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曉堂:古籍拍賣會買家行規經驗敘談

古籍 發佈 2023-06-10T04:07:03.842631+00:00

古籍拍賣會像一團熊熊烈火,很多買家不遠萬里,漂洋過海,就是心甘情願往裡飛。就是為了幾本書,就是為了占有欲,就是為了揚名立萬,就是尋求一個人生的樂趣。

古籍拍賣會像一團熊熊烈火,很多買家不遠萬里,漂洋過海,就是心甘情願往裡飛。究竟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幾本書,就是為了占有欲,就是為了揚名立萬,就是尋求一個人生的樂趣。

人生樂趣是什麼?有人說,家有賢妻,屋有善本,此生足樂。這話說得有道理,但是沒有分緩急。年輕時,血氣方剛,自然是賢妻第一位,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衰老,善本書就慢慢變成了第一位。因為善本書與女人不同。女人是年輕好,細嫩水靈,古籍是越老越好;女人天天見,善本真是罕見;看女人是直觀的一瞬間心動,所謂一見鍾情,看古籍書,穿越時空,滄桑中見大美,要慢慢地琢磨;女人也許一輩子看不懂,善本書總歸是能看懂的;弄不好女人可以離開你,善本書不會,只有你離開它。所以只有賢妻,沒有善本,不足稱樂。

看看早年在美國的古籍拍賣會,都是各行各業里的一些大佬,參加拍賣會就像聽場正式的音樂會一般,追求生活樂趣。西服領帶不說了,有的還是領結燕尾服,可謂盛裝,有時還會攜帶女友,非常隆重。畢竟藏書是一項溫文爾雅的高尚小病,不能褻瀆了先賢的思想和智慧。一切都是那麼文雅,那麼高尚。表面上見了,點頭致意,一派紳士風度。拍賣一開始,為了幾本書,個個原形畢華露,不擇手段,搶占鰲頭。所以古籍拍賣,古今中外,就是一個文雅的廝殺戰場,要麼你贏,要麼我贏,沒有第二條路。

中國嘉德古籍拍賣會,當然是一件行業里的大事。參與者遠遠比西方古籍拍賣會的幾位大佬多多了,買家、行家等等,不類西方的那些老貴族做派,都是事業有成的大鱷,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玩的都是中國特色,那叫儒雅。

不論古籍拍賣會怎麼熱鬧,但是總有公道在。有些道理,知道和明白,總會少走彎路。

1、規矩人不吃虧

守規矩的人,就是老實人。踏踏實實,按照拍賣的規則一板一眼地辦事。古籍拍賣規則,是兩百年多年的歷史經驗教訓,逐步總結出來的成果,很多可能都是慘痛案例,包括賣家、買家和拍賣人。按照規矩辦事,就是汲取了教訓,總是不會再吃虧。

比如說,拍賣公司都有規則,給予買家購買拍品之後三十天的付款期限,但是往往有買家拖延,有些買家以為從中得到了便宜。其實時間長了,時間是試金石,終究會告訴你誰是受損害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買家自己。拍賣公司如果因為買家付款失信,連鎖反應就是拍賣公司失信賣家,賣家就會不將好的收藏品拿出來,沒有好的收藏品,拍賣公司的利益很明顯的受損失,可是到頭來,買家也沒有好的收藏品可以收藏,古籍善本市場也會受到損失,最終結果是買家的利益隨著市場的損失而損失。冤有頭,最終是買家損害了自己的利益。這就是老話,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一級市場裡交錢拿貨,立刻完事。但是古籍拍賣就沒有那麼快捷了。從徵集到編寫圖錄,再到出版,預展招商,一場大型古籍拍賣會大約需要半年的準備周期。在這半年的周期里,經濟變數非常大,也非常快,經濟上行或是下行有時就是在轉眼之間,一個利好消息,或者一個利空的消息,通過現代的通信方式傳播出去,立刻就會造成市場的巨大波動。或許碰上好日子,股市連續大漲,如果競標人恰好就是股市中的大鱷,那就會有好戲看了。我就曾經見到過一手拿著手機看股票,一手拿著競拍牌號,嘩嘩地舉,完全不論價。我就問,為何這般舉法?回答是,看看我買的股票,今天進帳就千萬,這幾十萬有何不可。這種買法有時真的很玄,拍賣公司無法掌控的國內的股市和國際匯市,按照拍賣公司的規定,競投價格以當天的外匯匯率換算。幣種只能是人民幣、港幣、美元。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導致國際間匯率突變。1998年春季嘉德拍賣會的舉辦之後幾天內,日幣的匯率忽從10,000日幣兌換800多元人民幣,斷崖式下跌,變成了10,000日幣兌換400多元人民幣,可謂「腰斬」,就在此時期間,拿100萬人民幣舉例,如果買家當時立刻付款,款貨兩訖,所需支付的日幣是大約1200萬日幣,三五天之後就需要支付2400萬日幣了。當時,古籍專場裡有一件宋版《昌黎先生集》,此件是從海外徵集所得,成交價為120萬人民幣,買主是日本客人。所以這件拍品買的很苦,日幣斷崖式下跌期間,買主很可能就不是出這個價位了。有時拖延,似乎占到了小便宜,可是要碰到了這種事,那就虧大了。

2、不怕買貴,只怕不對

貴不怕,怕的是買錯。隨著時間變化,當時覺得可能貴了點,但回過頭再來看,也許是很便宜了。當初上海圖書館450萬美金購藏翁氏藏書時,有的學者認為不便宜,15年過去了,現在這批翁氏藏書的市場價格少說也應該有五六個億。現在想想看,那時候是多麼便宜。

