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養結合不緊密,飼料價格上升速度過快,牧場如何保持可持續的利潤增長?

乳業資訊網 發佈 2023-05-24T11:50:27.048297+00:00

伴隨著國內飲食結構的升級和肉蛋奶需求的持續增加,以及短期內消費疲軟,飼料價格的持續高位,牧場經營成本始終居高不下。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營效益,確保可持續運營,成為擺在牧場前面的一個巨大的挑戰。

伴隨著國內飲食結構的升級和肉蛋奶需求的持續增加,以及短期內消費疲軟,飼料價格的持續高位,牧場經營成本始終居高不下。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營效益,確保可持續運營,成為擺在牧場前面的一個巨大的挑戰。

為此,2023年5月22日,以「種養聯盟,控本增益;平台共享,突圍破局」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粗飼料大會在北京開幕。本屆大會在全國畜牧總站的指導下,由國家草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主辦,獲得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粗飼料技術委員會和中國種子協會青貯分會的大力支持;由科迪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山東登海先鋒種業有限公司、敦煌種業先鋒良種有限公司和克勞沃(北京)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同時,大會也邀請到行業領導、專家學者和來自生產實踐一線的大咖為大家深入解讀政策,分析挑戰,共享解決方案,為後疫情時代中國粗飼料的發展提供破局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共計200餘人參加會議。

大食物觀,為草牧業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全國畜牧總站總畜牧師蘇紅田在致辭中表示,我國粗飼料產業已經進入了加速發展的機遇期。粗飼料是牛羊養殖的重要物質基礎,是草食家畜不可或缺的口糧。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加快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將「增草節糧行動」列為2023年的重點工作。時至今日,飼草就是糧食、種草等於種糧、種草可以節糧等大食物觀,深入人心。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我國粗飼料行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我國粗飼料還無法滿足草食畜牧業發展的要求,尤其是優質粗飼料缺口較大,國外進口量較大,因此,粗飼料行業在多樣化發展、本土化供應、區域化聯合、專業化分工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中國種子協會會長、原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在致辭中談了三點認識,一是粗飼料產業是大產業,青貯玉米更是潛力產業。我國每年有6億畝地用來生產玉米飼料,但其中大部分沒有被充分利用,每年還需要從國外進口,因此,提升空間巨大,很有希望。二是好的青貯飼料是從好的品種開始的。農業現代化走的是基礎,有好的品種,才有高品質的產品,有高品質的產品,才能創造有競爭力的品牌。粗飼料產業也是如此,有質量好、營養高、產量高的青貯品種,才能有優質的飼料,才會有優質的養殖業,才有好的肉蛋奶。三是要把青貯飼料產業發展好,需要上下游各環節協同起來。種子的供應者、種植者、收貯者、養殖者,一起用研發先進的技術、應用最好的科技成果,實現共贏,讓草牧業持續良性發展。

科迪華農業科技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表示,2013年先鋒種業秉持著「引導先進技術理念,助力行業發展」的宗旨,發起了首屆中國粗飼料大會,並堅持了10年,向行業注入了大量新的理念和技術,從青貯全過程管理到提高青貯有氧穩定性的單品,從青貯最佳收購處理方式到添加劑的使用,這些技術大部分都已經在牧場的經營和提效中產生了顯著的作用。同時,先鋒也首次提出了全新的觀念,指出青貯玉米品種必須是優良的糧食玉米品種,而且將乾物質和澱粉含量作為其衡量標準,推動了我國青貯生產質量標準和品種審定製度的升級。如今乾物質和澱粉含量「雙30」已經成為國內青貯玉米收貯的一個基本標準,雖然和先進國家的「雙35」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經是行業邁出的一大步。中國奶牛的平均單產已經從5~7噸穩步上升到了9噸以上。過去十年如果是青貯行業的上升期,那麼接下來的10年則要共同打造核心行業的優化期,在未來,中國粗飼料大會將繼續傳播先進的技術理念,致力於推動種養聯盟平台的建設,探索全產業鏈運作模式和效率的提升。

