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連中國關於閱讀的25條總結,建議老師和家長收藏!

人民教育出版社 發佈 2023-05-01T07:08:33.543212+00:00

2010年,他在北京四中帶的首屆人文實驗班,語文均分126.5分,全班30人全部考入名校,其中清華、北大14人,哈佛、伯克利各1人。

特級教師、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中語文教研員、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寫作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北京四中首屆人文班班主任及語文教師連中國所帶過的學生有驕人的成績:

2003年,他在北師大附中帶的首屆畢業班,有7人拿到作文滿分;2010年,他在北京四中帶的首屆人文實驗班,語文均分126.5分,全班30人全部考入名校,其中清華、北大14人,哈佛、伯克利各1人。

對此,他有什麼秘笈?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連中國曾經在圖書和文章中多次提及閱讀的力量。

為此,我們取得他的授權,摘錄了其25條關於閱讀的見解,與各位師生共享。

SUMMER TIME

1.我們應該重視理科的學習,但不能忽視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科學求真,文學作品用形式上的「假」直逼現實里、生命中的「真」。在這一點上,科學與文學是殊途同歸的。我們如果用心去讀優秀的文學作品,便會感受到豐富的「人」,會唏噓感嘆,會若有所思,會鼓舞振奮,也可能會憤怒悲涼,甚至會產生種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進而引發我們生命中的種種到無限豐富與廣遠的地方去。在學習中,我們要能遇到「人」感受「人」,與「人」相伴;而不能僅僅與「題」相伴、與練習相伴。閱讀文學作品,我們會與書中的人物一同經歷「過程」。這些「過程」,會構成我們重要的體驗與經歷。而在這些體驗與經歷中,自然而然地伴著感動與淚水形成的「信仰」,對一個人的當下與今後是十分重要的。

2. 一篇優秀的文章,可以幫助我們完成一次生命的突破與再塑,讓我們的心與更廣遠開闊的世界相關相連;讓我們今後思考問題的時候,有了一個更開闊、更深遠的背景。有關一個生命質量最主要的那些內容與標準,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得以一步步擴充與完成的:心靈、情懷、信念、價值、信仰、覺解、見識、思考……這些有關生命品質的重要內容如果能夠活潑有趣、豐盈充溢地流動在我們生活的過程里,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就幸福地建立起來了。

3. 生命的覺熟,原本便不是立竿見影的事。發生發展在人內部世界的事情都不會簡單。我在這裡特別想提醒朋友們的是:類似於這樣的對話其實可以在家庭、學校里經常進行。我們強調閱讀,這是因為閱讀本身也是一種對話。在孩子成長的季節里,這樣的對話反覆經常進行,孩子的生命才會一點點覺熟起來。而內部世界的不斷覺熟,是成就一切的基礎。我們當老師做家長,就是渴盼在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里,有一天,那覺熟飽滿的收穫氣息壓彎了生命的枝頭,橙黃橘綠,我們和孩子一起在內心深處誕生並堅定了方向。

4. 偉大的作家,將他們宏大幽曲的心靈世界深掩在文字的背後,我們應該透過文字捕捉、感受到世間萬象,感受到他們筆下人物心靈的風暴。

5. 學生面對閱讀讀不懂,其實是無法與更深層的思想、情感、表達接軌;學生寫不出、寫不對,都和一個混沌不敏感、對生活及生命的感受力差、思維力弱、拙於表達的生命個體相關。這些特徵都有待發展,也是在學生求學的過程中,真正迫切需要提升和改變的。忽視了學生「人」的發展,僅僅想通過不斷加長學習時間、不斷加大試題訓練的數量與力度,實際上是與「教育」背道而馳。

6. 當學生展開書頁,即將可能發生的一件事情是:他將可能與一個豐滿高貴的靈魂或一種深刻優美的思想情懷相遇並且連通。兩個生命的相遇,是偉大而奇妙的事情。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學生內心深處眼見高山、心涉大河時強烈的震撼,以及由震撼而產生的強烈吸引與自我生命的強健跟進。「讀」是接近,是習染,是交換,是變化,是塑造,是完成。

7. 在閱讀中形成的生命構建,是精緻而系統的,這種精緻與系統,常常會超越家長與老師直接的教育。家長與老師直接的教育,屬於外部介入;而閱讀,是從學生生命內部誕生、發展並得以全面完成的。外部介入,多少會帶著干擾性與強迫性;學生通過讀書完成的內部構建,在很多時候,卻可以表現得自然而然,無處不在,天衣無縫。

8. 優質的閱讀不是射箭,優質的閱讀是水渦,我們要將自己的生命在作品中沉進去,在作品中旋起來,要在閱讀中完成我們生命的更新並誕生新的出發。

9. 不能立足於語文課堂的閱讀,會形成新的困境。課堂,本該是廣闊閱讀與自由閱讀最核心的一處觸發源。日日枯倦,何以去課外討生活?

