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郝士超接受河北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獲獎讓我有了更強的文化自信」

河青新聞網 發佈 2023-05-27T02:35:51.420371+00:00

當天下午,郝士超在河北梆子劇場接受了河北青年報記者專訪,分享自己從藝30年的心路歷程、「奪梅」背後故事以及「摘梅」後的規劃,「獲獎讓我有了更強的文化自信,對我來說,這不是終點,是新的開始。」

5月23日的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新晉梅花獎得主,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優秀青年武生、國家一級演員郝士超在鮮花和掌聲中載譽回到家鄉。看到特意趕來接機的家人、同事和戲迷,郝士超很是驚喜,連連說「謝謝」。

當天下午,郝士超在河北梆子劇場接受了河北青年報記者專訪,分享自己從藝30年的心路歷程、「奪梅」背後故事以及「摘梅」後的規劃,「獲獎讓我有了更強的文化自信,對我來說,這不是終點,是新的開始。」郝士超如是說。

從藝經歷

從小欽佩趙子龍,心中有了「英雄夢」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一句「吾乃常山趙子龍」成了多少少年的「英雄夢」,郝士超亦是如此。他告訴記者,選擇武生這個行當,跟大英雄趙子龍有很大關係。

「我是石家莊正定人,從小聽著趙子龍的故事長大,特別佩服他。」因為這份英雄情結,「英雄夢」的種子在郝士超心裡悄悄發芽。

小時候的郝士超,會披上床單子當斗篷,拿著棍當槍,站在房頂上表演,想像自己是小說或者電影中的英雄。提到這個,郝士超忍俊不禁:「回想起來可能會覺得有些幼稚,但是現在細想,真的是心底的熱愛,也正是這種熱愛,讓我走上武生這條路,並且堅持下來。」他告訴記者,自己現在還有個心願,希望有一天能在舞台上重新塑造一次趙子龍的形象。

郝士超曾在舞台上扮演過林沖、武松、沉香、楊六郎等英雄人物,在這些角色中,他最喜歡的是林沖。「林沖那種悲情英雄的孤獨感,很能觸動我的內心。」郝士超解釋說,「有時候我感覺自己身上也有些林沖的影子,他的報國之情,跟我對戲曲的熱愛,可以說是相通的。」

30年學藝路很辛苦,但他說「值了」

「要練驚人藝,須下苦功夫」「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這些戲曲界的俗語,都說的是學戲之苦。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名稱的由來,便取「梅花香自苦寒來」之意。

8歲學藝,如今38歲的郝士超用「很苦,但值了」來總結自己30年的從藝之路。

入行之初,年幼的郝士超因為抻筋扳腿太疼,哭過很多次。後來老師告訴他,唱戲是個苦行當,吃不了苦,就別幹這個了,如果要干,就要堅強一些,不能總哭。

老師的話深深刺痛了郝士超,從那以後,郝士超很少再因練功哭了。難受的時候,他就告訴自己,咬著牙也得堅持下去,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對武生來說,練「旋子」是一項基本功。《寶蓮燈》中,為了體現沉香跨越山谷的艱辛,需要演員「擰旋子」,旋子擰數量越多,說明演員功底越好。「練這個,越累的時候才越能長耐力,40個、70個、100個、120個、150個……每天遞增,最後練到累得在地上原地打滾,一點力氣也沒了,腿直打哆嗦,被人攙回去。」提起這段經歷,郝士超眼眶漸漸濕潤,「也想過放棄,但是不甘心,我太愛這一行了,捨不得放棄。」

「摘梅」背後

再次「沖梅」,終評演出獲觀眾叫好

5月21日晚,郝士超憑藉《郝士超折子戲專場》,以票數排名第一的好成績成功「摘梅」,為河北再添一朵「梅花」。

郝士超成功「摘梅」的消息,很快轟動了河北戲曲界。這些天,他接到了數不清的祝賀信息。「每天得幾百條,都是特意發來祝賀的,很感謝大家。」

郝士超坦言,這次是他第二次「沖梅」,「上一屆衝擊梅花獎的時候,沒有走到最後,知道自己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郝士超告訴記者,在這次「沖梅」終評演出當晚,他在台上的第一個亮相,就收穫了三次熱烈掌聲和叫好,這給了他很大的鼓勵。「到後面,我越演越輕鬆,越演越順,越演越盡興,完全在展示自己,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郝士超感觸頗深:能代表河北梆子劇種,站在廣東的舞台上,被廣州的觀眾朋友們喜歡,非常自豪,非常榮幸。