振興草業,突破奶業發展瓶頸

在大食物觀下,奶業是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目前國內奶業受到養殖成本上漲和奶價下行的雙向擠壓,面臨極大挑戰。其中飼料成本在奶牛養殖中的成本逐漸增加,約占60%,有的甚至達到70%。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飼料資源的天然劣勢造成粗飼料加工成本高;土地流轉成本逐年上升,帶動飼料成本持續上漲;進口依賴度高、生鮮乳價格下行;乳製品供需結構不平衡,消費力不足等方面。

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主任、中國農墾乳業聯盟主席馮艷秋以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在推動中國農墾乳業高質量發展所採取的措施為例,為大家提供發展思路,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農墾乳業聯盟成立於2015年,目前有17個墾區的24家成員單位,自成立以來採取:一是制定「高標準」。2016年、2019年、2020年、2022年先後發布《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產和質量標準》《中國農墾乳業聯盟產品標準 生鮮乳》《中國農墾乳業聯盟標杆牧場通用要求 奶牛》《中國農墾高寒生態牧場通用要求 奶牛》團體標準,並進行了「對標」行動;二是培育「好品種」。2022年發布《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奶牛胚胎生產與移植技術規程》;三是生產「好產品」。農墾調研牧場的生鮮乳指標均顯著好於全國平均水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四是打造「好品牌」。農墾乳業的乳品加工與銷售量約占全國總量的30%,形成了以完達山、三元、光明、燕塘、風行、中墾、呼倫貝爾農墾等為代表的知名品牌。

草業是奶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墾企業的牧場由於歷史原因,擁有一定的土地,種養結合相對做得較好,但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將進一步關注飼料本地化解決方案,增加優質飼草供給,在大力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粗飼料的基礎上,關注特殊飼料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加大牧草等飼用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研發、轉化和應用,提高產業創新水平。

針對奶業的雙重困局,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經濟研究室主任劉長全也指出,養殖成本上漲的壓力很大一部分源自飼料原料的供需不平衡。一方面,國內飼料糧資源有限,對外依賴程度較高,能量飼料糧供給整體上以國內為主,但飼用蛋白原料供給主要依賴進口,進口依存度超過80%。另一方面,我國食物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不同步,糧食生產以口糧增產為導向,導致飼料糧供給與需求的差距日益擴大,口糧過剩與飼料糧短缺並存。飼料糧短缺導致價格高漲、養殖成本持續上漲。

在這種形勢之下,我國應該加快推動糧飼結構調整,優化飼料糧結構,促進飼料供給多元化。對於奶業來說,應重點鞏固以玉米為代表的能量飼料糧的保障水平,著力提升蛋白飼料糧的自給率。就玉米來說,除了增加飼用籽粒玉米生產,更需要增加全株青貯玉米種植。蛋白飼料糧雖然短期內難以逆轉對外依存度高的問題,但是可以通過結構性調整和營養調控技術等多元舉措逐步提高蛋白飼料糧自給率。重點加大油料和牧草等非大豆蛋白飼料的生產,推進草地農業發展。同時基於資源稟賦促進飼料糧生產和優化飼料糧布局,完善飼料糧支持保護政策及風險防控與市場穩定機制,加強科技支撐,推動飼料糧產業內涵式發展。

高質量發展,草業進入歷史機遇期

2015年「草牧業」一詞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2016年5月9日,農業農村部正式公布了《關於促進草牧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從中可以看出奶業的發展離不開草業已經成為行業共識,那麼草業經過30年的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草業從一個沒有產業、產值、商品,沒有進入GDP核算的一個附屬於農業,附屬於畜牧業,附屬於家庭的一個副業進入到一個可以專業化生產的階段,並在政策、標準的加持下,取得了顯著的可喜成績。」國家草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畜牧業協會草原分會會長盧欣石在會上表示。

