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國之前涼政權: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衣賜履讀通鑑 發佈 2023-06-16T10:24:10.704000+00:00

衣賜履按:從這回開始,我們講前涼帝國的建立,哦,不,或許應該說,前涼政權的建立。五胡十六國,從字面上看,是五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十六個政權,實際上,這十六個政權中,前涼、西涼和北燕,都是漢人建立的。


衣賜履按:從這回開始,我們講前涼帝國的建立,哦,不,或許應該說,前涼政權的建立。區別在於,帝國,其君主,怎麼也得稱一回帝吧,比如成漢帝國、漢趙帝國;政權,則可以不需要這個硬指標。前涼政權的君主,雖然前前後後差不多有八九位,但有沒有稱帝的,還真不好說,史書記錄,有矛盾。

五胡十六國,從字面上看,是五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十六個政權,實際上,這十六個政權中,前涼、西涼和北燕,都是漢人建立的。

之前,我們已經講過,氐人李氏建立了成漢政權;匈奴人劉淵建立了漢趙政權,後來分裂為劉曜的前趙政權和羯族人石勒的後趙政權;前涼,是十六國中的第四個,其締造者,更確切說,其奠基人,叫張軌。

張軌,字士彥,安定郡(甘肅省鎮原縣東南曙光鄉)烏氏縣(寧夏固原縣東南)人,道道地地的漢族。他們家,還是很有些來頭兒的,張軌是漢常山景王張耳的十七世孫。

衣賜履說:張耳,是劉邦的開國功臣之一,也是劉邦的親家。最初,項羽分封天下,張耳被封為常山王,劉邦建立漢朝後,封張耳為趙王,諡號為景。《晉書·張軌傳》不稱張耳為趙景王,而稱常山景王,不知何故。


老張家是文化世家,張軌的老爹張溫,做到太官令。

衣賜履說:太官令,品級並不高,掌管宮廷飲食。想來,張軌從小就見過世面,在當時,大約稱得上是美食家吧。據說,中國美食的大爆發,是在宋朝,宋朝之前,宮裡的食物,估計也就那麼回事兒,呵呵。

張軌小時候,又聰明,又愛學習,長大後,頗有聲望,與同郡老鄉皇甫謐關係很好,隱居於宜陽(河南洛陽市西南)女幾山。

衣賜履說:女幾山,又名花果山,據說就是吳承恩老師《西遊記》中花果山的原型。

泰始初(泰始年號為公元265年—公元274年),張軌因叔父恩蔭,得賜官五品(受叔父錫官五品。我理解,不是做了五品官,而是被中正定品為五品)。有一次,中書監張華和張軌討論學術問題,以及政事得失,發現張軌是個人才啊。張華認為,把張軌擱在二品人才中,都是冒尖兒的,卻只被定了個五品,安定郡的中正鑑識人才的水平有問題。太康中(太康年號為公元280年—公元289年),張軌做了尚書郎、太子洗馬、中庶子,累遷至散騎常侍、征西軍司。

後來,張軌感到天下混亂,就踅摸著到河西去任職,他以蓍草(蓍讀如濕)占卦,得到的卦象是「泰之觀」,張軌大喜,認為這是霸者之兆,就申請到涼州去工作。朝廷公卿也都認可張軌的才能,公元301年,張軌被任命為護羌校尉、涼州刺史。

衣賜履說:這裡,我們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晉室多難」,大約指的是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廢掉了皇后賈南風,誅殺了張華等輔政大臣,八王之亂進入第二個階段。二是張軌出任涼州刺史之前的最後一個崗位,是征西軍司。《晉書·惠帝紀》載,公元299年……徵召征西大將軍、梁王司馬肜(讀如容)入朝,錄尚書事。也即是說,張軌一度是司馬肜的手下,征西將軍是鎮守長安的,張軌作為征西軍司,對雍州、涼州一帶的情況,特別是軍事情況,是非常熟悉的。三是《晉書·張軌傳》和《十六國春秋》都說張軌「陰圖據河西」,卦象為「霸者之兆」,但《十六國春秋》還有一句,《晉書》給刪掉了,即,「追竇融故事」。這句話非常重要,決定了後人評價張軌的基調:

沒有這句話,給人感覺,張軌從一開始就狼子野心,妄圖稱霸一方,建立獨立王國;有了這句話,則張軌走的是竇融的路子,竇融忠於漢朝,張軌則對晉朝效忠至死。二者區別很大。

另,張軌占卦,史書原文是「遇泰之觀」,泰即泰卦,觀即觀卦,我不懂《易經》,「泰之觀」,不曉得是怎麼解讀出「霸者之兆」的。

當時,鮮卑反叛,寇盜從橫,張軌同志上任之後,一點兒沒客氣,率軍剿滅,斬首萬餘級,威震西州,化行河右。以宋配、陰充、氾瑗(讀如范院)、陰澹為股肱謀主,征九郡胄子五百人,建立學校,教這幫人學文化,春秋兩季,還要行鄉射之禮。

衣賜履說:要說張軌,確實是個人物,到了涼州之後,三板斧下來,立即穩住了局面:第一斧,殺伐果決。凡反叛者,斬,沒二話。第二斧,重用大族。宋、陰、氾家都是敦煌籍的大族,除了他們之外,張軌還用了累世官族的令狐家族和羌族酋豪北宮家族。抓住大族,就抓住了涼州。第三斧,從娃娃抓起。征九郡胄子五百人,都到州府來學習,則抓了兩方面,一是通過學習,讓這幫小子接受教化;二是通過集中,促進穩定。所謂胄子,一般指各大族家的長子,換個角度看,五百個胄子,就是五百個大族的人質,我涼州地面兒上,誰也別跟我嘚瑟,你家兒子都在我手上呢!這種東西,就是所謂的陽謀,你明知道是圈套,也不得不踩進去。合作,就有官做;不合作,就弄死。所以說,老張同志,你要以為他是個溫文爾雅的儒生,那就大錯特錯了。

永興中(永興年號為公元304年—公元306年),鮮卑若羅拔能造反,張軌派司馬宋配前往平叛,斬若羅拔能,俘虜十餘萬口,威名大震。此時,惠帝司馬衷被河間王司馬顒弄到了長安,張軌派使者前往進貢,司馬衷加張軌為安西將軍,封安樂鄉侯,食邑千戶。

公元306年,張軌以姑臧(甘肅省武威市)為州府,大規模擴建。


姑臧城本為匈奴所築,南北七里,東西三里,地有龍形,故被稱為臥龍城。

公元307年,正月,東羌校尉韓稚殺害了秦州刺史張輔。司馬楊胤對張軌說:

韓稚擅自殺死刺史,按照春秋大義,您作為一方老大,必須征討韓稚。

張軌同意,派中督護氾瑗率軍二萬,討伐韓稚。起兵之前,張軌給韓稚寫了一封信,說:

老韓啊,現在天下不太平,我們這些做州郡長官的,應該戮力同心,保衛王室誒。雍州那邊兒,傳過來檄文,要求我辦了你。我這邊兒派了三萬人馬,已經出發,我想著要去打你,心裡頭不是個滋味。這麼著吧,如果你自己,單人獨騎,到我這裡說明情況,我絕不會為難你,咱繼續一起保衛王室。

韓稚收到信,琢磨來琢磨去,就投降了。

張軌派太府主簿令狐亞去長安,向南陽王司馬模匯報情況。司馬模很高興,把皇帝賜的一口寶劍(應該是惠帝司馬衷所賜),送給張軌,說:

從今之後,隴山以西的事務,不管軍務還是政事,全都委託你了,誰敢不聽你的話,就拿這口寶劍招呼他!