10. 讀書中興味特別重要。興味是學生在具體的一本本(也包括一篇篇)閱讀中誕生的,興味的養成離不開日日的語文課堂。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涵泳工夫興味長。」人因興味才喜讀書。特別是在養成學生讀書習慣、幫助學生獲得讀書方法的時候,如若讀得興味寡淡、了無生趣,這時無論我們怎樣強調讀書的重要意義,在學生那裡,這樣一種說教式的規勸對他們也意義甚微。其實,建立並體味興味,是真正的讀書之「難」,因為,興味包括讀書的穿透力、提煉力。南宋學者陳善曾經說:「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盡讀書之法也。」此言深中肯繁,道出了讀書的精髓。

11. 人的生命有限,特別是在現代社會裡,節奏明顯加快。學生們現在需要應對的事情著實不少,因此,學生讀一流的作品與真正的經典就顯得更加重要了。人生不過百年,不能與人類最偉大的作品與最傑出的思想情感相遇,真是最大的憾事。不遇奇峰,不覽壯流,是對生命的辜負。不僅如此,所謂一流的作品與真正的經典,一定是把人類最深沉的熱烈與最純摯的簡單充分表現出來的作品,它將「人」更活躍也更神聖的生命力開揚出來,也將人更內在也更深刻的孤獨與困境提供出來,因此與這樣的作品相遇,孩子們受到的影響與觸動是無法估量的。一流的作品與真正的經典,不僅是當我們遭遇問題的時候,需要到那裡去尋找答案與獲得驗證;更重要的是常讀常新,幫助我們從現實之困里一次次完成生命更新,一次次決定學生成長中那個隱秘而重要的部分的質地與走向。

12. 意識強烈、目的明確的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而我們常常不知道到底是誰,施加了怎樣的魔力,終將孩子鍛造如今!在這些神秘的力量里,閱讀無疑是重要的一支。閱讀往往可以決定學生成長中隱秘而重要的那個部分。這是因為,優質的閱讀將更優質、更宏大、更真醇的作者世界與讀者身心充分地交融在一起。在這樣一種交融中,更強大、更豐富、更卓越的那個「場」會與學生固有的「場」融通起來,這樣一種不知不覺、自然而然的融通,力量是強大的。閱讀,正是這樣的一種融通,閱讀,就是在痴迷、淚水及翩翩聯及之中,自覺自愿地接納那些重要的「介質」進駐自己,並與之匯成同樣的節拍,心潮起伏地與之合作,去一起合成自我重要的那些生命更新。有效的生命更新,就是學生堅實而重要的真正意義上的成長。閱讀,是學生內在的一種自我完成。

13.我們讀書到此,想問問同學們,我們痴迷過嗎?那種叫「痴迷」的體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呢?我們曾因痴迷什麼而得以讓我們重返那個純摯的「孩提時代」?有誰願意為大家講講這些體驗及狀況嗎?讀書不能切入到自我生命的迴旋與瞻顧懷想中,書對人的意義便還是寥寥。此時,大家不要想有什麼答題方法,也不要想老師希求什麼答案,靜下來,沉浸下去,歸向自己的內心。模式化的答題經驗,會毀了我們身上最高貴的真氣與才氣。

14. 在閱讀里,師生都應該在與作者相遇的過程中檢省自我,回歸內心。或者說我們只有在檢省自我、不斷回歸自己內心的過程中,才能真正與作者、與自己相遇。真正的自己是要掙脫排除許多外在的「影響」與「塑造」,通過內心一步步覺醒而慢慢找到的。平日裡,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有的人讀書不少,成效卻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我們自己沒有充分參與到讀書的過程中。例如讀魯迅,我們覺得魯迅在抨擊與指斥舊社會,而我們是屬於新社會的,這一切與我們何干?例如讀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居里夫人在說科學,在說她自己,這一切與我們何干?我們將所讀之書指向「外面」,而沒有歸之於己,這樣的讀書成效自然就差。

15.閱讀,除卻信息的採集、確認、整合這些技術手段外,其實還有一種重要的閱讀——生命閱讀。信息閱讀以對信息的採集與加工為核心目的,是可以「不動聲色」地加以完成的,此種閱讀更趨近於一種純智力活動,有實用目的。生命閱讀則以構建生命質量、拓展生命寬度為目的展開,閱讀的一個核心目的是「發現自我」。此種閱讀,需要閱讀者內心的參與與投人;此種閱讀,其實是讀者與作者生命的相遇;此種閱讀,是「血脈」重組與交織的過程,無直接的實用目的。教育中,此兩種閱讀都是需要的,它們一是基礎,一是拔升;一種是工作之能,一種為生命之需。

