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被諸葛亮罵慘的人,真的不堪一擊?事實並非如此!

歷史翻譯官官 發佈 2023-06-03T04:00:02.548983+00:00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遇到了許多非同凡響的對手。狡詐多疑的曹操、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還有心胸狹窄的周瑜等。但最有趣,死的最冤枉的對手,莫過於——王朗王司徒。兩軍陣前,他搖唇鼓舌,最終勸降不成,反被諸葛亮罵的怒氣填胸,口吐鮮血,栽倒於馬下。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遇到了許多非同凡響的對手。狡詐多疑的曹操、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還有心胸狹窄的周瑜等。

但最有趣,死的最冤枉的對手,莫過於——王朗王司徒。兩軍陣前,他搖唇鼓舌,最終勸降不成,反被諸葛亮罵的怒氣填胸,口吐鮮血,栽倒於馬下。這便是《三國演義》中「武鄉侯罵死王朗」的經典橋段。

其實,王朗並非小說中寫的這樣不堪。事實上,王郎與諸葛亮兩人從未見過面。他們唯一的一次對話,便是劉備去世後,王朗等魏國大臣寫信勸諸葛亮稱蕃。諸葛亮則用了一篇《正義》表明立場,並捎帶鞭撻那些提出投降建議的魏國臣子。

由此看來,王朗被「罵死」著實有些冤枉。那麼,真實的王朗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結局又如何呢?

王朗,本名王嚴,字景興。從師於東漢大儒楊賜,楊賜身份顯赫,位列三公。由於老師強大背景的加持,再加上自己勤奮的努力,王朗早早便踏上了仕途之路。楊賜辭世後,感念師恩的王朗痛徹心扉,遂脫下官服換上麻衣,決心為老師守孝三年。這一舉動令他名聲大噪,「舉孝廉,辟公府」的帖子紛至沓來,但王朗都以服喪之期未滿而婉言謝絕。直到三年期滿,王郎才接受了徐州刺史陶謙的舉薦,做了的治中從事。

當時的漢室名存實亡,漢獻帝成了各路軍閥爭相搶奪的完美「商品」。從洛陽到長安,天子顛沛流離,除曹操外,無一人對漢獻帝施以援手。此就在此時,王郎挺身而出,力諫陶謙勤。陶謙接受了他的建議,並遣使奏章到長安,堅決擁護漢獻帝。漢獻帝大為感動,立刻下詔拜陶謙為安東將軍,王朗為會稽太守。

王朗在會稽任職期間,惠愛於民,深愛百姓愛戴。可好日子沒過多久,橫掃江東的孫策就盯上了會稽這塊肥肉。王朗的幕僚們都認為孫策勢力龐大,能征善戰。以會稽郡的兵力決不能抵抗,建議王朗棄城而逃。可王朗堅決反對,勢與會稽共存亡。

然而,不懂指揮作戰的王朗,在孫策猛烈的攻勢下敗下陣來。會稽被攻占,王朗被俘。孫策需要王朗這樣的人才,主動示好。在王朗看來,孫策攻占天子之城,乃亂臣賊子也!身為大漢官員,豈能與於此等賊人同流合污,遂嚴詞拒絕。王朗堅守臣節,威武不屈的事跡傳到了許都。曹操當即上奏漢獻帝,徵召王朗來朝廷任職。

對於孫策來說,曹操的面子是要給的,因為曹操實力強大。漢獻帝的面子也是要給的,因為漢獻帝是天下共主。王朗對自己來說已無用處,不如送個順水人情。就這樣,王朗不顧戰亂之險,幾經輾轉,終於來到了許都。

王朗來到了許都不久就發現,漢獻帝看似受到曹操的保護,實則乃是傀儡,曹操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王朗感受到了曹操的野心,一個不甘願做臣子的人。

大廈將傾,他很無力,也很無奈。為保全自身和家族,王朗選擇了妥協。他來到許都的第一件事,就是敗曹操的「碼頭」。

在後來的日子裡,王朗盡職盡責,沒有片刻懈怠,曹操稱魏王后,王朗任魏國大理,最高的司法長官。

曹丕稱帝後,王朗上表曹丕,減輕賦稅,休養生息。為曹魏制定了二十年的發展規劃。對曹丕出宮遊獵,半夜才回來的做法,也直言上諫。曹丕自知理虧,答應王朗下不為例。

王朗不僅能夠在一旁規範曹丕的言行,還能夠在國事上建言獻策。公元221年,吳蜀夷陵之戰爆發,王朗提出「相時而後動,擇地而後行」的戰略方針。採納建議的曹丕,在後來的後來的戰役戰略上取得大勝。

後來,曹丕之子曹叡繼位。王朗依舊保持著一個諫臣的作風。面對曹叡大興土木,他直言相勸,深的眷顧。

公元228年,王朗去世,其子王肅襲爵蘭陵侯。其孫女王元姬嫁與晉文帝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齊獻王司馬攸。

生前官拜司徒,位列三公。死後配享曹操廟庭,榮寵不衰。王朗成為了人生最大的贏家。

小結

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王朗並非兩面三刀的小人,而是一個盡到臣子本分,沒有片刻懈怠的人。看來,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而選擇更需要努力的支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