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以後,需要「放空」自己

如風輕似雲淡 發佈 2023-05-24T05:07:32.120454+00:00

01房子要「放空」,才能在極簡生活中找到樂與美。《菜根譚》中有言:貧家淨掃地,貧女淨梳頭。景色雖不艷麗,氣度自是風雅。意思就是說:一個家庭,哪怕再貧窮,也要將地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個貧困人家的女人,就算穿戴樸素,也要將頭梳洗得清清爽爽,也許容貌並不出眾,卻能流露出一種高雅的氣質。

01

房子要「放空」,才能在極簡生活中找到樂與美。

《菜根譚》中有言:貧家淨掃地,貧女淨梳頭。景色雖不艷麗,氣度自是風雅。

意思就是說:一個家庭,哪怕再貧窮,也要將地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個貧困人家的女人,就算穿戴樸素,也要將頭梳洗得清清爽爽,也許容貌並不出眾,卻能流露出一種高雅的氣質。

由此可見,一個人物質上的貧窮並不可怕。在困窘的時候,仍能保持操守、樂觀向上的人,比起那些生活富足卻茫然無所求的人來,不知要幸福多少倍。

對於很多70後、80後來說,這樣的場景就是小時候生活的日常:大家都很窮,衣服還打著補丁,但都很珍惜,洗得發白的舊衣服穿在身上,並沒有多少違和感。家家戶戶都比較簡陋,每樣東西都有其「巨大」的作用,總被擦拭得乾淨、鋥亮。

物質上的匱乏,除了捉襟見肘的尷尬之外,更多的是成為一種鞭策,警醒著人們努力打個「翻身仗」。於是,每個人都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對待工作、學習、生活都格外上心。

秉承這種單純的「讓生活過好點」的想法,多少人留下了抹不去的關於「窮開心」的記憶啊。

年過五十,不管前面大半輩子賺錢是多是少,家中多半已經被各種「雜物」塞滿了,衣食住行的必需品,也許已經年代久遠,也許只是一時興起,買回來還沒來到拆封的小物件,總而言之,房間裡的東西越來越多,給人一種無法轉身的窒息感。

物質上的豐盈,起初是讓人快樂的。但很可惜,這種快樂也持續不了多長時間。當人們獲取物質逐漸變得容易之後,物質帶給人們的幸福感就在不經意間迅速消失了。

此時,如果不能定期給房子做一次徹底的大掃除,讓房子歸於「放空」,自己的生活,也就如同背負了沉重的包袱,舉步維艱了。

因為打小就做家務的緣故,每到周末,我便習慣性地花上整整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打掃衛生。

孩子還小的時候,覺得每次大掃除是一種折磨,歸置齊整的物品,只需孩子睡醒之後玩一遍,就又全部亂套了。孩子長大之後,每次大掃除,倒成為了一種「療愈」,每樣東西都承載著過去日子的回憶,在一次次「斷舍離」中,把那些會勾起不快樂、不甘心的物件丟棄,便像是電腦定期清理「垃圾」,不但擴大了「內存」,還提升了運行速度。

年過五十之後,每天抽出時間來「清理」一下房子吧,留下生活必需品,把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打包收好或者當成垃圾掃地出門,你會發現,整個過程中的自己,是無比輕快的、歡暢的。

當房間重回簡潔、整齊,那些屬於生活的樂與美,也就更容易被發現,被體察了。

02

心要放空,才能「浮生偷得半日閒」。

《莊子·人間世》中有這樣一句話:「虛室生白,吉祥止止。」這句話的意思是,把一座房子裡的雜物都清出來了,沒有能遮住光亮的地方了,所以房子就變得明亮通透。

放到人身上的話,那就是如果一個人將心中的雜念和欲望清空,變得心中無煩惱,那麼好運氣自然而然就會找上門來。

記憶中,二舅爺是個命苦的人,他結婚四次,前三任妻子都因病早早地亡故了,第四任妻子生下一個女兒後,因不滿二舅爺愛讀書、愛喝酒,選擇離婚。自此,二舅爺就帶著女兒獨自生活,他在哪個村小教書,隨便找一件雜物間就是他的家。