嘉德古籍有一位老客人,在古籍拍賣行里曾經非常出名,那就是上海的潘思源先生。十幾年前初入嘉德古籍,憑藉雄厚財力,橫掃千軍,常常貴賤通吃,乾隆天祿琳琅舊藏古籍善本書,以及《四庫全書》零本,清官所藏《實錄》《聖訓》以及殿本書,宋元刻本,都是所好。用潘先生自己的話說: 「當年有人說我是錢多人傻,但我是因對文物的熱愛,升華成古籍的收藏,不小心20年後帳面似發大財。」的確如此。比如說當年的宋刻本《活人事證方》,1冊,海內外孤本,成交價42.9萬元。這冊是卷首,版本、內容,均靠此本確定,學術價值極高。當年買下並不便宜。可是此書的零葉六張,近來成交價高達兩百多萬。這一冊(44葉),僅僅十來年的功夫,那現在應該估價幾何!各類天祿琳琅藏書31冊,四庫全書零本17冊,又該價值幾何。真正的古籍善本,只要東西真,不怕買貴。今日看似貴了,用不了多少時間再看,簡直就像白送,這就是中國二十年間的變化。

嘉德古籍拍賣,是整個古籍市場上的一部分,真真假假,在所難免。好在新作假善本書,投資甚高,而且工藝難度極大,作假少一些罷了。我曾見到過,河南某地來的客人,自稱有些宋版書想參加拍賣。電話里三問來源,稱均為近年市場所得。一座地處中原的小縣城,能買到幾十部宋版書,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我勸對方不要來京白跑了,可對方仍然堅持要我過目。來京後,拿出看了前兩本,假的離譜,勸客人不要再繼續拿出來了,幾乎污了眼。可是來客是花了大錢的主,哪裡肯就此作罷。無奈,將來客介紹到了國家圖書館善本組,請國家專家說話。李致忠先生和趙前先生還專門去了一趟,回來後見到我,就說了三個字,全假的。花了大把銀子,買了一堆大假活,就是神仙來了,也沒法拯救。好的古籍善本書買得貴,不用慌,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更貴。怕的是買到了假書,不僅經濟上無法挽回,而且拿出來丟人現眼,財和名俱損。

3、便宜是個貴

這話指的是,有些藏家花了不少錢,買了不少的書,但都是貪圖價格便宜,買的都是普通的古籍書,結果收藏的總體水平和品位不高。這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藏書的精品意識,有錢並不一定就能購藏好書。有些買家在剛入門時,對拍品的認知不深刻,心中沒有底,從便宜的小東西和普通東西人手,循序漸進,逐步注意到古籍中的善本,建立起精品意識,開始競拍重要拍品。也有些買家原地不動,就是喜歡競拍普通的便宜東西。買了一大堆書,可是沒有善本、沒有珍本,花錢的總數加起來並不少,可是就是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珍貴品種。也有藏家貪便宜,其中也包含著撿漏的心理。撿漏是有命的,撿漏的心理是不可有的。也有些藏家貪便宜,就是心存僥倖,去賭書,購買價位不太高、有爭議和有疑問的書。這就是收藏的取向問題,是要做一代名家收藏,還是收藏。便宜東西買多了,總價也不少;好的高精尖,雖然單價很貴,可是極為罕見,可競買的數量並不多,所以算下來差不多。但是評價起來,肯定是高精尖的永遠都會受到收藏界的尊重。消耗的銀子同樣多,而顯然高精尖的地位高。如此說來,便宜是個貴。

好藏書家,一定是精挑細選,認準精品名品,集中財力精力,不怕價高,買到的數量並不是很多,但件件都是可以讓人過目驚心、永世難忘的寶物、神物。書的數量少,花的錢加起來不一定比亂買便宜貨消耗多。

能夠讓世人稱道的藏書,首先要有幾個帶隊的好版本書,就像一支軍隊,要有司令、軍長、師長、團長等構成,如果都是一些連長、排長之類小毛毛兵,那就叫做群龍無首,一團散沙,無法支撐起壯觀的高樓大廈。

古籍藏書是要有一定的知識和學問。自己沒有可以,但是拍賣公司有,行家裡也有,國家的大學、圖書館都有,可以諮詢。切勿貪圖便宜,心存僥倖去撿漏。人人都在想撿漏之時,實際上是無漏可撿,趁早做好準備,那樣才不至於錯過了心儀而流連忘返之物。人生只有兩種藥是買不到的,一是長生不老藥,另一是後悔藥。既然沒有不老藥,人生就只能是俯仰之間,短暫人生,唯須盡歡,何至於為一部書而後悔。世上盲者無文章之觀,聾者無鼓瑟之聽,皆是形骸外在之象,怕的是心智迷茫走不出歧途。

4、認真做功課

淘書,如同淘米一樣,淘去稗子、石子之類,最後留下可餐的精米。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比如說拍賣中有一部《二金捷堂文稿》,我向客人推薦之時,有人竟以為是大假貨。實際上,此本為20世紀初日本有竹館出版的底本,日本收藏趙之謙書法的行家沒有人不知道此書。不做功課,豈能知此。成功有機緣,但絕非僥倖。機緣何在,就在認真做功課的過程中去尋找。

