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美元換來1.67億美元大單,把殲6賣給埃及,是中國戰機新的開始

王亞男航空說 發佈 2023-05-27T22:38:22.296813+00:00

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指示航空工業部,說「航空工業實在是太花錢了,你們要發展,要自己主動想辦法。要辦公司,努力地去賺錢,贏得發展的機遇」。

航空產業有自己固有的特點,歷來都是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但好在它的效益會比較長遠,而且具有戰略性色彩。

隨著航空工業的技術水平不斷發展,對於預先研究以及裝備型號的研發,投入的資金會急速地增長。這種特徵在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體現得尤為明顯。

1978年,彼時的中國決定改革開放。

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指示航空工業部,說「航空工業實在是太花錢了,你們要發展,要自己主動想辦法。要辦公司,努力地去賺錢,贏得發展的機遇」。這一指示,將航空工業推上了外向型道路

當時中國的軍機在海外是有需求的,但彼時中國的原則是「不做軍火商」,所以對外的支援都是無償的。同時本著援助售後一條龍的心理,還幫助個別國家建造了飛機修理廠。無形之中,加大了政府和整個航空產業的負擔。國家領導人的指示,也是希望航空工業能夠設法轉變這種機制。

機緣巧合下,航空工業趕上了一個有利的機遇期。

1973年,埃及在贖罪日戰爭中,跟以色列交手。戰爭結束之後,埃及和以色列的關係在西方國家的調節下,進入緩和期。

埃以之間的這種緩和,讓當時的蘇聯覺得自己戰略性的投入沒有得到回報。所以蘇聯就記怨埃及,對於埃及的軍事援助戛然而止。原來埃及使用的大量蘇式裝備,蘇聯直接放手不管,後續也不再為其提供裝備。

在此背景下,埃及希望能夠找到第三方,幫助它維護升級或者採購蘇式裝備。隨後,埃及將目標鎖定中國。中國顯然是比較合適的,我們也使用蘇式裝備,對於蘇式裝備的維護生產,路子都很熟。

最開始,埃及希望中國能夠派人去幫助它維護安-24運輸機。同時,還提出了向中國進口戰鬥機的意向。航空工業抓住這樣一個良機,以時任中航技出口處處長劉國民為團長,組成七人代表團,準備到埃及去洽談此事。此時應該是在1979年的春天,這個歷史時間點尤為關鍵

我們今天回顧當時的一些細節,感覺非常令人唏噓。

當時的呂東部長指示代表團,說「你們這次去賣飛機,做買賣就是要現匯,哪怕是1美元都行」。這話聽起來簡直就像是演繹,但實際上真實情況真的如此。

在1978年、1979年,中國一年的外貿總額也只有200億美元。在這樣一個盤子下,可見中國的外匯儲備多麼得少。以如此的外匯儲備,想投資一些重大的項目,或者採購一些重要的裝備,維持國家的科技發展和生產發展,是很難進行的。

國家急需外匯,我們到埃及去洽談軍貿,就是要現匯,解決國家燃眉之急。經歷了動亂時期的中國,經濟極待發展。當時的經濟已經處在了一個非常糟糕的水平上,這也是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的動因。

在去埃及之前,代表團本來應該是先研究我們跟埃及洽談的對策,以及合同的內容等。但實際上代表團無暇顧及此事,都在想到哪找點外匯。因為當時我們的軍機都是無償援外的,帳面上沒外匯。

為此,中航技的代表團就找到了外經貿部,外經貿部的部長對此事非常支持,大筆一揮給撥了1000美元。這1000美元在1979年的時候,可是了不得的一筆數字。

結果中航技代表團拿著這個批條到下面的司局去落實,人家兩手一拍,說部長批了也沒用,我們外經貿部現在手上也沒有外匯。

最後,負責對外聯絡的龔瑛給劉國民掏出一張5美元紙幣,這是以前三機部出國小組節約下來的。而這5美元就是中航技代表團所擁有的唯一一筆經費在如此的艱難局面之下,代表團踏上了埃及之旅