從民辦老師到轉為公辦老師,二舅爺在五十多歲時,才拿到了「正式教師」的「高工資」,只是,他依然很窮,多領了一些工資,自然,買的書也更多了,買的酒也更多了。

每每走進他狹窄的書房兼臥室,滿屋子都是書,那也是我而是的最愛,一有空,就去看書,不願回家。

對此,二舅爺很是歡喜,他最喜歡「愛讀書、勤上進」的晚輩了,經常給我講他讀過的書,還送了很多適合「小孩子」讀的書給我。

教書和讀書之外,二舅爺喜歡寫毛筆字、種花、喝酒,也因為這些小愛好,有很多朋友。等到他的女兒出嫁時,雖然沒有豐厚的嫁妝,但來的客人卻很多,場面很是熱鬧。

二舅爺一輩子也沒有建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也沒有多少存款。他去世之後,只留下一屋子書,和一摞一摞的書法、字畫。他的女兒是有幾許怨氣的,翻找了許多遍,也沒能從中找出個存摺之類的有用的東西,懊惱地把書和字畫當廢品賣掉。

但我想,二舅爺是沒有遺憾的,不管生活遇到了多大的難題,他總能「浮生偷得半日閒」,或看書,或飲酒,或澆花,或以書畫會友,他這看似窮困潦倒的一生,實則全然遵照了他的內心指引啊。

年過五十,或許每個人都有「不可觸碰」的傷疤,或是工作上的失意,或是情感上的困惑,或是健康上的隱憂,無論哪一樣,都讓人覺得壓力山大,心頭被壓得沉甸甸的,喘不過氣來。

此時,若自己不能開導自己,及時將「情緒垃圾」排空,讓心靈「放空」,便會陷入一種「永無寧日」的自我束縛中。

要明白:人生是需要留白的,有限的人生中,不能只是被名利慾望填滿,卻忽視了健康、快樂、家庭等有意義的事情。那些費盡心思,總也追求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再苦苦追求了,讓時刻緊繃的神經舒展開來,讓疲於奔命的自己放鬆開來,日子或許就是另一番模樣了。

03

身要「放空」,才能體會到「無事一身輕」。

五十歲以後,要學會做「減法」,才能體會到「無事一身輕」的愉悅。

對於很多人來說,賺錢是很重要的,為了能多賺錢,他們捨棄了休息的時間,更「捨不得」退休。

當然,只要身體還能撐得住,也的確很享受這種「又忙又累又有收穫」的日子,繼續幹下去也無可厚非。

但,對於那些一直在「硬撐」著的人,就著實沒有必要了。

比如,我們老家鎮上一位開雜貨鋪三十多年的老闆娘,在兒女成家之後,便開啟「放飛」自我的生活了:買了一輛房車,開始自駕游,每到一處,都拍照、拍視頻,日子過得讓人羨慕不已。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准退休」生活,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一種選擇。

比如,網絡上報導的《8年騎行12個國家,騎行治好了我的抑鬱症》的李冬菊,《國企退休前,我賣掉一套房獨自去留學》的董小姐,她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讓自己「躬身」於自己熱愛的事情。

在挑戰自身生理、心理的極限上,獲得關於被肯定、被認同、被尊重的更高階層的安全感,從而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模樣。

這的確,需要勇氣,更需要強硬的執行力。

然而,生活,就是這樣,只有不斷地去調整自己,才能與身邊的世界達成真正的「和解」。

正如《莊子》裡有一句話:「得而不喜,失而不憂。」曾國藩也曾說:「沒了得失心,則聲氣舒展,此心與旁觀者一般,何事不濟?」

得到的時候,不要過度開心;失去的時候,也不要過分憂傷。

我們這一生,本就活在失去與得到之間,得到自己想要的,的確是一件令人歡喜的事情;但是失去自己所愛的,也未必就是一件壞事,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得到與失去,並不是絕對的好與壞,而是一種禍福相依的流轉。

04

結束語:

五十歲以後,學會「放空」自己吧。

只有做到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才能真正活得安然。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