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大事:武忻高速正龍紅水河特大橋主橋順利合龍

橋樑網 發佈 2023-05-26T21:40:28.979622+00:00

01南昌洪州大橋預計12月完成主塔封頂和主橋鋼樑架設5月22日,在南昌洪州大橋施工現場,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洪州大橋承台工程已完成80%,墩柱完成73%,預製T梁完成40%。預計9月完成除預製梁場範圍外的全部下部結構,12月完成主塔封頂和主橋鋼樑架設。


01

南昌洪州大橋預計12月完成主塔封頂和主橋鋼樑架設


5月22日,在南昌洪州大橋施工現場,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洪州大橋承台工程已完成80%,墩柱完成73%,預製T梁完成40%。預計9月完成除預製梁場範圍外的全部下部結構,12月完成主塔封頂和主橋鋼樑架設。




洪州大橋依據「一橋一景,各具特色」的理念設計,門塔造型採用「昌」字結構,寓意「繁榮昌盛」,與南昌符號結合組成橋塔造型,並結合了古建屋檐的曲線造型,「昌」字的文字造型彰顯了南昌特色文化,未來將成為南昌市地標性建築。


作為南昌市第九座跨江大橋,洪州大橋跨贛江向東可連接東外環,向西可直達西外環和昌栗高速,並連通杭長高速、大廣高速、320國道,是南昌市中心城南區域的客貨運交通快速通道、二級交通走廊的一部分,對於搭建外圍片區骨架網絡,服務九龍湖、南昌縣等城市外圍組團之間的中長距離快速交通聯繫以及組團間的對外交通有著重大作用。大橋建成後能有效緩解市內生米大橋、朝陽大橋的過江壓力,尤其是分流現狀南昌大道和南外環的客貨運交通壓力。(來源:江西晨報)


02

武忻高速正龍紅水河特大橋主橋順利合龍

5月22日上午,正龍紅水河特大橋順利完成主橋橋面格子梁合龍,至此,正龍紅水河特大橋主體工程全部完成,主橋南北實現貫通。


正龍紅水河特大橋是武宣-來賓-合山-忻城公路重點控制性工程,橋樑全長1404米,主橋長316米,標準節段寬31.4米,長12.4米,重110噸,全橋用鋼量5528.8噸,其中拱肋弦管、格子梁等鋼構件經加工製作,採用半橋臥拼、分段吊裝的施工工藝,節段間採用栓焊混用連接接頭,共分為28個吊裝節段。


為將重達106-116噸的格子梁精準吊裝就位,武忻2-1分部全面開展技術攻堅,利用BIM技術進行施工圖紙建模,針對拱上立柱上的格子梁吊裝會與拱肋發生碰撞的情況,創新提出將拱上立柱上的格子梁拆分為兩部分再進行吊裝,成功解決格子梁與拱肋碰撞的施工難題。大橋建設以來,武忻2-1分部採用布里淵時域分析儀、纜索吊裝系統、混凝土泵送質量全時域遠程實時監控系統、自主研發設計的H型鋼塔架等四新技術應用,切實推進了大橋3萬m³體積混凝土基礎建設、實現主拱肋4mm高精度安全合龍,以及管內混凝土高質量灌注順利開展。


正龍紅水河特大橋主橋橋面格子梁順利合龍,標誌著特大橋纜索吊裝系統任務圓滿完成。下一步,武忻2-1分部將有序推進橋面鋪裝等附屬工程。(來源:人民網)


03

深江鐵路11標項目磨刀門水道主橋主墩首樁順利開鑽

5月22日,深江鐵路11標項目磨刀門水道主橋70號主墩首樁順利開鑽,全力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此次施工的磨刀門水道主橋為本項目的控制性工程,首次採用鋼桁架-部分包覆混凝土組合梁形式,以混凝土板作為受力的首要構件,多維剛度大、用鋼量少、抗風性能優的特點尤為凸顯,是世界首例。作為主橋主墩的關鍵節點,此次施工的樁基跨越磨刀門水道,為I級航道,具有施工安全風險高、有效工期緊、技術含量高等施工特點,樁長為84.5米,採用氣舉全液壓反循環鑿岩鑽機鑽進成孔,是同類樁基施工中較為先進、技術標準較高的施工工藝。


針對水上樁基施工地段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項目精心部署,結合橋區水域實際情況,完善助、導航設施,建立橋區主動防撞預警系統,對過往船舶、工程船舶、靠離泊船舶實施有效監控,加強了對橋身和船舶的保護;創新打造智慧工地指揮平台,通過在施工現場主要區域布設視頻監控系統,並在指揮中心集中匯聚展示,該平台集人員管理、機械管理、安全管理、現場管理、綠色施工等多個模塊,通過視頻可視化、數據可視化做到一屏觀全局、全局可管控,嚴格按照施工工藝要求組織施工作業,確保了此次樁基順利開鑽。


工程建成後,深圳與江門可實現1小時內通達,中山北站到深圳機場僅需25分鐘!深圳與廣州南沙自貿片區可實現半小時高鐵互聯互通,將大幅提升珠三角西翼片區綜合交通體系,擴大區域高鐵網和珠三角城際鐵路網中路網覆蓋,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網得到進一步加密及完善,極大地促進泛珠三角、北部灣及海西等重點城市群共同發展,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生活圈、經濟圈,輻射帶動粵東粵西與珠三角區域協調發展。(來源:)


04

沿江高速火山隧道掘進突破5000米

5月23日,沿江高速火山隧道掘進里程突破5000米,隧道施工取得階段性重大突破。


火山隧道為雙洞雙向特長隧道,是微瓦斯隧道,圍岩等級以Ⅳ、Ⅴ級居多,地質構造複雜,其間穿越泥岩、砂岩、粉砂岩、碳質頁岩及花崗閃長岩等多種岩層,存在大變形、湧水、岩爆、岩溶、斷層破碎帶、瓦斯等不良地質,隧道建築限界淨寬11米,淨高5米,最大縱坡1.9%,最小彎道半徑1100米,設置有大斷面多功能交通轉換帶一處、豎井一處,是該項目工程的難點和重點。


面對隧道碳質頁岩大變形施工困難,項目創新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智能建造。研發智慧隧道AI建造綜合管理平台,試行數位化管理;引入智能化成套裝備,探索低碳自動化施工;啟用深豎井全斷面掘進機——「蜀暢號」,開拓全國首創隧道深豎井雙出渣模式掘進機施工,助力火山隧道建設跑出加速度。


火山隧道作為連接涼山彝族自治州與攀枝花市的重要交通樞紐,對於助飛攀枝花市構建「內圈一個小時到達、中圈兩個小時到達、外圈三個小時到達」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及建設川西南滇西北區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開放門戶具有重大意義。(來源:四川路橋道行天下)


05

西香高速項目迎來新進展 特長隧道出口端順利進洞

5月24日,西香高速TJ9標大草隧道出口端順利進洞,標誌著隧道工程進入主體結構施工快車道。


大草隧道為左、右線雙洞分離式隧道,左線長3955米,右線長3628米,屬於特長隧道。隧道出口位於臥羅河右岸斜坡中部的緩坡地帶,地質情況較為複雜,地勢艱險陡峭,施工過程中面臨著交通運輸困難、建設管理難度大、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高等一系列難題。



西香高速作為貫穿鹽源木里兩縣的首條高速公路,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鹽源、木里融入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區、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最便捷的經濟通道,結束鹽源縣、木里縣不通高速的歷史,對完善區域交通網絡,改善民族地區交通運輸條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區域優勢資源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來源:四川路橋道行天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