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東坡」走全國:文化學者李貴與蘇軾30年的約定

封面新聞 發佈 2023-06-10T22:04:28.036201+00:00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因為蘇軾,一場跨越了三十年的心靈對話,初心依舊。今年3月24日,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李貴從上海來到四川眉山。作為三蘇祠「東坡大家講」的首期主講嘉賓,他以「跟著蘇軾游宋朝」為題,進行了90分鐘的講座,角度新穎,旁徵博引,令人印象深刻。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因為蘇軾,一場跨越了三十年的心靈對話,初心依舊。今年3月24日,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李貴從上海來到四川眉山。作為三蘇祠「東坡大家講」的首期主講嘉賓,他以「跟著蘇軾游宋朝」為題,進行了90分鐘的講座,角度新穎,旁徵博引,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李貴1998年從四川大學碩士畢業後,第一次回到蘇軾的故鄉講蘇軾。

李貴在三蘇祠東坡雕像前留影

30年前,李貴以四川為起點,在蘇軾清風明月的曠達之境中遨遊,隨後去往蘇軾最喜愛的江南勝境,繼續學習深造。自2017年起,李貴每年都要在江浙滬等地舉行十數場東坡講座,從大學專業講壇到街道百姓市井,每多講一場,他都真切地發現,人們對蘇東坡的喜愛,是沒有止境的。

今年春天,他把多年的研究帶回蘇軾的故鄉眉山,用文化地理學的角度,為四川當地喜愛蘇軾的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觀點。

這一次講座,也是李貴多年來最有感觸的一次蘇軾講座。這是已經成為蘇軾研究領域專家的李貴,對青年時期的回望;也是一份長達30年,從學習領悟蘇軾到講授傳播蘇軾的文學總結。

一滴水可以見太陽。李貴認為,「蘇海」本就浩瀚,越是探索「蘇海」,越能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李貴在三蘇祠講座現場

結緣

廣東少年入蜀游「蘇海」

1973年,李貴出生在廣東茂名化州市一個農村家庭,他最快樂的兒時記憶,就是在每天放完牛割完草的空餘時間裡,能抽空看一看從鄰居那裡四處搜羅來的書。從評書的底本,到《隋唐演義》《楊家將》,通俗小說在那時的廣東農村極為流行。

通俗小說成了李貴的文學啟蒙,傳統戲曲和民間傳說則為李貴打開了最早認識蘇東坡的大門。

彼時,「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在廣東粵劇中流傳極廣。傳聞,蘇軾除了有一弟蘇轍,還有一妹名為蘇小妹,雖為女子,極有文才。當時另一宋朝大文人秦觀欲娶蘇小妹為妻,他們拜完天地禮已成,蘇小妹卻不讓秦觀進門,先以三道試題考驗秦觀。蘇小妹的對聯秦觀答不出,正在著急時,蘇軾從旁路過,暗中幫助給出提示,秦觀才得以過關。

在李貴的初始印象中,蘇軾有才華又幽默,他曾被貶廣東惠州,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名句。廣東有諺語「一啖(一口)荔枝三把火」,「三百顆」和「三把火」在廣東話中讀音相似,這句諺語當是從蘇軾詩句而來。正是源於此,廣東人對於蘇軾,總有份患難情深的親近。

1991年,李貴考取四川大學,在填報專業時,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填了中文系。當時,川大已經是宋代文學研究的重鎮,尤其對蘇軾的研究,中文系更是人才輩出。從《蘇軾研究資料彙編》再到《蘇軾全集校注》,如今全國具有影響力的蘇軾研究領域的教授學者,如張志烈、周裕鍇等,當時都在川大中文系潛心治學。李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一次次接受著薰陶,與蘇軾越發親近。

李貴的父母希望他本科畢業後就能工作接濟家裡,李貴原本已經打算放棄讀研,但回到學校,讀書的念頭依然強烈。大四那年,他在保送考試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績,得以保送本系古代文學讀研,主攻唐宋文學,而他的主要興趣在宋朝。

李貴與周裕鍇教授在東坡文化國際高端論壇合影

他是中國蘇軾研究會會長周裕鍇教授的第一個碩士研究生,讀研的一半時間裡,他都在讀蘇軾作品,寫相關論文。因蘇軾磅礴的學問以及無所不包的領域,學界常有「蘇海」之稱。正是在這個時期,李貴真正邁入了這片海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碩士畢業後,李貴繼續深造。他先後報考了復旦大學王水照教授、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的博士生,這兩位可謂國內蘇軾研究領域的兩座高峰。李貴在被復旦錄取之後,才聽說南大也同時錄取了他。