16.讀,總是應該改變與樹立一點什麼吧!孩子們閱讀,更真實更具體的意義是「人」可以由此而獲得發展,而非只是在答題技巧與答題規範上不斷積累經驗與總結成敗。

17. 文本內容當然要探究,但內容是藉助語言來表達的,因而,在探討內容的同時,必須咀嚼語言,推敲語言,品味語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體驗。課文的內容和課文的語言不是兩張皮,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文中深邃的思想、精闢的見解、豐富的感情,是藉助精當、精彩、精妙的語言文字來表達的;也只有真正體會到文中語言文字的精湛,體會到它表現的魅力與魔力,感受到它站立在紙上與你交談,才會真正觸摸到作者思想的深處、感情的深處,跨越時空,與他們進行心靈的交流,乃至產生思想的碰撞……學生只有在語言的深處和語言發生生生不息的對話,才能不斷使自己的語感深化、美化、敏銳化,也才能凸顯自己作為語言學習主體的創造性,在每一個詞語上開出自己的「花」。

18. 文章的「懂」,不是想出來的。文章看了不懂,說明讀者跟作者不是生活在同一個軌道里,不在同一個軌道,怎麼能懂呢?孩子不懂文章,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情致(基本的生命態度、認知狀態)跟作者之間相去甚遠;離得越遠,不懂的就越多,每個字他都認識,放在一起就不懂了。「情致」是靠很多力量潛移默化形成的,所謂的「自然而然」其實就是受到和諧影響的結果。可以說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一篇文章都是在促進孩子真實的成長。讓孩子真實且持續地發展才是硬道理,而不是去記一些概念。

19. 閱讀猶如看電影,打開書頁的那一瞬間,外界的一切干擾與嘈雜,都隨著燈光的熄滅,被「隔」了出去。我們脫離了平時的自己,流動在情節里,一切都漸漸變得鬆軟和自由了。我們像魚兒一樣,在作者創設的情景中遊動起來,生命在自由與安靜里,如水底的青荇,慢慢開始「油油地招搖」。在此過程中,一個有能量、有溫度的生命也即將誕生。閱讀就是讓人陷落進去,再陷落進去……輕些,再輕些,別碰壞了這些剛剛開始萌芽的生命。

20. 一方面,優質的人文閱讀可以幫助人擁有更豐富、更開闊的可能性,養成更內在的指向「人」本身的深入思考習慣;另一方面,這種可能性一旦與自己的專業接軌,就會產生別人始料不及的成果。

21.閱讀的人心中繁星如沸,這樣的一個星空,會幫助我們擁有更加富有生命氣息的空間與彈性。這樣的空間與彈性既指向工作與任務,也指向我們的生活與人生。「書」對峙著「事」,質問著「事」,解構著「事」,也在默默之中、淚水之下成就著更加美好開闊、前所未有之「事」。

22.要讀出作品、作家的「驚心動魄」來。這是閱讀令人過癮的地方。作品讀到最後,一定會有作家這個「人」出來。要努力在文字的波濤中,讀出作家的生命特質與生命起伏,要讀出他的徘徊戰慄,也要讀出他的開闊深遠……讀者優質的閱讀個性,常常會展現出一種令人震撼的、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的對作品的「逼近」。整本書閱讀是一次偉大的航行,我們都是了不起的水手,讓我們在無盡壯麗的海面上出沒於文字的波濤之間,去揚起我們生命的白帆。大海將塑造我們,海天浩瀚,翔鳥飛霞,會融入胸中,化為我們的氣血。而最終,我們也將塑造大海。

23. 我們語文老師的偉大職責便是:讓那一串串高貴而繽紛的語句,從沉睡的紙頁間飄落到寬廣而美好的人心深處,建設生命,並與美好的生命相始相終!

24. 閱讀,有諸般意義,但其根本意義之一,便是建設生命,促進生命不停地出發。羅曼·羅蘭一席話道出了閱讀至關重要的本質:「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沒有閱讀,就沒有生命可靠的進程;沒有生命可靠的進程,就沒有深入影響師生生命的課堂。

25. 儘管我們的精神構成是複雜的,但我想,非常重要的一個來源是閱讀。上課,在教學生的同時,我們何嘗不是在教自己。強調學生「人」的發展,何嘗不是在強調教師「人」的發展。偉大的閱讀,開始可能會讓我們很「不舒服」。但在「不舒服」里,才能打破「現實」對我們頑強的「固化」。這種「固化」坍塌與破碎後,我們才能完成一種「新生」。教師正是在一次次這樣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確認自己,進而發現課堂、確認課堂的。當然,於此過程中,可能有重建的喜悅,也會有深度的探索與迷茫,甚至是刻骨的絕望與悲傷。但不經苦痛的度量,生命就不會擦出耀眼的光亮;不經苦痛的課堂,教師職業的價值與尊嚴就不會獲得我們真正的理解與認識。

點擊「分享」,讓更多的人看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