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新景入眼來——公主嶺城市建設綜述

公主嶺新聞 發佈 2023-05-02T23:06:29.872024+00:00

一條條道路寬敞順暢、一棟棟老舊小區煥然一新、一處處公園美景如畫……如今,行走在嶺城大地,滿眼是秀色,耳畔是歡歌。

一條條道路寬敞順暢、一棟棟老舊小區煥然一新、一處處公園美景如畫……如今,行走在嶺城大地,滿眼是秀色,耳畔是歡歌。

近年來,公主嶺市堅定實施「1126」發展戰略,以「一城提升」為抓手,全面補齊城市建設的短板弱項,下大力氣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功能完善的品質之城……城市面貌正也因一項項卓有成效的工作迅速發生著變化,讓市民感受到了如「幸福來敲門」般的喜悅。

城市「血管」四通八達

路之變、城之變互為映照,成為城市發展的鮮明註腳,一輛輛汽車在道路上躍然馳騁,鱗次櫛比的高樓與寬闊筆直的道路和諧地融於一體,勾勒出城市靈動而溫馨的畫面。「矽谷大街延長線開放交通後,原有繞行的通行方式變為直行,大大縮短了通行時間。」家住長春高新區、工作在范家屯鎮的高懷說。矽谷大街延長線位於長春市西南部,建期5年,在長春和公主嶺兩市的大力支持下於去年全線貫通。作為公主嶺市融入長春重要通道之一的矽谷大街延長線的通車,極大地縮短了長春到公主嶺之間的空間距離,方便了兩市群眾的交流與溝通,促進了兩市經濟交流和發展,為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新型中等城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建設以來,矽谷大街就是一條「明星大道」。在矽谷大街延長線兩側,沿街商業、辦公、公寓、文化等商戶在這條景觀大道上安家落戶。當夜色降臨,獨具匠心的亮化、多變的燈光造型烘托出矽谷大街的現代氛圍,商業氛圍逐漸濃厚……

「很期待立交橋建成後的樣子。我每天早上都步行上班,家和單位並不遠,立交橋建成後直線距離就更近了,上班時間也更充足!」家住銀河佳苑一期,在市醫院工作的張蕾說。解放路公鐵立交橋工程北起科貿大街,向南跨過鐵北街(老 102 國道)、京哈鐵路、糧庫專用線走行線、工業大街,止於公主大街。主體工程全長778米,其中上跨橋長535.46米,引道長242.54米。目前累計完成市政部分的下部結構鑽孔灌注樁68根,承台9個,墩身7個;上部結構完成4*30米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1聯120米。附屬工程引道部分(解放路段)鋼筋混凝土擋土牆(雙側165.22米)全部完成,占總體工程量的36.5%。

讓「新小區」同步「新生活」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幸福、一頭連著城市發展,是群眾高度關注、熱切期盼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公主嶺市始終把老舊小區改造提升,作為提升城市品質的重中之重,市領導班子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及時了解和掌握項目建設進展情況,著力解決影響項目建設的困難和問題。按照施工時間表、路線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堅決完成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任務。採取「一區一策」提升改造思路,將道路、綠化、照明、雨污管網等納入改造範疇,改造修繕消防、通信、供電、供排水、供氣等基礎設施。

新年期間,一直在遼寧錦州工作的張世海走出火車站,看著眼前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不僅感嘆公主嶺這些年來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打車回家的路上,張世海左瞧右盼像極了一個「外鄉人」。回到教育小區的張世海說:「原本凌亂的管網線被規範下地、昔日逢雨必堵的雨污管道得到徹底整治、外觀斑駁的樓體粉刷後煥然一新,我還以為走錯了門。」

「看,樓面裝上了保溫層,過去坑坑窪窪的路面變得平坦寬敞,休閒小廣場翻建得這麼新、這麼好看……」在住宅2號樓生活了近15年的劉奕辰領著記者在小區里轉悠,她說:「我們想要的,他們都做了。路新修了,路燈更亮了,孩子正和爺爺奶奶在休閒設施那邊玩耍,這裡就像換了個新小區。」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老舊小區的環境改善、基礎設施逐步完備,相關部門也在紛紛做好「後半篇」文章,曾經的老小區特別是「三無」小區正在發生著軟硬體雙提升,有條件的小區選了專業物業進駐,目前條件還不甚成熟的,也在通過黨支部+居民自治、紅色管家等多種方式,實現小區事務從無人問到有人管的轉變,讓「新小區」同步「新生活。」

2022年公主嶺市對市區內4個街道、8個社區、35個地塊的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涉及樓房123棟,居民7203戶,建築面積71.88萬平方米,計劃投資1.4億元。2023年全市計劃對市區內5個街道、17個社區、35個地塊的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涉及樓房100棟,居民6389戶,建築面積57.13萬平方米,計劃投資1.4億元。

出門即景,彰顯城市方寸之美

近年來,市民把「四時之景」各不相同的響鈴公園當成了休閒遊玩的好去處,在公園小橋上漫步的吳彩霞在日記本輕輕地寫下:春日裡,行走在冰雪漸融的小路上,樹枝隨風搖曳,沙沙作響。夏季中,處處鳥語花香,樹木蒼翠欲滴,濃陰匝地,涼爽怡人。秋時許,陽光明媚溫暖,靜靜欣賞落葉打著旋隨風飄落,化為「春泥」。冬雪後,傍晚的餘暉映照結了冰的湖面,遠處有三三兩兩老人聚在一起話家常,孩子們在雪地里開心快樂地玩耍……我深愛著這樣的嶺城。

吳彩霞說:「這兩年老公園確實完善得好,現在是看得到綠、遇得見美。每當周六周日我還約了『老姐妹』來這裡排練舞蹈,日子過得充實、愜意。」

中央公園位於嶺西新區行政服務中心與文化休閒區之間的核心地帶,是整個嶺西景觀的生態核心。公園占地19.9公頃,作為嶺西休閒人群的主要集中區域,北入口集散廣場作為公園主入口之一,起到集散、展示、迎賓作用,是公園對外展示的窗口。公園一直打造「汛季成河、雨季成溪、旱季成谷」 的濱水生態景觀體系,突出「有水見水、無水見濕、無濕見綠」的設計理念。

家住華生龍庭附近的市民趙亞楠在晚飯後便會沿著嶺西中央公園漫步,看著波光粼粼的河面,悠閒愜意。「治理後,家附近再也看不到黑臭水溝了,現在我們與碧水清流為鄰,很安逸。」

「很安逸」的嶺西內河,正是公主嶺市內河生態環境治理髮揮成效的一個有力證明。現在,水潤嶺城的大美畫卷正逐步展現在市民眼前。

近年來,公主嶺市不斷完善內河改造,完成了公園內河改造、市區葦子溝河改造以及嶺西公園景觀工程、截污工程、引水工程,總投資約11.69億元;新增綠地61.8萬平方米。

撰 稿:楊孝天

編 輯:彭海瑞

編 審:遲英梅 張仁俠

總編審:高智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