買家的功課內容,大致上有三項:圖錄、預展和諮詢。

第一要務是研究古籍拍賣圖錄。

一部書的壽命,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何以言之?若暢銷書,迎合時人口味,有一時熱鬧,但是隨著人的口味變化,將曇花一現,伏案爬格,廢寢忘食,轉眼就過時了,令人可悲。可是要逃脫這等悲慘宿命,寫出讓後世依然有用的書,那就需要本事了。我以為寫古籍圖錄的好處就在這裡,任憑星移斗轉,只要千載流傳的古籍書在,記述此時此刻的古籍圖錄,就將有它的參考價值,就會有後人查詢古籍書的傳承和流轉軌跡。因此寫古籍圖錄,可以說是為古籍書籍樹碑立傳。資料準確豐富,觀點信而有徵,就可流傳很久。所以,古籍圖錄,不是為忙碌一天的打工仔用來休閒解悶的通俗讀物,而是供有興趣的和有實力的收藏家做功課的,就是一把打開金礦大門的鑰匙。

一本好的古籍拍賣圖錄,就是一部有學術價值的書目,如果將拍賣圖錄簡單地視為廣告和一次性的讀物,那就錯了。圖錄裡面凝結著編撰者的經眼錄和過手錄,是用專業的術語記錄下來的一份古籍善本的歷史,包括版本、收藏記錄、題跋和現存狀況,有資料價值和參考價值。

對於買家來說,首先看到的就是古籍拍賣圖錄的封面。圖錄封面拍品,毫無疑問是一場拍賣會中最重要、最有特點、最有意思的一件拍品,或是最古老而文物價值最高,或是版刻印刷有特點,或是版刻圖案藝術價值極高等等。圖錄封面的審定是最為嚴格的,所以封面絕對沒有真偽爭議,拍賣公司如果將有爭議的拍品做圖錄封面,那將是一件非常沒有面子的事件。因此買家在這裡可以借拍賣公司的眼,直接買古籍拍賣圖錄的封面,那肯定真偽沒有問題、藝術價值沒有問題、文物價值沒有問題,只有價格能否接受的問題。在香港有一位不懂瓷器鑑定的收藏家,拍賣時,他不買別的,就買各次拍賣瓷器圖錄的封面,那肯定是最好最重要的拍品,所以隨著時間推移,積攢下來的收藏品,都是市場中的重器,而這等重器本身存量就十分有限,所以成為盡人皆知的收藏家。

宋刻本《丹陽後集》零葉

封面不一定是價錢最貴的拍品。比如說1999年春中國嘉德古籍專場拍賣圖錄的封面,就是一張宋刻本殘損的零葉,在圖錄中排列為LOT610葛勝仲撰宋刊本《丹陽後集》零葉,黃麻紙,估價4000-6000元,成交價22000元(圖724)。為何要選取一張殘損的宋版書零葉做封面,原因就在於有這一頁殘存的書影,證明了在宋代曾經印刷過一部名叫《丹陽集》的書,可惜全書現在已經失傳了,僅留的此殘葉,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所以它的學術價值和研究價值極高。

對於圖錄中的每一部古籍善本的著錄,買家應該仔細研究。拍賣公司每半年要籌備一場像樣的古籍拍賣會,至少要有一兩百項拍品,經常是忙得不亦樂乎,徵集結束之後,留給編製圖錄的時間非常有限,作為古籍善本,橫跨宋元明清、刻本手稿、碑帖印譜,個人的學識和能力是有限的,加之沒有充分的查閱資料時間,所以每一次編制完圖錄,多多少少都會留下些遺憾。同時,圖錄很受賣家的影響,比如說賣家認為一部書是元刻本,而編者可能認為是明初刻本,這雖然時間很接近,前後誤差不過三五十年,可是屬於兩個朝代的文物。這種情形也會出現在明末和清初的刻本問題上。賣家的前人,也許是大藏書家,藏書經過某些版本專家過目或出版著錄,但以往或有人情面,或有買賣關係之時,通常都會將善本書的年代往前說。如此來,要堅持編者的觀點,就很可能失去這部藏書。為了維持關係而做出讓步,這種事已經遇到不知多少次了。當然這種讓步不是無原則,至多是有點不同看法罷了。為了讓步而失去原則的事是堅決不能幹的,因為冤有頭,債有主,自己作的孽,遲早有一天自己要承擔惡果。有一個度,那就是圖錄提要中的話,說的沒有那麼絕對和肯定,這需要買家理會其中的潛在含義,仔細琢磨。

第二要務是預展查看古籍原件。

參加古籍拍賣預展非常必要。圖錄的圖片和文字記錄,雖儘可能詳盡描述和展示拍品的狀態,但古籍書的鑑定因素非常多,任何一本拍賣圖錄的內容都難以言表清楚,都需要眼看手摸仔細審定。圖錄上的古籍,諮詢說的古籍,要為買家所確認,就必須有相應的預展過程。圖錄僅供買家參考,買家通過預展對拍賣圖錄的著錄、古籍拍品進行最後確認。

