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語文(下)文言文《小石潭記》中考真題及答案解析

乘風破浪的老姐 發佈 2023-06-08T03:33:02.455169+00:00

(一)(2022河南中考)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共11分)【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一)(2022河南中考)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共11分)

【甲】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

翊日,飯於林慮,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聲央道,怪石奇花,不可勝數。山迴轉,平地數尋,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覺日將晡,憩環翠亭,四顧氣象瀟灑,恍然疑在物外,留連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於連雲閣。

(節選自柳開《游天平山記》)

【注釋】林慮:今河南省林州市。晡(bū):申時,午後三時至五時。

13. 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水尤清冽」中「清冽」是清涼的意思,寫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涼。

B. 「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樣,表現溪流的曲折蜿蜒。

C. 「明滅可見」中的「明滅」指忽明忽暗,寫出岸邊樹影斑駁、明暗交錯的景象。

D. 「坐石弄泉」中的「弄」在這裡有玩賞的意思,表現了作者的閒適愉悅之情。

14. 把甲文段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

15. 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經歷了由「樂」到「憂」的變化,「樂」和「憂」的原因分別是什麼?請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

16. 遊記一般採用「移步換景」和「定點觀察」的寫法。請根據兩個文段的內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點觀察」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對潭中景物和_________進行了描繪。乙文段以「移步換景」為主,作者的遊蹤是:早上從林慮出發,_______,後來途徑槐林,_________,_________夜宿於連雲閣。

【譯文】

第二天,在林慮吃早飯,正午是抵達桃林村,原來這裡才是山腳。山泉聲在道路兩旁叮咚作響,路邊奇形怪狀的石頭和珍奇花草,數不勝數。山迴路轉,有一塊幾丈大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頭上,擺弄著山泉,不知不覺到了下午申時,在環翠亭上休息,環顧四周,景色清新脫俗,忽然懷疑自己在人世之外,我留連美景,慢慢前行。傍晚時,到了明教院,當晚住宿在連雲閣。

13. C【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C.理解和分析不正確。根據「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可知,「明滅可見」的是流入小石潭的溪水的身影,而非表現「岸邊樹影斑駁、明暗交錯的景象」。故選C。

14. 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解析】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下,向下照射。澈:透過。布:照映,分布。

15. 「樂」的原因是:小石潭的美景;「憂」的原因是:環境淒清,不能久留。【解析】 本題考查內容和理解。根據【甲】「隔算竹,聞水聲,如鳴現環,心樂之」「青樹翠蔓,蒙絡搖級,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等景物描寫可知,作者「樂」的原因是:小石潭的美景;根據【甲】「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等景物描寫可知,作者「憂」的原因是:環境淒清,不能久留;結合作者經歷可知,引發了作者的貶謫之憂。

16. ①潭周圍環境②到桃林村③環翠亭④明教院【解析】(1)根據題干「甲文段以『點觀察』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對潭中景物」,找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幽邃」可知,此處應填:潭周圍環境;(2)根據題干「乙文段以「移步換景」為主,作者的遊蹤是」和「早上從林慮出發」,找到「亭午抵桃林村」,可提煉出遊蹤是:桃林村;(3)根據題干「乙文段以「移步換景」為主,作者的遊蹤是」和「早上從林慮出發」,以及上一遊蹤是「桃林村」,找到「憩環翠亭」可提煉出遊蹤是:環翠亭(4)根據題干「乙文段以「移步換景」為主,作者的遊蹤是」和「早上從林慮出發」,以及上一遊蹤是「環翠亭」,找到「薄幕,至明教院」可提煉出遊蹤是:明教院。


(二)(2022湖南·益陽中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17分)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ㅤㅤ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ㅤ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ㅤㅤ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節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黃州①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②,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

ㅤㅤ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③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④。」是日劇飲而歸。

(蘇軾《游沙湖》)

【注釋】①黃州,今湖北黃岡,當年作者被貶此地。②相(xiàng)田:察看田地的好壞。③王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相傳他在此臨池學習書法,池水盡黑。④黃雞,報曉的公雞。該句意思是不要因為時光易逝,年華老大而悲傷。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門前流水尚能西

B.全石以為底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

C.潭中魚可百許頭

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

D.以其境過清

余以手為口

(2)對【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

B.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

C.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

D.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

(3)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文作者柳宗元、蘇軾均為唐宋八大家重要成員,「唐宋八大家」指八大散文家。

B.兩文的寫作背景基本相同,分別為作者被貶湖南永州和湖北黃州後出行記游之作。

C.兩文語言均很優美。【甲】文善用比喻且句式靈活;【乙】文風趣幽默,簡練生動。

D.兩文主旨相同,皆表達了作者雖遭朝廷放逐,仍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曠達情懷。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②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