既然講到了司馬模,我們就擺幾句這位爺。

司馬模,字元表,是東海王司馬越的弟弟。據說司馬模也是從小就愛學習的那種,他在宗室之中,名聲還是相當不錯的。

永興初(永興年號為公元304年—公元306年),朝廷任命司馬模為鎮東大將軍,鎮守許昌,進爵南陽王。

永嘉初(永嘉年號為公元307年—公元313年),轉為征西大將軍,開府,都督秦、雍、梁、益諸軍事,鎮守關中。

當時,關中正鬧大饑荒,老百姓極為悲慘,已經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再加上瘟疫和盜賊,關中地區整個兒亂了套了。司馬模能力素質相當一般,無力改變關中的窘境,老哥司馬越就上表徵召他到朝里任司空,以中書監傅祗代替他。司馬模的謀臣淳于定說:

關中是天府之國,霸王之地。現在,因為不能安撫而回朝,說出去不好聽誒。而且,您兄弟幾個,本來就為上下矚目,如果你們都跟朝廷呆著,都處於政治生活的風口浪尖兒上,如果強硬,則有專權之罪;如果柔弱,則會受制於人(若自強則有專權之罪,弱則受制於人),回朝,對您來說,可不是好事兒啊!

司馬模採納淳于定的建議,拒絕回朝。

衣賜履說:淳于定這句「若自強則有專權之罪,弱則受制於人」,真是精彩。在一定程度上,道破了權臣所處地位的矛盾,甚至預示了大多數權臣的結局。

好,我們回到張軌這兒來。

公元308年,五月,漢趙帝國鎮東大將軍王彌,攻打洛陽。張軌派督護北宮純、張纂、馬魴、陰浚等率軍入衛京師。北宮純先後破王彌和時任楚王的劉聰(破王彌、劉聰事詳見拙文《永嘉之亂:洛陽保衛戰,西晉王朝最後的高光時刻》)。晉懷帝司馬熾表彰張軌的忠誠,進封西平郡公,張軌辭讓不受。

當時,洛陽流傳歌謠: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涼州鴟苕,冦賊消;鴟苕翩翩,怖殺人

衣賜履說:鴟苕,讀如吃條,是一種兇猛的惡鳥,此處大約是形容涼州兵的剽悍、能打。歌謠大意是說,涼州軍團,橫行天下;涼州軍團所過之處,賊寇全部消滅;涼州軍團,伺機待動,嚇破敵人的狗膽。


公元310年,十一月,有黃龍出現於臨羌(青海湟中縣北),從河裡一飛沖天,龍身長達十餘丈(大約合二十三四米長)。張掖的臨松山上,發現一塊大石頭上有「張掖」二字,「掖」已經磨得看不太清了,但「張」字則清清楚楚,另有文字為:初祚天下,西方安萬年

此外,七七八八還出了不少祥瑞,比如,姑臧縣呈上黑色石頭,上面有白點,跟星星似的,呈現出二十八星宿來;又有嘉麥,一根兒麥杆兒上長了九個麥穗兒,等等。

當時,天下亂八七糟,基本上沒人搭理皇帝,只有張軌每年都到洛陽進貢,從無遺漏。懷帝司馬熾也很感動啊,時不時就下詔表揚張軌,給他升官兒,但張軌經常拒絕封賞。

衣賜履說:關於這些個祥瑞,看個熱鬧就行了。張軌被視為前涼政權的創始人,所以,史官總得給他加點神里八叨的東西,要不然,配不上他的身份,呵呵。

公元311年,張軌中風了,說不了話,就讓兒子張茂主持州里的工作。別駕麴晁(麴讀如屈)覺得這是個奪權的好機會,就派使者前往長安,向南陽王司馬模匯報說,張軌馬上就要病死了,根本幹不了工作,請以秦州刺史賈龕代替張軌。

賈龕也想到涼州任職,但他的老哥說:

張涼州(指張軌),一時名士,威著西土,你何德何能,居然想代替他!

賈龕被老哥熊了一頓,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兒。

衣賜履說:這兒叨叨幾句。賈龕老哥的原話是「汝何德以代之也」。這個德,大家千萬不要簡單地理解為品德,基本上,與品德關係不大。此處的德,應該是「五德終始說」中的那個德,包括但不局限於道德這個層面。我個人認為,德,這個東西,似乎是品德、能力、天命(運氣)等等很多方面的結合,是一種綜合實力。我們常說的「德不配位」,並不是你的品德配不上你的權力,而是你的綜合實力,配不上你的權力。賈龕之所以放棄涼州,不是因為他品德不如張軌,而是他考慮到,張家在涼州根基太深,他去了之後,很難打開局面,反倒可能陷入困境。

