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金庸不寫楊過的結局,你看他死在哪?風清揚在那學會獨孤九劍

耳東文史 發佈 2023-06-12T02:47:05.249598+00:00

儘管金庸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以及《越女劍》共計十五部作品,但金迷依舊覺得不夠,金老早早封筆對於金迷而言無疑是一大憾事。

儘管金庸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以及《越女劍》共計十五部作品,但金迷依舊覺得不夠,金老早早封筆對於金迷而言無疑是一大憾事。

不過就筆者而言,倒不是想再多看金庸寫一部全新的作品,那些已有作品中留下的懸念才更讓筆者糾結,比如《神鵰俠侶》中那主角楊過的結局就一直未被寫明,他與小龍女攜手下了華山之後,到底去哪了?為何郭襄始終尋不到他?作為劍魔唯一的傳人,風清揚又是如何跳過楊過,學到獨孤九劍的?

不妨帶著種種疑問,重新翻開原著,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一、去向不明的楊過

《倚天屠龍記》是「射鵰三部曲」的終結篇,與多數人印象中的情況不同,其實這部作品的原著與前作《神鵰俠侶》的關聯是十分緊密的,那些改編的電視劇中多半都沒將開篇的「郭襄闖少林事件」拍進去。


也正因為原著有這麼一段「郭襄尋找楊過」的劇情,難免讓讀者對楊過的去向感到好奇。

然而到了原著第三回中,金庸便將故事的主舞台搬到了數十年之後,別說楊過了,此時就連郭襄都已不在人世,當年那個跟著覺遠大師修行的愣頭青張君寶,如今也成了白髮蒼蒼的武當派祖師張三丰。

不過金庸完全可以通過武林後輩之口去提及前輩的事跡,比如原著第三十八回中就提到了郭靖一家的結局:「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郭靖是主角,是大俠,他的結局自然值得被提及,但楊過又何嘗不是如此?為何金庸對他的結局避而不談?除了《倚天屠龍記》開篇提到郭襄去活死人墓沒見到楊過,就再也沒有其他的線索了。


金庸不談此事,莫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

其實結合風清揚的經歷來看,楊過的去向也不是毫無頭緒的。

二、劍魔唯一的傳人

《神鵰俠侶》的故事發生在南宋寧宗時代,而《笑傲江湖》雖然沒有明確時代背景,但通過書中存在武當派,並且掌門已不是張三丰來看,這段故事至少是發生在明朝之後了。

同時新修版中明確提到任我行所用的吸星大法是源自北宋時期的大理段氏。

原著道第二十二回道:「我這門神功,始創者是北宋年間的『逍遙派』,後來分為『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兩門(作者按:請參閱《天龍八部》)。修習北冥神功的是大理段氏。


而段譽又是「南帝」段智興的爺爺,足以證明新修版中,金庸是將各部作品的世界觀打通了。

如此一來,風清揚要繼承「劍魔」獨孤求敗的獨孤九劍,也就只能通過楊過這一脈了,那麼他是如何得到這劍譜的?

金庸的確是沒有將此事解釋清楚,但正如前文所言,金庸在新修版中刻意強調吸星大法的傳承,可見他十分注重武功傳承的邏輯,既然楊過是獨孤求敗唯一的傳人,那麼解開了風清揚修煉獨孤九劍的謎團,就能知道楊過究竟死在何處。

而這一點在連載版的故事中其實早有暗示。

三、被刪改的設定

不可否認,連載版的金庸故事由於當年特殊的發表形式,難免會存在諸多漏洞,比如前後設定出現衝突,這都是連載故事的通病,但那也是最原汁原味的金庸故事,其中藏著金庸對於整個武俠世界觀的最初構想。

而在連載版的《笑傲江湖》中就有一個神秘的組織一直處於被邊緣化的狀態,那組織僅僅只是被提及了幾次,並未直接登場,而通過書中角色的對話來看,那個神秘組織可能就與「楊過」及「獨孤九劍」有關。

那組織即是「千秋宮」。

書中是借平一指與任無疆的對話談及了千秋宮,原著道:「平一指哼了一聲,道:「千秋宮去取寶?你白髮童子要去千秋宮,世上還有誰敢跟你爭的?

你可能要問了,這任無疆是誰?是個龍套角色吧?其實不然,一旁的岳不群夫婦的態度就能證明這人實力不俗。


原著道:「岳不群聽到這裡,向妻子點了點頭。心道:『原來這人便是白髮童子任無疆。聽說此人殺人不眨眼,出名的心狠手辣,只是近二十年來好久沒聽到他的名字了,卻不知他便是殺人名醫平一指的師兄。』岳夫人卻不知白髮童子的來歷,但見丈夫臉上肌肉微微一動,眼中露出戒懼的神色,便知道白髮老人的來歷不小,滿心想問,卻是不敢開口。」

那麼問題來了,千秋宮裡藏著什麼寶貝?

其實不難猜測,能讓絕頂高手嚮往的寶貝無非兩種,其一是金銀財寶,其二則是武功秘籍,而在筆者看來,那千秋宮中存放著的寶貝大概率就是一些武功秘籍,其中就包括《獨孤九劍劍譜》。

初讀此段時,筆者就覺得這千秋宮會在日後成為主角令狐沖「升級」的地方,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這個組織就這麼被金庸遺忘了。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當年的風清揚就是在這千秋宮裡得到了《獨孤九劍劍譜》呢?而毋庸置疑,當年創立這千秋宮的人多半就是「神鵰大俠」楊過了。

你可能要說了,他們是古墓派傳人,何須另立門戶?


其實很簡單,當年楊過在襄陽大戰中飛石擊殺了蒙哥大汗,蒙古人一定會對他進行地毯式的搜索,所以他不便留在活死人墓,只是交代幾個古墓侍女代他傳承古墓派。

而他本人則與夫人小龍女雲遊四海,晚年便選了個幽靜之處,創立了千秋宮,繼而將自己生平所學的種種武功秘籍藏在那裡,待後世有志之士前來「奪寶」。

而金庸之所以沒將這段故事寫出來,多半是因為「千秋宮」的設定與《笑傲江湖》的主線劇情脫節,於是他將這段設定刪除,「楊過的結局」設定也就這麼被雪藏了。

當然,這只是筆者基於原著劇情做出的推測,是否真是如此,也就見仁見智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