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取消3.5mm接口已成定局 ,USB Type-C優勢更加明顯

三易生活 發佈 2023-06-06T13:29:09.470223+00:00

日前,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在社交平台中提出了一個話題,那就是為什麼手機上的3.5mm耳機孔越來越少見了。事實上,目前在中高端機型中已經僅僅只有僅極少數還配備有3.5mm音頻接口,而在頂級旗艦產品中,這一配置則幾乎已經完全銷聲匿跡了。當在現階段,使用3.

日前,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在社交平台中提出了一個話題,那就是為什麼手機上的3.5mm耳機孔越來越少見了。事實上,目前在中高端機型中已經僅僅只有僅極少數還配備有3.5mm音頻接口,而在頂級旗艦產品中,這一配置則幾乎已經完全銷聲匿跡了。

當在現階段,使用3.5mm音頻接口的有線耳機市場存量依舊很大,同時專業音頻廠商也還在不斷推陳出新。同時由於包括直播在內的一系列新興行業出現,用戶對於有線耳機的需求量依然很大。正常來說,在這樣的情況下,用戶量極為龐大的手機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必要性,去推動音頻接口的更新換代。


事實上,接口的更新換代通常都是漸進式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而3.5mm音頻接口從智慧型手機上退場的重要節點,便是蘋果的iPhone 7取消3.5mm接口、換用Lightning作為擴展及充電接口。由於這種設計導致充電線與耳機不能同時接入,因此也出現了一定的爭議,認為這是一種對用戶並太不友好的方案。

而在安卓陣營, 以小米、vivo、OPPO、華為為代表的頭部廠商就相對更加人性化。在iPhone取消3.5mm音頻接口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除了在極個別機型上,安卓機型通常都保留了3.5mm音頻接口。直至USB Type-C的普及,才開始在部分機型上陸續取消3.5mm音頻接口。如今主流廠商的中高端型號,才幾乎已經看不見3.5mm音頻接口。毫無疑問,這種循序漸進的更新換代,才對用戶更加友好。


3.5mm音頻接口功能單一,性能更是差強人意


接下來,我們不妨來聊聊3.5mm音頻接口被拋棄的根本原因。如今對智慧型手機來說,3.5mm音頻接口的功能可謂是極度單一,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只能用於連接耳機等音頻設備。當然,更早前還有類似連接功能型遙控器、安裝可攜式POS機等應用場景,但顯然這些並非大多數用戶的「剛需」,因此在有了更便捷、性能更好的連接方式時,3.5mm音頻接口被拋棄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提到性能差強人意,就需要從手機的內部構造說起了。為了確保輸出音質在水準線之上,因此內部就必須要有轉換電路、放大電路,以及供電電路,但由於手機內部空間的局限性,這些電路在設計時就會遇到先天的局限,例如3.5mm音頻接口只能提供模擬信號輸出,並且供電部分只能提供2.5V以下的交流電平信號,通過電流只有mA級別、功率極低。


這就導致如果使用手機作為播放源來「直推」耳機,這樣的功率顯然不夠,並且更為糟糕的是,傳統音頻廠商為了確保音質和聽感,高端耳機通常會採用更高的阻抗規格。其中以索尼的旗艦級入耳式有線耳機IER-Z1R為例,其阻抗達到了誇張的40Ω,通常有線耳機的阻抗則僅為15Ω左右。因此使得手機上的3.5mm音頻接口供電難以完全驅動這類耳機的單元,從聽感上來說就會出現「綿軟無力,難以入耳」。

索尼旗艦級耳機IER-Z1R,阻抗高達40Ω


3.5mm音頻接口性能差強人意的另一方面,無疑是音頻信號的損失。畢竟其屬於模擬接口,因此手機的音頻信號在輸出時就需要進行一次數位訊號到模擬信號的轉換,雖然現有技術能夠做到近乎無損轉換,但相比USB Type-C接口直接輸出純數位訊號、且是無損輸出的情況,3.5mm音頻接口的這種轉換就顯得有些多餘了。