【乙】黃州東南三十里有個鄉鎮沙湖,又叫螺螄店。我在那裡買了幾畝田,因為去看田地好壞,得了病。聽說有個麻橋人龐安常醫術高明但耳朵聾,就去他那裡請他看病。龐安常雖然耳朵聾,可是聰明領悟超過一般人,用紙給他寫字,寫不了幾個,就能夠懂得別人的意思。我和他開玩笑說:「我用手當嘴巴,你用眼當耳朵,我們兩個都是當代的怪人。」

病好之後,和他一同遊覽清泉寺。寺在蘄水縣城外兩里多路,那裡有個王羲之的洗筆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條蘭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詩歌:「山下短短的蘭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乾淨沒有污泥。晚間蕭蕭細雨里子規啼鳴。誰說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還能向西,白髮的老人還能作報曉的公雞。」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1)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後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後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A.西:向西/西:向西流淌;B.為:作為/為:是;C.許:大約/許:大約;D.以:因為/以:用。

(2)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後根據句意進行分析。句意:龐安常雖然耳朵聾,可是聰明領悟超過一般人,用紙給他寫字,寫不了幾個,就能夠懂得別人的意思。故斷為: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故選:B。

(3)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ABC.正確;D.有誤,【甲】文借寫小石潭的幽深寂靜和清麗之景色,借被遺棄於荒遠地區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心情。故選:D。

(4)①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②病好之後,和他一同遊覽清泉寺。【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①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②病好之後,和他一同遊覽清泉寺。


(三)(2022湖南·婁底中考)文言類。(17分)

小石潭記

柳宗元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⑤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1)下列各句中,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伐/竹取道

B.其岸勢/犬牙差互

C.教然後/知困

D.今齊地方/千里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日光下澈(清澈)

B.可百許頭(可以)

C.淒神寒骨(淒涼)

D.佁然不動(……的樣子)

(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宋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貶永州後,寄情山水,寫下了備受後人推崇的「永州八記」。

B.第①段開頭寥寥數語便頗有情致地交代了發現小石潭的經過,點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環境,更重要的是寫出了作者探幽的濃厚興味。

C.文章②③④三段中採用定點觀察的方式對小石潭周圍的景物進行了細緻描繪,渲染出幽僻淒清的氛圍。

D.柳宗元在遊覽小石潭的過程中,寓情於景,奇麗的小石潭風光中始終流淌著喜悅之情,表達了作者對永州山水的熱愛。

(4)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②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5)小石潭本是永州一無名小潭,卻因柳宗元詩情畫意的筆調而聞名古今。結合全文說說柳宗元描寫山水的成功之處在哪裡。

(1)B【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朗讀節奏。A.有誤,正確停頓為「伐竹/取道」;B.正確;C.有誤,正確停頓為「教/然後知困」;D.有誤,正確停頓為「今齊地/方千里」。故選:B。

(2)D【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詞語的解釋。A.有誤,正確解釋為穿透;B.有誤,正確解釋為大約;C.有誤,正確解釋為使……淒涼;D.正確。故選:D。

(3)D【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ABC.正確;D.有誤,本文作者在一開始有欣賞美景的愉悅,但氛圍最終出發了作者心頭的憂愁,流露出孤寂抑鬱之情。故選:D。

(4)①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②因為這裡的環境太淒清,不可長久停留。【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①重點詞: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那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那樣。句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②重點詞:以,因為;居,停留。句意:因為這裡的環境太淒清,不可長久停留。

(5)作者描寫小石潭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①移步換景。第一段,作者採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 ②抓住景物特徵,精細生動地描繪。從聽覺、視覺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繪。「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此文開筆就有聲有感。動靜結合。聲,是動態的,石,是靜態的,「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又是動態的,魚兒忽靜忽動,溪水若靜實動,這畫面給人以很深的感知度。情景交融,寓情於景。讀者領受著這畫卷的美又對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與同情。③文筆簡練,前後照應,結構緊湊。寫潭,處處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寫環境氣氛又處處透出這裡的寂寥、幽邃。前後照應渾然一體。④側面描寫,烘托景色。第二段無一字寫水,卻將水的清澈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作者描寫小石潭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①移步換景。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面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②抓住景物特徵,精細生動地描繪。寫小石潭,處處從「石」字落筆,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從聽覺、視覺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繪。「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此文開筆就有聲有感。未見其潭,先聞其聲,遊興被激發了。「水尤清冽」「青樹翠蔓」「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明滅可見」,景物的色彩、光線的明暗變化真切而清麗。寫景,動靜交錯。聲,是動態的,石,是靜態的,「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又是動態的,魚兒忽靜忽動,溪水若靜實動,這畫面給人以很深的感知度。寫景,情景交融,寓情於景。讀者領受著這畫卷的美又對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與同情。這就是藝術的感染力。③文筆簡練,前後照應,結構緊湊。寫潭,處處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寫環境氣氛又處處透出這裡的寂寥、幽邃。前後照應渾然一體。全文不滿200字卻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所以說這篇記是柳宗元山水遊記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山水遊記中的精品。④側面描寫,烘托景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運用側面描寫,「皆若空游無所依」寫出小石潭水清澈見底、清洌可鑑的特點。