比如說會碰到有水印的古籍,這對於研究和鑑別考訂古籍具有重要的作用,沒有它,考訂工作就會難上加難。浮水印,是在造紙過程中,植入紙張的一行標示,或者是一個花體字符、時間日期、商標、徽記等等,那組圖案通常是以線條構成,安置在篩子內的紙漿中,等到紙張成形之後,它便隱身在紙張中。由於圖案的紋路比四周的紙漿薄了一點,因而只要將書籍的紙逆光觀察,透過的光線在紙張厚處相對較暗,薄處較亮,水印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來。國際上有專門研究著作,探討古代西方各造紙坊的水印。在中國,紙張有浮水印的書籍古時不多見,但是近代以來存在。比如說郭寶昌《項氏藏瓷》的紙張是特製的,天地上下有其字號水印。對於中國古籍更重要的是看簾紋。在預展中或許經常可以看到有人將古籍書打開,對著燈光看,大多數人都不知這是為何。其實一看就知道此人是行家裡手。古籍書的用紙,一定是手工製作,抄紙用的竹帶簾子,是用絲線編織而成,有絲線之處比沒有絲線處會高出一點,紙漿在此就會薄一點,因而只要將書籍的紙逆光觀察,簾紋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來。由於中國古代的造紙工坊,在發展變化和進步,存在著一個簾紋由寬變窄的過程,因而可以依據簾紋的寬度鑑定古籍印本年代,這是鑑定宋元刻本的重要依據之一。

經常泡在古籍善本拍賣的展覽現場,那是多麼好的學習機會,可以親手觸摸,可以慢慢翻看,可以仔細核對鑑定。圖書館可沒有隨意上手明代的、元代的、甚至是宋代的善本書的機會。展覽館裡看東西,對於行家來說,總是不美,有時就是拼了老命,兩眼直勾勾的盯著看玻璃櫃冷冰冰展出的那些玩意,也常會感到看不出什麼名堂來。既然是公開預展,就得允許參觀者品頭論足。如果是半路出家,說出一些外行話,那也無礙,怕的是成心胡說。客官嘴裡直挑剔,這也不好,那也不行。但是等貨一拿到手,他轉身就到處去大加吹擂了。這就是行里人常說的「扎針」或者「打槍」,意思就是某買家看中了某件拍品,在預展現場四下散布謠言,說拍品有問題,是贗品,如何如何不好,引得其他感興趣的買家心裡打鼓猶豫,退出競爭,這樣就減少了競爭對手,就可以撿到便宜。因此, 「打槍」的槍手往往就是競買者,就是想競買此件拍品的買家。當然還有一種「扎針」的目的,就是讓拍賣公司賣不出去。這是行里流行的不正當競爭惡習。

因此,買家看任何拍賣展覽,要自己心裡有主心骨,古人云:聽之於耳,或聽之於心;觀之以目,或觀之以心。說的就是看東西,不要聽故事,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思維判斷,不能一味聽別人怎麼說。

最後的要務是多方諮詢。

藏書家選定中意的拍品,不要自以為是,多少應該與拍賣公司主管,以及長眼的專家,進行諮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多聽一點建議和意見,多了解一些拍品的相關信息,總是有好處的。一雙冷眼看世人,滿腔熱血酬知己,與拍賣公司的業務主管成為知己,那你一定交上好運了。

1994年拍賣預展,有一位台灣來的客人,當時是看一件掛在牆上的立軸。他看看正面之後問我,可不可以看看背面的裝裱。我說可以,於是捲起一部分,露出了背面裝裱,重要的是看到了背面的籤條還有題簽,落款是「余晉和」,是此人收藏的舊物。這位台灣老兄問我知道這人否,我說知道,這人是漢奸,當過華北偽政府的警察局長。這位老兄瞪著眼睛看我說:這種人你也知道,你怎麼會知道?我只笑了笑,說我是主編出版過《華北抗戰》的人,裡面有許多華北偽政府官員的照片,其中就有此人。就這幾句話,給了他非常專業的回答。最後就是他,競買得到了此件拍品。

找到專業的人,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再就是找到有誠信的人,這是第二步。最後就是你的為人,好的為人處世,就會有好的專業和有誠信的參謀圍繞在你的身邊。專家的回答,必須是肯定的,不能似是而非,拋磚引玉。任何諮詢專家的猶豫的回答,都會影響買家競買的決心,因為有時拋出去的是磚,引回來的是更多、更大塊的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無聊爭辯。

在傳統的古籍書店,買家可以在書店裡坐下,一邊與店方聊聊天,一邊看看店裡的古籍書,數量不會太多,三五部已經不少了,隨時去,隨時都可以如此。但是古籍拍賣與古籍書店買賣顯然不同,前後不過三五天,動輒百件,甚至數百件,種類也繁多,來客川流不息,而且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接應不暇,很難周全。拍賣公司的業務主管,有義務對於藏書後進者循循善誘,指明佳徑。也有責任為賣掉一部書,從版本到裝幀,收藏到題跋,甚至刁鑽的初印本或是後印本,卷帙完整和葉數,序跋目錄,外界收藏數量等等,一一回答。話是依葫蘆畫瓢,說了數遍,連自己都覺得乏善可陳了,人常言話說三遍淡如水,可是還要硬著頭皮說,何言樂趣所在,那才叫做苦不堪言。作為買家來說,就是要諮詢,不看臉色,不怕其煩,而且越細緻越好。

天酬勤人,研究圖錄、預展審查、多方諮詢,一個不能省。做功課累人,但是有豐厚的回報。懶驢上磨,一心想著碰運氣,天下哪有那麼多的好事等著你。

5、書逢對手,當仁不讓

善本書從來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罕見之物,尤其是一些名品珍品,也許一生也不得見,更談不上是否曾經擁有了。每當遇到一些不知深淺的朋友,說,哥們,哪些書是你要的,我們給你找。說得多容易,我從來沒有見到過要找的善本書稀見品種。