隴西內史張越,是涼州大族,當時,有讖言說,張氏將稱霸於涼州。張越一看,我就姓張啊,而且,我有權有勢有能耐,稱霸涼州的,一準兒是我們家啊!於是,他就稱病回到河西,密謀取代張軌。

張越與他老哥、酒泉太守張鎮,還有西平太守曹祛,一拍即合,他們秘密派出使者到京師,上書請求更換涼州刺史。朝廷還沒有反饋,他們就讓軍司馬杜耽主持州里工作,並由杜耽上表,建議朝廷任命張越為涼州刺史。

張軌得知此事,冷笑一聲,下令說:

我在涼州工作八年了,沒能把州里安撫好。現在,中原大亂,秦隴一帶也不穩定,我又生了病,實在不該賴著不走啊,應該讓能人來主持工作。但是,作為州里的一把手,責任重大,我又不能說走就走,立馬摞挑子,真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兒。那些人根本不了解我,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視這個崗位,跟一雙早該丟掉的破舊鞋子,沒有什麼兩樣。

隨即,張軌就表示要派主簿尉髦進京上表辭職,自己則準備車馬,打算回宜陽老家。長史王融、參軍孟暢衝過來說:

大晉朝正遭劫難,老百姓生靈塗炭,咱這塊兒,全都倚仗於明公啊!張鎮兄弟膽敢如此,其罪可誅,您怎麼能遂了這幫孫子的心願呢!

張軌沉默不語。

王融等人出去後,告訴武威太守張琠(讀如舔),派他兒子張坦飛馳入京,上表要求張軌留任。

此時,張軌的兒子張寔恰巧從京師回來,大家就以張寔為中督護,率軍討伐張鎮。

衣賜履說:張寔是恰巧回來的嗎?當然不是,人家是回來打算接班兒的。

張寔率軍出發,先派張鎮的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亞,去勸張鎮說:

舅舅你糊塗啊!主公在河西德高望眾,兵馬如雲,實力雄厚,誰能動得了他?現在,數萬大軍,已經快到你家門口兒了,就算是為了保全家族門戶,你也得考慮清楚啊!

張鎮早就嚇尿了,哭著說,我被那幫小子給忽悠了。

隨後,找了個手下當背鍋俠,一刀砍了,把首級送給張寔,張鎮本人,也到張寔處認罪。

當時,朝廷得到張鎮的上書,就任命侍中袁瑜為涼州刺史。涼州治中陰澹率領數十人,駕著電單車飛馳至長安,幾十個大老爺們兒,全都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裝了一大筐,向南陽王司馬模訴冤,表示我們老大張軌被惡人陷害了。司馬模看這個架勢,不答應他們,收不了場啊,於是上表,請求朝廷,千萬別把那個叫袁什麼瑜的派過來,派過來也不好使,還會添亂。這個時候,張琠的兒子張坦,已經到達京師,懷帝司馬熾狠狠誇獎了張軌,又按照司馬模的建議,下令誅殺曹祛。

張軌得到消息,內心喜悅,在州里宣布大赦,除了罪大惡極之輩,一律赦免(這是分化異己的有效手段)。又下令張寔率步、騎兵三萬討伐曹祛,將其斬首。張越逃奔鄴城,涼州於是安定。


衣賜履說:叨叨幾句耳朵的事兒。我們之前講過,古人打仗,實行「首功制」,就是以斬敵人首級的個數來論功的,戰場上背著一堆腦袋打仗,顯然不方便,他們就割下敵人的左耳來計數,這個動作稱為馘(讀如國)。陰澹等人把自己的左耳割下,意思是,我們寧死,也要守衛我們張大人。講真,一筐血淋淋的左耳朵擺在司馬模面前,老漢估計血壓都高了,呵呵。

張軌派治中張閬送五千義兵,以及郡國秀才孝廉、賦稅帳簿、器甲土產等等,交付京師。又讓有關部門核查統計自涼州建州以來,出現的那些品德好的,才能高的,學問大的,為國為君不懼身死的,忠心進諫而獲罪的,為州里排除了災禍的,以及那些諂媚惑主、陷害忠良的,全都報到州里來。涼州父老聽說之後,莫不相慶啊。光祿大夫傅祗、太常摯虞給張軌捎來信兒說,京師又鬧饑荒啦。張軌立即派人給朝廷獻上五百匹馬,三萬匹毯布。