(四)(2022重慶中考A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15分)

小石潭記

柳宗元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⑤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9. 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 「隔篁竹」中的「篁」,根據其偏旁是「⺮」,可推測其意與「竹」相關。

B. 「空游無所依」中的「依」,運用組詞法,可解釋為「依傍」。

C. 「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語「源遠流長」來印證,可知其意為「源頭」。

D. 「隸而從者」中的「從」,通過勾連「擇其善者而從之」中的「從」,可理解為「學習」。

10.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佁然不動,俶爾遠逝。

11.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中作者用定點觀察的方法來記敘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來描寫小石潭及周圍的景物。

B. 本文語言簡潔生動,如「蒙絡搖綴」一句,連用四個動詞,形象地描繪了樹枝藤蔓的各種姿態。

C. 作者停留潭上,「竹樹環合,寂寥無人」的環境,讓他感覺閒適寧靜。

D. 本文寫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寫岸勢,「犬牙差互」寫溪身,巧妙而貼切。

12. 下面的連結材料表明了對遊記寫作及遊覽的一種觀點,請簡要概括。你是否贊同連結材料中畫線部分對《小石遭記》的分析?請簡要評析。

【連結材料】

古人遊記,寫盡妙景,不如不寫盡為更佳;游盡妙境,不如不游盡為更高。蓋寫盡游盡,早已境味索然,不寫盡不游盡,便見餘興無窮。篇中遙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寫盡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盡妙境。

(節選自清代孫琮《山曉閣選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析:_____________________

9. D 【解析】考查對重點文言詞語的理解。D.「通過勾連『擇其善者而從之』中的『從』,可理解為『學習』」表述有誤,「擇其善者而從之」中的「從」,可理解為「學習」,而「隸而從者」意思是跟著同去的人,「從」為「跟從、跟隨」;故選D。

10. (1)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向下看見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

(2)(魚兒)靜止不動,忽然又向遠處遊走。【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1)句重點詞語:伐,砍伐;取,這裡指開闢;見,看見;下,向下;尤,格外,特別;清冽,清涼。(2)句重點詞語:佁然,靜止不動的樣子;俶爾,忽然。

11. B 【解析】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辨析。A.「文中作者用定點觀察的方法來記敘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來描寫小石潭及周圍的景物」表述有誤,聯繫文章內容可知,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來記敘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用定點觀察的方法來描寫小石潭及周圍的景物;C.「『竹樹環合,寂寥無人』的環境,讓他感覺閒適寧靜」表述有誤,作者觀魚後坐潭上,在「竹樹環合,寂寥無人」的環境中感到 「淒神寒骨,悄愴幽邃」,反映了作者抑鬱憂傷的心情;D.「『斗折蛇行』寫岸勢,『犬牙差互』寫溪身」表述有誤,聯繫文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的內容可知,「斗折蛇行」寫溪身,「犬牙差互」寫岸勢;故選B。

12. ①不寫盡不游盡(或:留白、言已盡而意無窮)。

② 示例1:贊同。遙望潭西南一段,所見之景極多,但作者只寫了溪身和岸勢,(或:作者只寫了潭西南方向之景,未寫其他方向之景)這就是不寫盡;潭上不久坐一段,作者遊了小石潭之後,即無心再游,這就是不游盡。

示例2:不贊同。遙望潭西南一段,見溪流卻不知其源,這應是不游盡;潭上不久坐一段,只寫了對環境的感受,未寫內心的貶謫之愁,這應是不寫盡。【解析】(1)考查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概括。通過材料中「古人遊記,寫盡妙景,不如不寫盡為更佳;游盡妙境,不如不游盡為更高。蓋寫盡游盡,早已境味索然,不寫盡不游盡,便見餘興無窮」的內容可知,表明了對遊記寫作及遊覽的「不寫盡不游盡」的觀點。(2)考查對連結材料的理解和選文內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時,圍繞連結材料中「不寫盡不游盡」的觀點和「篇中遙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寫盡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盡妙境」的評價,結合選文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即可。不論是否贊同,均應表明觀點,結合文章內容作答,並言之有理。

示例一:贊同。文章第三段寫「西南而望」,只突出溪水若隱若現、岸勢參差不齊,並沒有寫清楚其源頭,此所謂「寫盡妙境,不如不寫盡為更佳」;第四段寫「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表明作者一行並沒有游盡小石潭,此所謂「游盡妙境,不如不游盡為更高」。

示例二:不贊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只描寫了溪流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卻沒有描寫或探究它的源頭,這應是不游盡;「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指描寫了作者對環境的客觀感受,沒有觸及自己被貶後內心的失意和悽苦之情,這應是不寫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