師承多位名家,沒有他們很難走到今天

這些天,郝士超說得最多的便是「感謝」。郝士超告訴記者,這份榮譽不僅是自己的,也屬於很多人。「梨園行里有句老話叫『一棵菜』,戲曲演出是一個整體藝術,沒有老師和同事們的相助,我很難走到今天。」

郝士超多年的戲曲生涯中,師承過張振榮、李金鵬、孟繁英、楊少春、馬玉璋、徐小剛、董志華、江長春、董和平、徐寶忠、劉立偉等名師,2022年拜河北梆子名家吳桂云為師。

在衝擊梅花獎階段,正好趕上郝士超生病,咳嗽、發燒、嗓子疼,來自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讓郝士超很是煎熬。當時,郝士超焦慮到掉頭髮、掉眉毛。幸虧,吳桂雲及時指點迷津。

「你精神壓力太大了,心裡長草了,你的頭髮和眉毛掉到心裡去了,什麼時候你心裡的草長到頭髮上、眉毛上,你就成功了。」師父的話讓郝士超的心靜了下來,此後,他一心苦練,最終奪魁。

5月23日,在機場看到郝士超的那一刻,吳桂雲淚灑現場。「太不容易了,汗沒白流!希望他今後戒驕戒躁,繼續把河北梆子發揚光大。」吳桂雲對徒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堅守傳承

「真正把戲唱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院長趙濤眼裡,郝士超年輕有為、德藝雙馨。「勤奮、能吃苦、認真、人品好,把自己的專業當回事。」趙濤對郝士超很是讚賞。趙濤表示,郝士超這次成功「摘梅」,對打造「北方戲窩子」,提振劇院、劇種影響力,意義非常重大。

郝士超有大批鐵桿戲迷,每次他有戲上演,本地和外地的戲迷都會趕來一睹風采。在戲迷眼中,郝士超「為人為藝都可圈可點」。

「這次拿獎,只能說是30年從藝經歷的一個小句號,是多年付出得到的一個認可。作為一個傳統藝術從業者,我有了更強的文化自信。但這不是終點,是一個新的開始。」郝士超說。

「拿到梅花獎後,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要真正把戲唱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後,不光要自己把戲唱好,多排一些老百姓愛看的戲,還把這些年所學所悟的東西總結出來,傳授給年輕演員。」郝士超表示,希望能幫助年輕演員少走一些彎路,成長得快一些,把河北梆子劇種更好地傳承下去。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記者王春銳、劉山杉

攝/河北青年報記者崔華瑞 實習生袁嘉樂

供圖/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

■記者手記

見證大武生從「沖梅」到「摘梅」

從3月到5月,作為記者,我斷斷續續跟拍了郝士超兩個多月,見證了他從「沖梅」到成功「摘梅」背後的故事。

3月初,第一次見郝士超時,他正穿著練功服在排練場排練。練完一陣功,郝士超滿頭大汗,趁這個空當,我們聊起了他的從藝經歷、家人以及夢想。內斂、謙和、低調,他在我心裡留下了這樣的印象。

那時候,郝士超正處於「沖梅」的關鍵時期。他頗為無奈地告訴我「最近病了,咳嗽、發燒、還有些鬧嗓子」。不光如此,他的兒子也發著燒,愛人正帶著孩子在醫院。說起這個,我看到郝士超眼泛淚光,我能感受到他對家人的歉疚和來自未知的壓力。雖然生病,但是郝士超練起功來毫不含糊,穿著厚底靴,腳下生風,動作穩、准、飄逸、瀟灑!

通過郝士超同事的介紹,我知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演出,郝士超每天都會來排練場,風雨無阻。之後,我和同事在排練場和劇場對他進行了多次採訪,了解了他堅守戲台30年的台前幕後故事,感動、心疼、欽佩……我心裡五味雜陳。

5月下旬,得知他終於圓夢「摘梅」,我心裡的一顆大石頭也落了地。5月23日在機場見到了載譽歸來的郝士超,看到了他的笑容,感受到了他的喜悅。

兩個多月過去了,郝士超一如既往的內斂、謙和、低調,只是,身上更多了一份淡然。

祝福士超!願他這朵「新梅」在自己熱愛的舞台上盡情綻放!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王春銳

河青新聞網編輯萬丹|頻道主編耿碩|頻道監製李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