我經常對一些藏書圈的朋友說,古籍善本不是一個好行業,賣掉一件少一件,又不能生產複製,本身在市場上數量也極為有限。偶爾出現一部好版本、好收藏、好品相的善本珍本,往往引人注目,就會有幾個藏書家盯上,對藏書家來說,這可以說就是艷遇,想要得到,那就要看誰下手穩准狠了。

真正的藏書家,大都是工商界的成功大佬,哪位不是會算計和善於算計的,這是工商巨頭的特性。在商言商,只有客人,只有競爭對手,沒有朋友。就是為了一部書,什麼事都會幹出來,公開的,暗地的;道德的,不道德的;合理的,不合理的;只認成功,不認手段。為得一部好書,沒準還能成為未來的一段藏書趣話呢。

一旦幾位藏書家相中了同一部古籍書,不可以友情為上,輕易地拱手讓出,都是有實力和資本的人,哪有不過一過手,比劃一下武功就甘拜下風的。拱手讓出,結局有時會令人後悔一輩子。所謂道上高手相逢,價格也會立馬扶搖直上,這是就要比決心、比意志。欲得好書,沒有別的辦法,只有血拼為上,雖敗猶榮。當然在這裡,對善本書的認知深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錢並不一定有勢在必得的決心。2004年春季曹大鐵先生藏書專題拍賣中,為爭奪錢謙益稿本《大佛頂首楞嚴經疏解蒙鈔》,就是亞洲首富李嘉誠,對陣上海新秀楊崇和,結果楊先生競得。理性的認知,決定成敗。

古籍拍賣場盤子規模小,每次拍賣的珍本數量有限,有時拍賣場裡多了一位藏書家,就立刻熱鬧起來。雖說是多一個少一個沒太大關係,可是多了一個重量級人物,價位會搞的頓時天翻地覆。因此有可能沒買到,但是買到了的人肯定是倒霉透頂了,那買到的價格可能會讓他氣得三天不思飲食。沒有買到的那就更慘,竹籃打水一場空不說,有時死都不知道倒在了誰的槍口下。

有位歷史名人曾經說過一句話很有意思的話, 「藏書是一個小病」,說的是藏書會令人上癮,由此而產生出一些不是很常規的行為。平日裡客客氣氣,吃吃喝喝,說說笑笑,可是一到拍賣場裡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出手兇狠,不講情面,一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架勢,即使倒下也要悲壯。沒有這等氣概和秉性,成不了好藏書家。競買場中,讓書於人,就得想好也許要承受一輩子的思念煎熬,如果沒有這種承受能力,那就當仁不讓。即使一敗塗地,那也是實力不如人,無怨無悔。

6、書有靈性會認人

就像千年的狐狸,萬年的龜,古籍善本書,尤其是宋元孤本、名家抄校稿本,傳之數百年,甚至近千年,都成精了。這等有神物護持的東西,有靈性,會認人。

就像《白蛇傳》的故事一樣,千年等一回,斷腸也無怨,可遇不可求,剪不斷前緣。一部好的藏書,就像成了精的白蛇,它會認人的,不是你想要就會有,就能有的。得到一部好的藏書,那也是緣分。首先在心態,相信世上好人多,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相信好人有好報。做事也不急,天塌下來也輪不到我去頂著,這班飛機沒趕上,但是航空公司並沒因此而倒閉,著什麼急。所以,不必著急,一部好書是你的,那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是使出渾身解數還是得不到,即使偶然得到了,結果往往是苦澀的。這些只有經過了才知道.才有體會。當年兆蘭堂主人競買天祿琳琅舊藏的御題詩《佩鋪》,一時失手,心中惦記了好些年,突然藏家有事,急於出手,就像從天上掉下來的一般,沒有費大力就獲得,解了長久的心願。

不是你的,就是到手了也會飛走。這類事在拍賣場裡也已經遇到不是一次兩次了。當年拍賣有政策,屬於一級、二級文物的古籍書,不允許私人購買。拍賣中有些藏家看到了,相中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競買到了,可是按政策就是不能給,最後只能放棄。如(元)泰定梅溪書院刻本《尚書集傳纂疏》,第一次在嘉德古籍拍賣時,以50餘萬成交,但依有關文物政策,不予辦理交割手續。待到2014年春季,國家新的《文物法》和《拍賣法》出台,法律允許私人買家購藏,此書再次拍賣,可這時的估價已經是1200萬-1400萬元,時過境遷,物雖在,人已換;人雖在,事已非了。那就是沒有緣分。

緣分這東西,不論是凡人還是精靈,總是兩情相願。還有一些藏書家,就是喜歡等待拍品流標之後,與拍賣公司談價錢。有的成功了,但是每每遇到真正好的珍本之時,大部分都不成。因為擁有藏書的人家,不願意會後商量交易。說的形象一點,都已經成精了的書,就不想進這種人家的門。你有這情,書還無意呢。其實,這類買家也不好好想想,一部好書流標,意味著就是「美人黥面」,好端端的添上了一筆令人添堵的經歷。即使會後成交了,也好像是娶了一位有「流標」烙印的美人。日後再想出手,也要因此打折扣。這究竟合適嗎?