治學

蘇軾成為其「人生引領者」

博士3年畢業後,28歲的李貴以教師的身份第一次登上講台,開授大學語文及古代文學。每講至宋代及蘇軾,他總是多做停留,帶領剛入門的學子們細細品讀。進入2005年後,他開始給碩士研究生上課,開設有宋詩研究、蘇軾專題等課程。

從學習蘇軾再到教授蘇軾,漫長的求學治學生涯里,蘇軾在李貴心中也發生著變化:他從一個只存在於書本上的古代作家,慢慢變成一個博學多聞的大學者,再到人生智慧的引領者。李貴鮮少受到研究對象影響,但越發了解蘇軾,越能感受到「蘇海」之廣闊。一些蘇軾在千年之前提出的見解,放到現代仍不過時。

在散文《李氏山房藏書記》中,蘇軾提出了關於讀書的看法:「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於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蓰於昔人,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也?」

「蘇軾批評的是宋代印刷術普及之後,書籍唾手可及,學子反而不看書了。這難道不和當下的網絡環境很類似?電子書很發達,我們能看到的書越來越多了,但大家好像也不太讀書了。」李貴說。

真正學習和研究蘇軾,難度很大;然而要講解和教學蘇軾,難度更高。從學生變身教師後,李貴對蘇軾的探索越發細緻入微。若只是自己做研究,實在不懂之處可以略過,但是作為老師,他需要把每一個問題弄懂。

巡講

滿足公眾對蘇軾的探索欲

2017年,李貴還在上海財經大學教書時,開設的蘇軾講座就受到全校師生歡迎。他語言幽默,角度新穎,在遵循事實的前提下,舉的例子又往往能貼近年輕人,與尋常嚴肅的學術講座有明顯區別。很快,在上海已經創辦多年的「東方講壇」向李貴發出邀請,蘇軾的人品修養與文學觀念,很快在他的帶動下,傳遍了上海的每一個角落。

從大學講堂、中小學講座,再到社區活動,李貴面對的觀眾有對蘇軾已然爛熟於心的飽學之士,也有僅知其人不知其事的街坊百姓,有大、中、小學生,也有老太太。

李貴的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首席教授王水照先生曾用「三個不」概括蘇軾:「說不全、說不完、說不透」。這也很貼切地概括了為什麼那麼多蘇軾講座,也似乎尚未滿足公眾對於探索蘇軾的欲求。

李貴在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學講蘇軾

李貴在上海社區為家長和孩子們講蘇軾

2022年下半年以來,「東坡熱」越發高漲。這一年來,李貴也帶著「蘇軾」在全國奔波。2022年5月,他受邀以線上授課形式在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寶山羅店中學開講;10月,上海財經大學通識課堂再次邀請他進行線上蘇軾講座;12月,他又走進上海長寧區社區,給孩子和家長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文學課;2023年2月,首屆東坡文化國際高端論壇在海南舉辦,他在會上作「論蘇軾作品的四種特殊互文」主題發言……

一年以來,李貴也忘記了具體進行了多少場講座,只記得每一次前來聽課的觀眾,總能給他熱烈的反饋,他也在一次次的講座中,認識與眾不同的蘇東坡。

2023年3月24日,他重回求學故地四川,來到蘇軾家鄉眉山。講堂設在三蘇祠的東坡雕塑前,站在那裡,他仿佛重回了20多年前讀書的時光。那時他還跟著周裕鍇教授讀研,師生一行人到三蘇祠遊學,只在眉山匆匆停留。沒想到多年過去,他再一次故地重遊,還登上了短松岡,拜謁了王弗之墓,遊覽了蘇軾當年書寫過的岷江江水。

近年來,李貴將目光放在「文化地理學」上,用文學、歷史、地理三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文學研究。「江山之助」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術語,意謂某個地方的地理山川能幫助作家寫出好作品。反過來,李貴則以「文助江山」為切入點,探討文學作品對古代地方的塑造,蘇軾正是其中代表性人物。

經過多年研究,李貴將學術成果化繁為簡,以講座的形式傳遞知識。對於四川觀眾來說,這的確是個十分新穎的話題。走進三蘇祠聊蘇軾,成為李貴記憶中最珍貴的一次經歷,不僅因為這裡是東坡家鄉,也因為前來聽講座的人,各行各業形形色色,有的甚至不遠萬里,從深圳來到眉山現場。一位兒科醫生觀眾給李貴留下了深刻印象:「有許多在其他領域已經有所建樹的人,他們依然保持著對傳統文化學習的動力,這讓我深受感動,也著實感受到在蘇軾故里眉山,他的魅力是無窮大的。」

三蘇祠講座後,李貴又帶著講座去往母校四川大學,周裕鍇教授點評道:「題目新穎有趣。」

在講座里,我們跟著蘇軾游宋朝,在講座外,李貴也將繼續帶著蘇軾走向全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