他從幾個方面做出了闡述,從數據上看,2022年,我國自產苜蓿400萬噸,苜蓿商品草達到350萬噸,其中奶牛場苜蓿乾草120萬噸,苜蓿青貯60萬噸。全國種植燕麥草650萬噸,生產燕麥乾草200萬噸,燕麥青貯180萬噸。種植青貯玉米4000萬畝,玉米青貯產量4300萬噸。從區域看,我國已經形成了優質飼草生產區和青貯生產區和苜蓿十大集群產業區。從質量上看,為奶牛提供的優質等級的苜蓿商品草數量明顯提高,2020年國內優級苜蓿比例達到15%,比2018年增加10個百分點。從價格上看,同等級別苜蓿草捆,國產比進口每噸低300-500元。從應用上看,國產優良飼草應用量逐步提高,目前奶牛場,乾草類25.6%,青貯類64.8%,秸稈類9.6%,這些應用使奶牛規模場平均單產從8.4噸,普遍達到10噸。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也介紹了玉米的情況。他指出,玉米包括青貯玉米和鮮食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使用全株青貯玉米,還可以使我國奶牛的平均單產顯著提高,肉牛羊的出欄時間明顯縮短。我國青貯玉米發展現狀:一是起步晚發展快,2022年全國青貯玉米種植面積已經超過4600萬畝。二是青貯玉米的標準體系基本健全,品種審定,青貯玉米採收、運輸、貯藏都有成熟的技術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截至2020年,審定品種達312個。此外,畜牧業發展高度依賴青貯玉米。2015年的糧改飼出台和實施,助推了我國青貯玉米產業的發展,使發展青貯玉米成為社會共識,並成為種植戶/養殖戶獲益的手段。

除此以外,有利的宏觀政策,如《十四五全國飼草產業發展規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都對優質飼草產量做了明確要求,進一步助推了飼草產業的進一步的發展。全國畜牧總站草業處處長王加亭對比較重要的草業政策也進行了重點解讀。他指出,種養結合、草畜配套,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市場主導、創新驅動是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此外也要做好「兩增一減」,以拓面增量、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優布局、壯主體、育良種、強支撐,加快建立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現代飼草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為草食畜牧業提檔升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可以預見,未來苜蓿將由乾草市場轉向青貯市場;苜蓿產品低端市場將轉向質量效益市場;燕麥將由籽粒市場轉向乾草青貯市場;燕麥澳洲市場將轉向國內加工市場;玉米將由主糧市場轉向牛羊飼用市場;秸稈黃貯市場將轉向全株玉米青貯市場。我國缺少糧飼通用型品種的問題也將得到進一步的重視,青貯玉米品種的育種方向將逐步定位於選育籽粒產量高、秸稈產量高和秸稈品質優良的高產優質青貯玉米雜交種。

「種養聯盟」信息平台建立,有望解決草牧結合難點

為了讓種植和養殖兩端的利益分配更均衡,推動粗飼料產業和奶牛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除了「訂單農業」的提議外,本屆大會在新一個十年發展的發端,也正式向行業推出國內首個「種養聯盟」信息溝通平台,以打通種養兩端通道

「國內牧場在提高奶產量和乳品質的同時也必須考慮如何降低成本,才能與進口乳製品競爭。但如果不斷壓低青貯玉米收購價,青貯飼料的高質量無法實現,種植戶也無法接受。」科迪華種業市場總監王春林表示。而該平台實現了種養雙方直接對話、有效對接,降低中間環節成本,推進種養結合和控本增益,提高牧場競爭力,推動青貯種植和畜牧業的長遠發展。

種養聯盟啟動儀式

「制定青貯玉米定價新規則,推動行業的協作,可以解決我國的粗飼料種植到下游的乳業整個產業鏈一直種養分離的問題,使供需信息不對等雙方利益的分配錯位問題明顯改善。」 科迪華農業科技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補充到,這不僅是青貯種植行業上下游應對短期經營環境的一個壓力的辦法,而且我們也認為,這同時是種植、畜牧和乳業整個產業鏈通過疊代的協作方式,為未來打造持續共贏經營模式的一個重要手段,即要在繼續引進和發展創新技術,提高產量質量提升的同時,著手優化我們的產業鏈和核心我們自己的協作方式,通過更加平台化的一個共享模式,實現垂直協作收益零和博弈的一個突破,在整個產業鏈的主要環節實現普遍的降本增收。

記者:王礞礞

近期好文推薦

圖文編輯:夏千童、肖鑫鑫 責任編輯:王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