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守護「全世界離白鶴最近的地方」這七年

天天正能量 發佈 2023-06-01T15:12:10.546942+00:00

「你知道嗎,在這裡,11月的陽光下也會有白鶴振翅起舞。」在「鄱湖衛士」周海燕眼裡,白鶴非求偶期起舞背後的快樂和安心,是她駐守在這裡7年最大的意義。

5月,正是白鶴在西伯利亞求偶起舞的時節。

「你知道嗎,在這裡,11月的陽光下也會有白鶴振翅起舞。」

這裡是與鄱陽湖一堤之隔的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也被稱為「離白鶴最近的地方」。

在「鄱湖衛士」周海燕眼裡,白鶴非求偶期起舞背後的快樂和安心,是她駐守在這裡7年最大的意義。







農田裡的白鶴是一場「示警」

2016年底,最早來到江西南昌五星墾殖場時,這裡是連片近2000畝的藕田。

後期種植管理後的藕田(上接鄱陽湖)

蓮葉東倒西歪,白鶴低頭覓食,甚至不顧「天性」,與人的距離只有70、80米。

這讓不少攝影師直呼「難得」,卻讓初來這裡周海燕有些心疼:「它們這是在『餓死』和『危險』里被迫做出的選擇。」

同為攝影愛好者,周海燕來到這裡起初只是為了一些影像,沒想到隨著藕田絕收、藕農退租藕田,「白鶴還能吃什麼」變成了攤在眼前的現實問題。

「當時這裡有超過2000隻白鶴,還有許多其他的候鳥。」周海燕說,候鳥在此棲息盤旋的畫面,動人且壯觀。

可壯觀背後,是一場「示警」。

五星墾殖場與鄱陽湖只一堤之隔,鄱陽湖一直是全國最大的候鳥棲息地。此外,相距20公里也建有專門的候鳥保護區。

但白鶴們還是飛入了農田。

周海燕專門去拜訪和請教相關的專家,得到的結論是:近年來鄱陽湖內鶴類的傳統食物數量急劇減少,「白鶴們在保護區裡的『飯』不夠吃了。」

「並不是建立了保護區,物種就能夠安全。」周海燕說,這是人類的「想當然」。

「2000年當地大水,2022年鄱陽湖提早進入枯水期,環境惡化直接影響了白鶴食物的生長條件。」這些表象,都是氣候問題帶來的結果。而極端氣候的改善,根本不在於保護區的多少。

候鳥保護,是全人類共同的課題。







一個女人和一千畝藕田

「當時來這裡的攝影師大概有1100多名,我們商議後決定眾籌租下藕田。」從藝術追求催生出的環保念頭,讓沒有任何經驗的周海燕,接受了眾人的託付——維護五星墾殖場廢棄的藕田。

2000年才來到江西的她沒有太多社交圈子,從電視台離職加入白鶴保護項目時基本是孤身一人。維護藕田的各個環節,她只能靠自己上手做一遍,才知道裡面的深淺。

「當地很多人都覺得我是『玩票』,肯定待不長。」一個從城裡來的主持人,過去在鏡頭前光鮮亮麗,現在每天和淤泥打交道,聽聽都覺得不靠譜。

但周海燕卻穿著厚厚的防水褲,忍著汗味和夏季的熱氣,在藕田裡見證了了兩千多次月升和日落。

「每年白鶴只在這裡停留不超過5個月。」其餘的日子裡,她要忙著栽種蓮藕,打撈花生草和水葫蘆。

「別人歡度十一的時候,這裡要開始打荷梗。」荷梗平均高一米八以上,「一定要清理乾淨,之前出現過候鳥翅膀被荷梗扎穿致死的悲劇。」所以每年她都會提前休整,再控制好水位漚爛水下的殘梗,待白鶴飛回時,再將水位降低,使他們能夠安全降落。

辛苦沒有打敗周海燕,她的崩潰來自於機器的轟鳴聲。

2018年11月底,施工的挖掘機距離白鶴附近不足200米,她看著白鶴和其他候鳥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倉皇飛走,急得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你們不能在這裡施工,白鶴就要回來了!」這份心意,冰冷的機器不懂。

藕田留住了白鶴,卻沒能留住這支「藝術界的環保隊伍」,參與保護的攝影師漸漸退去,周海燕一度成了「孤軍」。

「我賣掉自己的房子,就住在藕田的板房裡。」這是比陷入淤泥還要絕望的時刻,能保護她的是養在鐵皮屋的五條狗。

居住5年的鐵皮屋正在拆除

在人類責任的另一面,對於保護白鶴的堅定,還包含著她身為人母的回護之情。

「我是個單親媽媽,兒子在國外讀書,配套條件不是很好,剛過去的時候睡了一年的地板。」兒子不在身邊,周海燕說有時看到白鶴,心裡總想著,自己給白鶴們安好了家,或許在外面也會有人願意給兒子提供一些安頓和照顧。