故而對於藏書家來說,遇到非常合適的重量級珍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碰運氣,尋找機會,一旦有這種機會就應該抓住,過期就很難說了。這種頂尖的東西非常難得,常說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就是指的這等拍品。你縱有金錢千千萬,費時費力無數,難得再見,也是抬頭空望月。

古人云: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藏書也是如此,有德行、知天命、待機緣。

7、不挑剔成不了好藏家

挑剔是一種生活態度。有些人可能比較隨意,而有些人對生活的細節嚴格挑剔。在生活中,這類過分挑剔的人,常受到人的討厭。但是對於一位好的藏書家,過分的挑剔是必備的特質。對拍品和藏品不挑剔的人,同樣也成不了好藏書家。

古籍書的好與普通之間,有很多的衡量標準,不一定古老的就好。古人云:不材之木,若是之壽。說的是不成材的樹歪七扭八,沒人要砍伐了做家具,所以可以長得時間長。如此道理,好書人護之,得以長久;爛書無用,沒人翻看和使用,也可以得長久。明末清初的大藏書家毛晉,將宋刻本分為甲宋本,包括浙刻本、蜀刻本等;乙宋本,福建地區刻本。原因就是建刻本紙張多用粗糙的竹紙,刊刻校勘不精,錯誤甚多,不可與浙刻、蜀刻相提並論。同等收藏機會,挑剔者首選浙刻、蜀刻等,求其次才考慮建本。

藏書有宋元重器,自然分量影響大,也很開心。但是善本書的精和善,各個時期都會有,比如民國年間有玩清代精刻本的,有玩民國紅藍印本的,這些書籍刻得很精,也有許多說頭,以前就不是很貴,初入道藏書的就可以玩得很開心。當然這對於財大氣粗的大藏書家來說,那就更不是一個問題,如民國年間的大藏書家陶湘,就玩明末套印本、清代的殿本書,照樣玩得很有成就。東西不在大小,在於有心,在於有趣,在於有志。

還有的收藏家,除了挑剔版本之外,特別重視藏書的品相。民國年間的藏書家杭州王九峰、北京的於連客,對於藏書的品相要求特別高。其藏書很少見到有水漬、紅霉、蟲蛀、破損葉、書內塗鴉等。得到的藏書也是特別加以護理,如經過杭州王九峰收藏並裝幀的藏書,不僅函套乾淨規矩,裡面襯紙加萬年紅防蟲,一望就知是九峰舊廬之物。

收藏家是看得出來的,尤其是好的收藏家。從飯桌上看,就是看會不會吃,尤其是要會點菜,既不貴,讓人宰,又要好吃。越是挑剔,越是具備好收藏家的潛質,在收藏上也一定會百般挑剔,得手的一定也是好東西。一個連吃都不得要領的人,還能成力好收藏家?看圖寫字,工工整整,有條有理,那一定又成為好收藏家的潛質,有系統的專藏收藏家的特徵。好的藏書家辦事認真,一定是細心刁鑽,這是成為一個有特點,是好收藏的必備條件。有些人相貌很有欺騙性,比如說老朋友馬未都,整日眯著眼,像沒有睡醒似的,其實能說會道,聰明絕頂。還有一位馬路芝,長的大三五粗,可心細如針鼻,就是喜歡玩書札之類小品。所見過的好收藏家,都有天生這樣的欺騙性,看著說話張嘴就來,大大咧咧,其實都是特別挑剔的角色。外表聰明精幹,人總防著擋著,不好成大事。這等長相具有欺騙性的收藏家,人不防,反而往往能成大事。

(元)薩都剌有一首《燈草》詩: 「但勤挑剔不憚勞。」雖然說的是撥弄廟中花燈,但我覺得在藏書的態度上也可以借鑑,那就是為了藏書,也要勤挑剔,不憚勞。有這種藏書態度,定能成為好藏書家。

8、不帶欠債的書回家

藏書家大都有一個天性,好書不會嫌多,那就是貪心。恨不得天下好書盡歸我有,常在古籍拍賣場裡,憑著興致,一通狂買,待到會後結算付帳之時,手裡緊巴巴,很不舒服。

藏書原本是一件輕鬆愉悅的事,不論看到什麼好書,都應該在拍賣場裡保持一些必要的冷靜,以可負擔、可承受為消費標準。細水長流才是懂得藏書樂趣可以培養長進的買書人。要想藏書有所獲,同時也很輕鬆愉快,就應該遵守幾個「喻快」的原則。

一是量力而行,現金為王。

拍賣會是大型的商業行為,準備工作要半年,圖錄出來之後一月或20天後才開始拍賣。拍賣結束後還有一個月的付款期限,這中間變數非常大,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千變萬化,房市股市,這些都不由拍賣公司決定,或許碰上好日子,股市連續大漲,再過幾天,股票市場掉下來了,怎麼辦。拍賣要的是現金,從不看資產,凡是資產急於變現之時,往往要大打折扣。倒閉的、跳樓的,往往都是曾經有巨額資產的大鱷。欠著拍賣的款項,更是令人心煩,這邊電話催款,那邊法律要訴訟,雞犬不寧,那是何苦。

二是財大志小,分層定位。

大藏書家,有大藏書家經濟條件,一般藏書家,也有一般藏書家經濟條件,要有自知之明,給自己的藏書定位。有的是專好高精尖的,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撐,不能受誘惑,一切都要,那不現實,就像小馬拉大車自然是費力很辛苦。民國年間的大藏書家陶湘,玩明末套印本、清代的殿本書,玩得很有成就,就像駟馬拉小車,肯定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玩的輕鬆愉快。擁有宋元重器,固然是很開心,很有成就,但一定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撐。總之量力而行,大財小用,不要讓負債的古籍善本進家門。