結構設計還會額外增加難度


此外,3.5mm音頻接口的存在也為手機的結構設計,帶來了更多的難題。首先就是插座部分,為確保3.5mm插頭的緊固,機身內部就必須有封閉的可鎖緊結構,這無疑會擠占其他元器件的空間。由於這部分主要是電池存放的空間,所以也會導致手機的電池容量受限。

隨著如今智慧型手機在影像方面開「卷」,在「大底+潛望式長焦」的解決方案出現後,機身內部空間也就變得更加侷促起來。其中尤其是潛望式長焦鏡頭對於機身空間的要求更高,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情況下,3.5mm音頻接口自然也就成為了最先被「砍掉」的元器件。

結構設計的第三個難題,便是機身厚度和強度控制方面,雖然此前包括vivo在內的廠商對3.5mm音頻接口插座部分進行了創新,降低了其對於機身厚度的不良影響。但從總體來看,這一方案的普及難度相對較大,而且在如今USB Type-C接口已經十分成熟的情況下,廠商也能夠在不需要妥協的情況下將機身厚度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至於機身強度,相對如今主流中高端機型的中框厚度,3.5mm音頻接口的直徑明顯更大,因此開孔後也會對中框強度造成不利的影響。對於大多數用戶而言,手機的磕磕碰碰其實很正常,如果因為加入了3.5mm音頻接口就必須小心謹慎的使用,顯然就不太合適了。


在結構設計方面的第四個難題,則是為防護能力的提升增加了難度。如今許多機型都提供了防水防塵功能,但這種功能的實現必須依靠兩點。其一是憑藉防水橡膠塞進行物理隔離,但橡膠這類材質可能會出現材料老化、導致隔離功能失效,其二就是在機身內部電路結構部分採用納米防水材料,並對可能出現進水進灰的區域設計自封閉組件。


但顯然這也並非完美的解決方案,由於3.5mm音頻接口的插座部分就註定了一旦有水進入,除非被完全排出,否則就有可能會在內部產生堆積,如果插頭部分進入插座的過程中被插座中的水沾染,還是有可能會導致電路部分的損壞。

而採用USB Type-C接口顯然就要簡單得多,在接口部分採用納米防水塗料,同時確保機身底部與內部電路連接部分的密閉性就算「完活」,而其他部分的防水防塵設計目前則早已有成熟、且高度可行度的方案可以應用。


所以從工藝、設計難度這幾個角度綜合考量,3.5mm音頻接口顯然已經全面被USB Type-C壓制。


音頻無線化如今已然成為了主流發展方向


在此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無線耳機(特指藍牙耳機))質差、使用距離短、電池續航時間短等問題,曾經被用戶大量吐槽。但如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藍牙技術規格的提升,這類產品已經達到了可以傳輸接近高解析度音頻的能力,這也對耳機、特別是手機耳機的無線化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在以手機廠商為代表的新興耳機品牌中,也推出了各類「真無線」產品。這些產品大多支持藍牙5.0及更高的連接協議,最遠連接距離更是可達100米,還支持用戶用其聆聽更高解析度的音頻。同時部分機型還加入了諸如觸控或手勢操作功能,使得其使用便利性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並且隨著傳統專業音頻設備廠商陸續進入這一領域,也使得「真無線」耳機在音質等方面迎來了不小的升級。

而在用戶層面,目前除極少數用戶對有線耳機還有實際需要外,絕大部分用戶也已習慣將無線耳機作為日常使用中的標準配置。因此從現階段來看,至少在移動端,音頻無線化已然成為了不可阻擋的趨勢。


對於如今還有使用3.5mm音頻接口需求的朋友來說,不妨將目光放到專業廠商提供的解決方案上。例如可以選擇USB Type-C轉3.5mm轉接器,或是配備3.5mm接口的藍牙解碼器,如果對於音質有更高的追求,那麼專業廠商的便攜音頻播放器和便攜耳放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