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轔轔,馬蕭蕭,杜甫詩歌《兵車行》欣賞

讀書工 發佈 2023-06-15T12:07:01.986266+00:00

杜甫是一個關心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的詩人。唐朝開元天寶年間雖然是盛世,但戰爭頻仍,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杜甫的詩歌《兵車行》就反映了這種情況。殘酷的戰爭甚至改變了人們長期固有的重男輕女的生育觀念。

杜甫是一個關心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的詩人。唐朝開元天寶年間雖然是盛世,但戰爭頻仍,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杜甫的詩歌《兵車行》就反映了這種情況。殘酷的戰爭甚至改變了人們長期固有的重男輕女的生育觀念。

《兵車行》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唐玄宗李隆基肆意推行開疆擴土的政策,長期對西南西北少數民族南詔和吐蕃用兵。窮兵黷武,不但邊疆少數民族飽受戰火之苦,中原的士兵也死傷慘重。

男子被抓去當兵,田地無人耕種而荒蕪。越是這種困境,租稅還更加繁重,造成惡性循環。杜甫這首詩的開頭部分就是寫爺娘妻子送別征夫上戰場的情形。

你看送別的場面多麼慘烈。「車轔轔,馬蕭蕭」,兵車轔轔地響,戰馬蕭蕭地叫,出征作戰的隊伍馬上就要出發了。

剛剛從鄉村里抓來的青少年,他們「行人弓箭各在腰」,有些甚至是十五歲的年紀,還剛剛成年,就被換上了軍裝,分發了弓箭,全副武裝地就要押往前線作戰。

這是生離死別,生還回來的希望渺茫,因此爺娘妻子都趕來相送,都希望見最後一面。他們瘋狂地追趕著前進的兵車,找到了的,「牽衣頓足」撕心裂肺地哭喊。

沒有找到的,還在四處奔跑。這裡一片混亂,車馬聲,哭喊聲,攪成一團,直衝雲天。車馬行人踏起的塵土遮天蔽日,連眼前的咸陽橋都看不清了。

這都是詩人杜甫的親眼所見,他用純粹記敘的手法把這個場面再現了出來。「爺娘妻子走相送」,其中一個「走」字,完全表達出人們那種無助和絕望的心情來。

把這些窮苦的百姓全副武裝起來直接送往前線作戰,對於他們是多麼殘忍。而對於留守下來的老弱病殘和婦女兒童,他們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家庭勞力,以後的生活又是多麼艱難。

杜甫震懵了,他感覺到自己對大唐的開邊政策無法理解。於是他走上前去,向征夫了解情況。雖然征夫敢怒而不敢言,但最後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憤怒。

征夫告訴杜甫,唐朝「點行頻」是造成人們妻離子散、田地荒廢的主要原因。連年戰爭,連年抓兵,又加上「縣官急索租」,人們不但得不到正常的休養生息,連生存下來都非常困難。

況且這些上前線的青少年,大多是弱冠之年,「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里正」是村子裡負責管理戶口的人員,他們親自給征夫裹頭巾行成人禮,可見這次送別的悲壯。

詩歌的結尾,詩人與開頭送別的喧鬧形成對照,寫出青海荒漠上陰風慘澹的現象。「古來白骨無人收」,「天陰雨濕聲啾啾」,這就是大多數征戰士兵的悲慘結局。

即使少數征夫幸運地活著回來,他們還要繼續去戍邊。鄉村里自始至終只有一些婦女在幹活,「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由於氣力有限,也幾乎是沒有收成。

因此詩人在《兵車行》紀事紀言的基礎上發出了深情的感慨,連年的戰爭幾乎要改變人們生育的思想觀念了。「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生女兒比生兒子好。女兒可以嫁給近鄰,再苦再累還有一條活路。生男的去邊疆當兵打仗,大多有去無回。在這裡幾千年重男輕女的生育觀念被顛覆了,可見唐玄宗窮兵黷武給人們身體和心靈帶來的傷害之重。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