三是集中財力,大小有宜。

常言說:道不欲雜。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天下的古籍善本書,就是舉國家之力,也不可能盡藏,何況民間。藏書本身就是很專業的收藏,集中財力、物力、精力,才能構架完成自己的藏書體系和規劃。沒錢不能亂買,有錢同樣不能亂買。藏書的選題和規模,要與財力、物力和精力匹配,否則就是自尋其亂。天下的藝術品和天下的古籍善本書,無論誰都收藏不完。國家圖書館也不能將古籍善本盡收囊中。一個人的財力是有限的、一個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集中精力和財力,在一段時間內,或者一輩子,集中專題收藏古籍,必有所成。題目可大可小,不可定的太高。比如說專收宋元本、專敦煌經卷,這些傳世級別甚高的文物性善本書,可以流通的存量極為有限,只可作藏書之將軍、司令,不能專題收藏。這類的存世量可能收集幾年就沒有了,還怎麼玩。所以題目一定要適合。比如說明代套印本,下沿可到清代;明嘉靖刻本;清武英殿刻本(殿本);明清兩代活字本;明清兩代抄校稿本;隋唐墓誌,上探北魏墓誌;漢魏碑帖;隋唐碑帖;青銅器拓本;各類印譜等等。

當然財力精力充足,可以通收,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古往今來的傳統藏書家。那時沒有公共的圖書館,其藏書可以供學者、名家版本鑑定、校勘輯佚,私人藏書樓就是研究和學術的小沙龍,既舒服,又有可看可用的藏書。

我肯定是會買一點書的。買書人的理由有千萬種,我買書的理由就是買到了會比沒有買到開心,買到了將來會比沒有買到有用。我也會摸摸口袋自問買得起嗎,但不會想將來這書是否能保值增值。因為我有原則和自知,做不起藏書家。

9、大丈夫舉牌無悔

在拍賣圖錄里,在拍賣前的聲明中,拍賣公司會一再提示買家,敬告買家注意事項,包括審驗真偽、品相、卷帙等,一旦競拍購買拍品,責任自負,所謂出價無悔,大丈夫者也。

對於買家來說,參加競拍,舉牌出價,就要負法律責任,關乎自己的信譽,因此決定是否舉牌,必須三思而後行。拍賣場裡無常事,任憑你有南征北戰、過五關斬六將的本領和經驗,也有吃錯了藥,精神萎靡不振之時,在此難免失手。所謂失手,無非就是兩個,一是豪氣沖天,一時無節制,將價位舉過了頭,買的心裡不舒服,價格太高;二是買錯了。買貴了,沒有關係,過一段時間回頭看,可能就不貴了。怕的是自己買錯了。過去的古玩行里,誰要是買東西買錯了,哪裡還敢聲張,悄悄地拿回來往床底下一塞,千萬別讓人知道和看見了,否則一世名聲,毀於一旦,還在行里怎麼往下混。大型古籍拍賣,完全是公開的,一切都在眾人眼皮之下,傳了出去,不僅信譽喪失,而且還落了一個「二五眼」壞名聲。

還有是在競買過程中,漏舉牌競買了。事先已經相中,而且費了大功夫作功課,研究諮詢,可是在拍賣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錯過漏掉了。這種事在拍場裡常發生,這就是沒有緣分、沒有命,不能抱怨別人,只能抱怨自己。

經驗是最好的導師,教訓是最好的說明書。前車之鑑,善莫大焉。大丈夫為人做事,頂天立地,不論有了什麼問題,都要自己擔著,有了委屈自己憋著,有了錯誤自己掖著,說出去無人能幫你,只有笑話。

10、只見人吃肉,不見人割肉

拍賣行業很奇特,媒體上的曝光率非常高,這是行業的特點。從公司的宣傳,到新聞媒體,都關注的是文物藝術品漲了多少,沒人宣傳跌了多少。在經濟好的時候,的確如此,升值力度令人咂舌。可是經濟總是跌宕起伏,沒有永遠的好或壞。每一場拍賣會結束之後,不論是藏家,還是行家,以及新聞界都會關注成交的結果,尤其是年成好之時,無不關注著價位又創新高,或是奔走相告,或是回家趕快點檢收藏庫存,總是猶如過大節一般熱鬧。

只見人吃肉,沒見人割肉;只看到人賺錢,不見人賠錢。就是這個行業的特點。拍賣古籍善本,也是要承擔風險的,天下哪裡有包賺不賠的買賣,成功的盈利案例,外界人都能看到,可是拍賣人賠的慘兮兮的時候,外界人就看不到了,或者是避而不見了。

真正的收藏家不太會關注一時的市場跌宕起伏,也不會關注一時的收藏升值潛力,更注重的是內心的享受。對於行家來說就不同了,市場的動向和升值的變化,必須時時關心,處處留意。

對於那些試圖以買賣古籍獲取暴利的朋友,我只能出於良心,給他一個建議,金盆洗手,回頭是岸。儘管有許多藏書家的確因為賣了幾部書就從基本溫飽直接過渡到了小康人家,或者更高的鼎食之家。我只能說千萬不要被誘惑,那是人家的運氣,那是人家多少年甚至是幾代人積下來的德。