功夫不負不有心人,2020年春,南昌高新區將原有藕田擴大到一千餘畝,並全面完善了小區基礎設施。江西省林業局也持續加大對小區濕地生態修復的支持力度。

2020年冬,藕田最新監控畫面顯示,前來五星白鶴保護小區越冬的白鶴數量已超過了兩千八百隻,如今全球白鶴數量總共在4000隻左右。







讓鳥類從「餐桌上」走進敬畏里

在周海燕為白鶴守護物質家園的時候,白鶴也守護著她的精神世界。

「有很多人說是白鶴需要我,但是從我內心來講的話,我覺得是我需要白鶴,如果沒有白鶴的話,我想我的餘生可能會很蒼白。」周海燕覺得,是白鶴讓她擁有了一件願意全身心為之付出的事情,「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餘生都與白鶴為伴。」

2021年3月,周海燕被評選為江西省三八紅旗手。第二屆中國鄱陽湖國際觀鳥周上,周海燕被授予「鄱湖衛士」稱號。

周海燕也從住了五年的板房裡搬了出來。南昌市高新區為管理團隊提供了翻新的宿舍。圍繞保護小區,還建有一個占地八百平方米的自然教育展廳和白鶴科普館。管理團隊新招了三名年輕大學生,冬季有了固定的保安、巡護人員。所有人員有了工資保障,管護隊伍開始穩定。

周海燕仍在不斷走訪學習,結識國內外可靠團隊和研究專家......知識的積累,讓她越來越堅信:「這些白鶴是人類的寶貝。」

她親眼看到,在白鶴的世界裡,也有複雜的社會情感和群體關懷。

白鶴大多以家庭為單位,搶奪資源已被刻入物種基因。「按照百科裡寫,白鶴媽媽負責餵食幼崽,爸爸負責捍衛領地,分工一向明確。」但在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她曾親眼見到喪偶的公鶴挖食哺育幼崽,「對於前來搶食的其他幼崽也不做驅趕,還會帶著失去父母的小鶴一起遷徙。」

鶴爸爸獨自餵養兩個鶴寶寶

這些行為對於白鶴研究異常珍貴。

白鶴在國際上原先有三個種群,隨著環境開發和戰爭,中部種群已經宣告滅絕,西部種群僅存一個越冬個體,「所存東部種群最重要的越冬地,就是五星保護小區所在的鄱陽湖水系濕地,全球95%的白鶴都會在此越冬。」

這也讓五星保護小區,獲得了每年冬季國際生態保護領域的聚焦。

「國際鶴類基金會組織的『中國鄱陽湖歐美考察團』成員曾經紛紛過來與我合照。說我是『明星』。」原來,在國外很多人的概念里,中國的鳥類,大多出現在餐桌上。而這一次,世界通過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看到了一個普通百姓對於環保的追求和熱情。

照片第一排左一為周海燕

但周海燕想做的,不只是把鳥類從外人腦海中的「餐桌上」搬到保護地里,還希望為它們建立起一份人類對自然的敬畏心。

「過去曾經開放過一次遊客進入,但所有的工作人員加在一起,都來不及阻攔6位遊客的『破壞力』。」周海燕在做攝影師時,和同伴們為了拍攝一次白鶴起飛,可以等上數小時。但遊客們卻喜歡用最簡單的辦法——扔石子,驚鳥。

「這是野生動物呀!」周海燕說,正常情況下白鶴人類的警戒距離在500米以上,但五星保護小區中,白鶴因為感到安全和放鬆,看到人類並不會馬上走開,「可是遊客看到後,總想再近一步,甚至摸摸它們的腦袋。」

「白鶴最近能夠活到82歲,其實非常能夠懂得人類的心意。」她不希望辛苦建立的信任,被一些不合理的邊界感破壞,「人類對於其他的物種,應該建立敬畏。」

於是經過多輪溝通,在保護小區主溝渠的外圍建立起了觀鳥長廊,保障觀鳥效果,也合理把控人與眾多候鳥的安全距離。

她的不斷追求打動了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項目組,在給予她的頒獎詞中寫道:在全世界離白鶴最近的地方,她守護著一片淨土,也守護著自己此生的熱愛。這份愛,炙熱,純粹,動人。這份愛,伴隨著每一次振翅翱翔、每一期長途遷徙,化作一份厚重的禮物,送給這顆星球,也送給世人。

「五星墾殖場,如今已被稱為白鶴小鎮,但這裡還有很多的生態互動項目。」得知獲獎,周海燕希望把獎金用於生態項目的完善上。

觀鳥季之外,周海燕覺得相關的配套設施還有非常大的使用和發揮空間,想藉助大家對白鶴的喜愛,喚醒更多關注,「希望這能使更多人對自然懷有敬畏,從白鶴,到千千萬萬的物種。」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

文/天天正能量 朱婷

圖/周海燕本人提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