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塞納河上的「廣東印記」:廣州造仿古船在此停靠數十年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3-04-08T09:09:50.999316+00:00

法國總統馬克龍於4月5日至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赴廣東省廣州市參觀訪問。與此同時,5日晚,第17屆中法文化之春正式啟動。

法國總統馬克龍於4月5日至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赴廣東省廣州市參觀訪問。與此同時,5日晚,第17屆中法文化之春正式啟動。從4月到7月,超過65個文化項目將在中國20多座城市展開。南都記者了解到,廣東與法國在人文領域的民間交流已有綿長歷史。廣州造船廠建造的仿古木帆船「廣州女士號」,生於廣州的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羅浮宮金字塔,都是塞納河畔的「廣東印記」。

塞納河畔有艘「廣州女士號」仿古船

塞納河畔的法國國家圖書館附近,停泊著一艘中國仿古木帆船。這艘船由七種不同類型的奇異木材製成,舵柄、肋骨和鋪板以傳統方式固定和鑲嵌,船尾盤龍雲海的圖案清晰可見,船身上則印著「廣州女士」四個漢字。它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華南地區建造的第一艘出口船——「廣州女士號」(La Dame de Canton)。

「廣州女士號」。

「廣州女士號」由廣州造船廠建造,總長25米,吃水1.6米。這艘船承載了廣州與巴黎一段綿延數十年的浪漫邂逅。

20世紀70年代末,法國小伙文森特·克魯索看見一台印有鄭和圖案的鋼琴,便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帶著週遊世界的夢想和對鄭和下西洋的崇拜,他和朋友們來到廣州,請求廣州造船廠為他們造一艘仿古木帆船。1981年,「廣州女士號」建造完成。

在初航中,文森特與朋友們從廣州出發,途經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最終到達家鄉法國巴黎。後來,在跨越了歐洲、亞洲、美洲、非洲等40多個國家後,「廣州女士號」於1995年停靠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結束了長達十幾年的環球航海旅行。

如今,這艘仿古木帆船被改造成富有中國特色的一間水上餐廳。牌匾、摺扇、燈籠……「廣州女士號」成為塞納河上別具一格的「中國符號」。曾光顧過這家餐廳的王女士告訴南都記者,「船上有很多中國古代的物件,很有意思。菜式也還可以,一頓飯人均30歐元到40歐元。」

羅浮宮金字塔出自廣州人之手

位於塞納河北岸的羅浮宮,也留下了「廣東印記」。羅浮宮金字塔的設計者,正是出生於廣州的著名建築師貝聿銘。

1917年,貝聿銘在廣州出生,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他曾表示,「如果要我背一段唐詩,我只能用廣東話」。他的一生作品眾多,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1983年,貝聿銘被法國委任負責羅浮宮擴建。許多法國人對貝聿銘的設計理念表示質疑,好在他得到時任法國總統的大力支持。工程完工後,關於金字塔的輿論轉向讚美。他說,「如果要我說一件我確定自己沒有搞砸的事情,那就是羅浮宮。」

羅浮宮金字塔。

2019年5月,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法國羅浮宮博物館發布新聞公報向他致敬。公報中,羅浮宮博物館對貝聿銘及其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予以高度評價,稱「貝聿銘的貢獻是給羅浮宮設計了心臟和肺」。

南都記者注意到,馬克龍此次訪華,也帶來一批藝術家和電影製片人。實際上,中法兩國的電影情緣深厚綿長。

電影《風箏》海報。

195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郎斯藝術製片公司合拍的電影《風箏》問世,這也是新中國第一部中外合拍電影。影片講述了法國男孩比埃羅和妹妹尼克爾通過一隻漂洋過海而來的「孫悟空」風箏與中國小朋友結下友誼的故事。《風箏》曾連續30多年進入法國學校,成為一代代法國人了解中國的第一扇窗。

在拍攝該片時,尼克爾的扮演者西爾維亞娜才5歲半。2019年,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辦的「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會」活動時,西爾維亞娜已年近古稀。現場,她與《風箏》中國演員劉祥生、華衛民時隔60餘年後的再度同台,令人動容。

采寫:南都記者 梁令菲 實習生 李曉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