晚會拉開了序幕。

為何要找晚報合作?徐志長說:「北京晚報是一塊金字招牌,老百姓有口皆碑,這是『幸福壇』能成功舉辦的一大原因。」14場「幸福壇」吸引了兩萬多人次參加,讓近千名大齡青年建立了初步聯繫,晚會的最後一天,70對因此結緣的戀人被邀請到了現場。

讓大齡青年成家僅是幸福壇聯誼晚會結出的一個碩果。「幸福壇」結束一個月後,北京批准了四家營業舞廳的開放;存貯了上萬大齡青年信息的電腦在聯誼晚會亮相,被人們譽為「電腦紅娘」……

瞬間講述人

徐志長

本報記者 亓國梁 攝

我和晚報有著六十多年的情緣。1962年,我分配到了天壇公園,在此後多年裡,公園的大事小情我都會給晚報投稿,每次都能得到晚報編輯的指導。

1963年,天壇公園月季園開放,晚報報導後,不僅中央首長親臨現場賞花,也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參觀,可見晚報的影響力之大。1984年,天壇公園策劃幸福壇聯誼晚會,晚報敢開風氣之先,堅決地站出來聯合天壇公園舉辦舞會。

在我看來,《北京晚報》是一份接地氣、親民意的報紙,也是一份能擔當社會責任,可引領時代風氣的報紙。

(原標題:架起鵲橋 天壇變身幸福壇)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宇

流程編輯:u02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