萬事開頭難,跟埃及剛開始談,就鬧了個僵持。

埃及認為,我國還是按照過去的邏輯,可以無償援外的。結果一看,中國的政策變了,而且中國的飛機改為明碼標價。埃及覺得,這樣的生意沒法談。於是我們向埃方解釋,中國的體制正在改變,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軍貿是要做的,無償也是不可能的。

代表團在埃及上下活動,不斷的解釋,最後通過當時的副總統穆巴拉克,一直打通了整個政府的關節,取得了對方的理解。他理解中國的處境,同時也認為中國提供的軍貿條件,是可以接受的。

最後經過45天的艱難談判,最終敲定埃及從中國進口44架殲-6以及6架殲教-6,其中還包括200多台份的發動機,總金額1.67億美元。

1億6700萬美元,這麼多外匯,是航空工業過去從來沒拿過的,對於整個國家的經濟大盤子都是一個重大利好。這也是改革開放最初期,我們第一筆軍貿大單。

客觀地說,埃及在那個時候支持了我們航空工業的發展。而通過與埃及的軍貿,也讓我們看到了機遇。

跟著拿了這個訂單,就要打破固有的計劃經濟體制。

在產品生產完後,航空工業找到中海運,希望中海運能夠承運這些飛機,中海運直接表態稱,國家沒有這項運輸計劃。

總而言之,軍貿業務跟當時我們嚴密的計劃經濟體制,是高度矛盾的。所以說,這種外貿業務,也給我們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正反映在我們過去體制的政節上。

飛機運到埃及後,我們派員在埃及進行組裝調試。一批工人,包括相關的翻譯都在埃及工作,這期間,還有一些小插曲。

第一個小插曲就是,埃及人發現中國人上廁所喜歡結伴而行

在組裝飛機的時候,我們隨團的翻譯就沒有什麼具體的事情,可以休息。但是埃及人發現,翻譯每次去上衛生間,都會叫上幾個工人一塊。埃及人覺得很奇怪,就問咱們翻譯說:「你為什麼每次上洗手間都叫著幾個工人?上衛生間怎麼還一起去呢?」咱們翻譯支支吾吾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因為實際的情況還真的沒法跟埃及人說。

因為在當時那個特殊的時間點,我們還處在一個舊的思想向新的思想轉化的這麼一個時期。在代表團的黨小組會議上,就有人提出說,翻譯自己一個人上衛生間是很不好的,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在這段時間裡去幹了什麼,有沒有跟外方的人員接觸,我們說不清楚他的工作內容。

於是為了解除疑慮,只能幾個人結伴上廁所,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的形式。

還有另外一個插曲就是,電影插曲

埃及人感受到我們工作團隊的辛苦,就在休息時間安排放電影。電影當時在國內還是很難得看到的,算是一種比較奢侈的消費。但是咱們代表團一到影廳,就有點尷尬了。

為什麼?因為影廳放的是好萊塢大片。按照我國當時的社會潮流,好萊塢大片是典型的資產階級腐化的產品,所以大家無奈只能中途離場。因為如果真的看了,或者看完了,那恐怕是要挨批評的,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特殊印記。

最後工作圓滿完成,埃及方面對我們交付的戰鬥機及其相關的服務非常滿意。中國的軍貿由此為開端,越走越遠,門越開越大

在經過了對埃及的軍貿出口之後,航空工業部作出了一個這樣的總結:

中國的航空工業雖然當時在世界上並不算先進,但是我們在很多方面,有能力滿足埃及等國家需求,並且能夠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保障。以對埃及軍售為例,不斷地擴大服務,升級我們的產品,就有可能為國家創造更多的外匯收入。

此後,中國的軍貿開始逐漸加速,最後走向快車道。軍貿的快速發展以及取得的經濟收入,事實上也反哺了我們的航空裝備製造業,讓我們的製造業能夠快速升級,逐漸走向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