六月,洛陽被漢趙軍隊攻陷,懷帝司馬熾投降,被送往平陽。

中原地區的人紛紛逃到涼州避難,張軌在西北設置武興郡,又在西平郡(青海省西寧市)劃出一片地兒來,設晉興郡,以收容流民。

公元312年,三月,太府主簿馬魴對張軌說:

四海傾覆,皇上被人家俘虜,如果明公以全州之力,直接攻打平陽,必將萬里披靡,有徵無戰,一舉拿下漢趙帝國。明公為什麼不這麼幹呢?

張軌說,你說到孤心裡頭了

衣賜履說:看到馬魴的建議,我簡直沒法兒不笑啊,這個貨是萬萬不可重用的,居然說得出「必當萬里風披有徵無戰」的話來!你大晉朝的皇帝都讓漢趙大軍給生擒了,你以為憑你一張嘴,就能讓張軌拿下平陽啊?不管是什麼朝代,一旦爆發戰爭,這種大義凜然的「良善之輩」,其破壞力,往往比敵人還大。他們口號無比正確,但出的主意,則是亡國之策,正義凜然地貢獻亡國之策,太嚇人了!

馬魴,是個書呆子,不是壞人,寫個材料,做點事務性工作,都沒問題,但他提的建議,基本上不著調,所以,張家數代人都用他,但都不重用他

九月,秦王司馬鄴在長安被立為皇太子,派使者拜張軌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位司空,封西平公,邑三千戸。

張軌堅決推辭。

公元313年,四月,司馬鄴在長安即皇帝位,是為晉愍帝,派使者拜張軌為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封西平郡公。

張軌再次辭讓。

公元314年,二月,司馬鄴派使者,任命張軌為侍中,太尉,涼州牧,西平公。張軌繼續推辭。朝廷因為張軌年老多病,任命他的兒子張寔為撫軍大將軍,副涼州刺史。

衣賜履說:張軌可以推辭對自己的任命,但當然不會拒絕對兒子張寔的任命。為什麼呢?因為,以張寔為副涼州刺史,即是說,朝廷准許你們老張家在涼州搞世襲了

五月,張軌病重,遺令說:

文武官員,一定要安撫百姓,上思盡忠報國,下思保衛家門。我死之後,不許厚葬,一切事宜,以朝廷意旨為準。

隨後,上表立張寔為世子。

五月二十日,張軌去世,享年六十歲,在位十三年。

長史張璽等人,上書朝廷,推薦張寔代理他老爹的職務。

十月,司馬鄴下詔,任命張寔為使持節,都督涼州諸軍事,西中郎將,涼州刺史,領護羌校尉,西平公。

正式接了老爹的班兒。

彩蛋:

太府參軍索輔對張軌建議說:

古代用金貝皮幣等為貨幣,減少布帛、糧食交換時的耗費。漢朝時制五銖錢,市場流通便利。泰始中,河西一帶就不用錢幣了,買賣貨物,多用布帛,整匹的布,在交易中往往被裁截得七零八碎,不但用起來不方便,而且也做不成衣服了,實在浪費。如今,中原雖然混亂,但咱這兒還是比較安定的,應該啟用五銖錢來促進市場流通。

張軌同意,於是,涼州一帶,錢幣大行,老百姓感到便利。

當時,西邊的胡人使用黃金進行交易,他們的金幣形狀奇特。

衣賜履說:此處注意兩點。一個是,明確指出,晉朝是不大用錢的,布帛可以作為流通手段,但在使用過程中,因貨物價值不同,布帛將被裁截,即會失去其成衣的使用價值。再一個是,史書中有「西胡致金,胡餅皆弗菻」之語。菻讀如凜,弗菻,又作拂菻,指東羅馬帝國。也即是說,東羅馬帝國在彼時可能與涼州有商業往來,他們使用的,是金幣。金幣上或許印有不同圖案,與中國人習慣不同,所以,被認為是「奇狀」。

【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