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何被批不是文學家,作品還被逐漸移出教材?主要有3個原因

人物故事錄 發佈 2024-05-14T14:20:36.441403+00:00

我讀書那會兒,不論是小學課本、中學課本,還是高中課本,基本上都可以看到魯迅先生的文章,至今仍記得課本里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和山海經》、《少年閏土》等等。

什麼樣的作品,才擔得起「偉大的著作」這個稱號?難道只有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品,才配得上「偉大的著作」這5個字嗎?難道能夠喚醒民族之魂的作品,配不上這5個字嗎?

魯迅,喚醒了一代沉睡之人的靈魂,他筆下的祥林嫂、阿Q、閏土讓人印象深刻。可是現代有些「大家」卻批判道:魯迅稱不上文學家。這是為啥呢?作為代表的李敖解釋道:魯迅沒有什麼獲過世界大獎的代表作。

不僅如此,他還說:魯迅跟不上時代,更稱不上一個思想家。在短短的幾十年裡,世界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教材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可是魯迅的思想真的過時了嗎?

魯迅的作品為何逐漸被移出教科書?

我讀書那會兒,不論是小學課本、中學課本,還是高中課本,基本上都可以看到魯迅先生的文章,至今仍記得課本里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和山海經》、《少年閏土》等等。

雖然當時似懂非懂,但魯迅筆下的人物,倒是讓人印象深刻,比如月光下拿著「三叉戟」看西瓜地的閏土,比如到處訴說自己悲劇的祥林嫂,再比如到處被欺負的阿Q等等。

雖然當時的心智,不足以理解魯迅先生想要表達的深意,甚至會覺得那些人物挺好笑的,但當自己具備了一定的閱歷後,再回過頭去看,才發現自己又何嘗不是魯迅筆下的這些小人物?

儘管如此,魯迅的作品,還是被逐漸地移出了教科書,這到底是為啥呢?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1、青少年只會死記硬背,沒法理解魯迅的思想;2、魯迅的作品偏消極,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3、他的思想過時了。

魯迅的作品,該不該被移出教科書?

針對這3點原因,有人表示認同,畢竟時過境遷,現在是法制社會,受壓迫的現象少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好了,沒必要老是去懷念苦難,沒必要讓當代的青少年,去重溫當時的疼痛。

再說了,小學生、初中生,甚至是高中生,大都生活在學校里,沒有什麼生活經驗,更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魯迅文章里寫道:吃沾人血的饅頭,可以治癆病,這到底是真還是假?

俗話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萬一青少年無法辨別真假,被魯迅的文章給「誤導」了,那可怎麼辦?倒不如乾脆就一刀切,儘量少讓青少年接觸魯迅的文章就好了。

而有的人就表示反對,理由就是:當初我們就是那樣過來的,當初我們也讀魯迅的文章,怎麼現在就不行了。還有的說:這世界本來就有好壞和黑白,總不能一直讓孩子待在充滿陽光的「溫室」里吧?

人生智慧

其實,這沒啥好爭辯的,就算爭出個輸贏,又有什麼意義?孩子的教育是多元的,並不是把孩子交給學校和老師就完事了,別忘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才應該擔負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

讀書是為了什麼?為了考上一個好大學,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為了過上體面的生活。如果哪一天我們能不這麼功利,能帶著批判的思維、求知的欲望、尋找答案的目的去讀書,收穫是不是就不一樣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