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篡位之後,地方大員是如何站隊的?

顧道驚城 發佈 2023-05-29T01:44:09.026860+00:00

楊堅篡位之後,地方大員是如何站隊的?楊堅篡位之後,為什麼很快就穩住了局面?當楊堅控制中央政府,準備謀朝篡位的時候,選擇權就交給了地方上的各位大佬。大家應該如何選擇呢?我相信,各位大佬在初次聽到楊堅篡位的消息時,他們會本能地反感。

楊堅篡位之後,地方大員是如何站隊的?

楊堅篡位之後,為什麼很快就穩住了局面?

當楊堅控制中央政府,準備謀朝篡位的時候,選擇權就交給了地方上的各位大佬。

大家應該如何選擇呢?

我相信,各位大佬在初次聽到楊堅篡位的消息時,他們會本能地反感。

因為在此之前,他們一直能夠與楊堅平起平坐,有些人甚至在地位上超越了楊堅。

可一旦楊堅篡位成功,這些大佬再見到楊堅時,恐怕就要跪下磕頭了。

都是人中之龍,誰願意面對這樣的場景呢?

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家當然都不願意支持楊堅,而是應該團結起來,把這個亂臣賊子給幹掉。

可第一個問題就在於:幹掉楊堅之後,誰會成為新的執政者呢?

就好像東漢末年,董卓確實是亂臣賊子不假,可幹掉董卓之後,那些關東諸侯,又有誰是真正忠君愛國的人呢?

顯然一個都不是。

因為在董卓被殺之後,亂世立刻到來,從混戰到三國,再從三國到晉,亂了七十多年。

現在的楊堅,顯然就是一個董卓式的人物,而各路諸侯當中,並沒有一個實力足以壓倒群雄的角色。

因此,即便大家組建起了援軍,恐怕也和漢末那個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一樣,大家貌合神離。

就算真把楊堅給弄死了,那麼第二個漢末亂世,恐怕也會隨之到來。

漢末的時候,大家可以放心地爭雄,但在楊堅篡位的時候,大家顯然沒有這樣的條件,因為南方有統一政權。

其次,向楊堅俯首稱臣,真是一個很壞的結果嗎?

對於那些大佬來說,或許是這樣。但對於他們的家族來說,恐怕未必如此。

誰都知道,從西晉到隋,擁有話語權的從來都不只是皇帝一人,地方上的豪門士族同樣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

就連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都對豪門士族的影響力非常羨慕,在編寫豪門名單的時候,還特意把李氏給加了上去,引來不少嘲笑。

換言之,如果楊堅願意給出足夠的砝碼,那麼從這些家族的角度來看,臣服楊堅似乎也沒什麼不好。

畢竟在以前,大家也要臣服於宇文氏,現在如果利益不受損,甚至還能更進一步,那麼臣服於楊氏,顯然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

頂多就是大佬面子上過不去,以前和楊堅稱兄道弟,現在見面要跪下磕頭叫萬歲了。

但和實打實的利益比起來,面子似乎可以放到次要位置上了。

更重要的是,楊堅給出的籌碼哪怕再多,也依然是有限的,先到先得!

或許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宇文泰的頭號親信、并州總管李穆,率先選擇了向楊堅俯首稱臣。

李穆的這個選擇,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在楊堅登基之後,李穆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隋書》為臣子列傳的時候,把李穆排到了第一位。

這樣的待遇,顯然不是李穆在北周能享受到的。

雖然著書列傳這種事,不會在李穆生前發生,但在李穆率先投效之後,楊堅肯定給過他保證。

史書是這樣說的:李穆的子孫,哪怕是剛出生,都可以被封為高官,李穆一家可以被稱為高官的人,足有一百多。

俄而穆入朝,帝以穆為太師,贊拜不名;子孫雖在襁褓,悉拜儀同,一門執象笏者百餘人,貴盛無比。

李穆的選擇,以及楊堅的回饋,讓那些支持楊堅的人,信心更足了。

隨後,韋孝寬也選擇了站隊楊堅。

不少人說,早在李穆之前,韋孝寬就已經選擇了站隊楊堅。

這個說法是值得商榷的,因為楊堅把韋孝寬派出去,你可以說是派遣心腹防備叛亂,也可以說是怕韋孝寬搞事情,提前把他支走。

在李穆效忠的消息傳來之後,韋孝寬開始執行楊堅的命令,我們真的很難說,這兩人誰先誰後。

只不過從楊堅給的待遇來看,我更傾向於李穆率先效忠。

韋孝寬被派到哪裡去了呢?相州,那是尉遲迥的地盤。

在得知楊堅篡位之後,尉遲迥立刻起兵造反,或者說是為宇文氏平亂。

史書在記錄這件事的時候,把尉遲迥寫得非常高大上,儼然一副宇文氏忠臣的模樣。

結果呢?尉遲迥先是拉攏於翼,希望能一起反抗楊堅,於翼拒絕。

尉遲迥又去拉攏于仲文,又遭到了拒絕。

由此可見,當時的大多數家族,基本已經達成了默契,那就是支持楊堅上位。

但這依然只是大多數,總還是有少數的。

除了尉遲迥的侄子尉遲勤之外,坐鎮西南的王謙,也在積極響應尉遲迥的起兵呼號。

但于氏家族站隊楊堅,這個意義非同小可,尉遲迥叔侄和王謙雖然極力反抗,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