善本書不是最好的投資項目。懂書的人,研究書的人,也不敢輕易介入古籍買賣,就像現在的股市一樣,不見得學金融的人就能賺錢。這裡有兩個與專業無關的因素,一是運氣,二是膽量。不懂書的人,那就更玄了,不專業就不會買,不會買就意味著不會賣。瞎買瞎賣的人有得是,就像股市裡的投資人,很多人也是不懂股票原理的人,可能有人賺了錢,但是更多的人一定是賠了錢。瞎買瞎賣,在行情好的時候,可以賺錢,可是行情不好的時候呢?那就不是投資古籍的人了,就將變成真正的沒有收藏書籍樂趣的藏書家了。

我最看不懂的就是合著買書,就是行里所謂「加磅」,加磅最後還是要賣,賣出去了皆大歡喜,賣不出去了怎麼辦,怨聲載道了。我就碰見過幾次這樣的事。有一部黃丕烈題記的書,賣了幾次都沒有賣掉,就是所謂「眾籌」買下,希望高價賣出,結果遲遲難以兌現。

現在很多人將收藏古籍視作投資項目,聲稱絕無可能找到比買書更好的投資了。我以為藏書本身只是業餘愛好,可有可無,除非是中了邪、甚至借貸買古籍書。清末民初有位藏書家,名叫鄧邦述,就是以借貸買古籍善本,玩不轉了就迅速破產抵押出去了。這是前車之鑑,不可不知。其他收藏都一樣,切忌借貸玩收藏遊戲。切記切記。

11、今天嫌貴,明天更貴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古籍書這東西,隨著經濟發展和藏書愛好者日增,有限的資源,與無限的需求之間,永遠都會令人覺得,賺錢的速度趕不上古籍書價格上漲的速度。好善本書今天看似價格很貴,現在不買,等等看,隨著時間推移,好書的價格以後更貴。

人的耐心是有限的,生命和生命的精華時段也是有限的。善本書都是千年神物,成了精的,人的一生也許永遠也等不來。

對於古籍善本收藏家來說,藏書都好似心頭肉,不是有錢就可以得到的。有些收藏家甚至將藏書等同身家性命。古時有唐太宗騙取《蘭亭序》的故事。20世紀六七十年代,滬上著名的碑帖《南陽太守張玄墓誌》也是一例。在過去,擁有此類藏書的人家,一定懂得它的文物價值,沒有善價,就別去找沒趣。就是有善價,對不對脾氣,想不想給你,那還兩說。

這類藏書,是藏書家水平的標誌,或者屬於海內外孤本,或是藏書中的名品,諸如天祿琳琅舊藏元茶陵桂山書院刻本《孔叢子》、元泰定四年(1327)梅溪書院刻本《尚書集傳纂疏》(圖7·2·11),清咸豐二年(1852)勞權精抄精校本《松雨軒集》等等,均屬無可替代的藏書,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文物藝術品的價格上漲,水漲船高,有朝一日重現江湖,估價只能更高,不可能會降低。要麼出更高的價,要麼就是沒有,能得此藏書者,在藏書界地位就有所提高。如果有人問道,天祿琳琅藏書、宋元刻本誰有全本,有幾人敢答應。再問藏書家,黃跋顧批,毛勞二抄,當今誰有齊全者,有幾人敢答應。沒有,還敢稱自己是大藏書家,豈不令人笑掉牙。一部好書,出現於市場,本身就像曇花一現,要想再見一次,不敢說要鐵樹開花那麼久,可誰也說不準要多久了。獨有之書,是為至貴。欲想獨有,必付出代價。

藏書要有前瞻性,收藏熱點不斷地迴轉。比如說一段時間古籍的雕版書,得到熱捧,碑帖之類相對冷清。十年過去了,現在碑帖印譜之類又熱了起來,雕版書熱度下降。若干年前,明清書札收藏極火,現在是當代文人書札。有時非熱點,就是機會。這就是要有前瞻性,搶占先機,抓住瞬間即失的難得機會,否則都是跟著潮流和熱點,就是搶,也不一定能得手。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現在不是熱點,將來未必就不是熱點。不必跟著熱點走,該出手時就出手,先下手為強。等到成為熱點之時,那就會更貴,付出的也會更多。

12、競拍有技巧,祝君好運

古籍拍賣是一個可以撿到便宜的奇妙去處,在這裡你可以感覺到一種君臨天下的美妙。但是拍賣也是太充滿變數和太多詭異的招數,令人無從招架。不必像一些專業的前輩進行校書、輯佚之類研究,只要盡到一個時代的保護義務就夠了。現在社會分工如此細膩,研究者不必一定要成為藏書家,藏書家也不必一定要成為研究員。各司其道,為傳承民族文化的香火多做一點貢獻。人雖不可能選擇命運,但可以選擇生活方式。藏書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包括覓書、護書和讀書。

當今世界對於財富的追求,可憐的只剩下了那麼點東西,我們已經喪失了許多情調和享受,回過頭來想想,那是人生意義和樂趣嗎?我以為擁有善本書的充實感和快意,書的主人最清楚。一個人能安安靜靜的坐在茶几旁、躺在沙發上,悄悄的將人類思想精華,逐字逐句吸進自己的大腦里,領略天下酸甜苦辣麻,那將是一件多麼奢侈而幸福的事。藏點書,讀點書,對於一個人的閒暇生活來說一定會大有裨益。陶冶情操,增長知識,豐富生活的樂趣,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乃是藏書之本。

不論何許人等,讀書、藏書、護書,憑此無與倫比的卓越貢獻,他的名字就足以在中國的藏書史上獨占一頁。

本文內容選自拓先生新著《嘉德親歷:古籍拍賣風雲錄》第七章第二節,自公眾號藝苑南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