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鄂爾多斯:駕臨富甲中國之地,暑假裡的草原沙漠天堂

福大人愛旅行 發佈 2023-06-17T13:42:26.567649+00:00

提起鄂爾多斯,許多人腦海中浮現出的第一印象可能只是鄂爾多斯羊絨衫、煤炭、油氣能源。他們似乎並不會把鄂爾多斯和「旅遊」相聯繫。老實說,去之前我也是這麼想的。


提起鄂爾多斯,許多人腦海中浮現出的第一印象可能只是鄂爾多斯羊絨衫、煤炭、油氣能源。他們似乎並不會把鄂爾多斯和「旅遊」相聯繫。老實說,去之前我也是這麼想的。事實上,「鄂爾多斯」為蒙古語,意為「眾多的宮殿」,是一個有著豐富歷史傳承和人文底蘊的地區,那裡有著眾多的文化遺蹟、豐富自然景觀的神奇之地。在此次自駕環遊鄂爾多斯的過程中,我便深有感觸。

我曾去過無數次內蒙古,所以當得知暑假旅行第一站將奔赴鄂爾多斯之時,對於這個被草原和沙漠包圍著的城市我並沒有太多期待。但經人提醒,我才知道這個鄂爾多斯幾乎是全中國最富裕的地級市(2021年,鄂爾多斯人均GDP超越上海,深圳,高達21.9萬元),而且擁有這個內蒙古自治區1/3多的5A級旅遊風景區(達拉特旗響沙灣、成吉思汗陵旅遊區)。這讓我隱隱感覺此行將會很不一般。

飛機在下午2點抵達了鄂爾多斯機場。飛機在滑翔降落之前,我透過舷窗向飛機下俯瞰,見到的幾乎都是茫茫戈壁。這讓長期生活在北京的我突然有些不適應。飛機降落時,鄂爾多斯機場氣派的航站樓映入眼帘——我竟被這個造型美觀、占地面積巨大的龐然大物驚呆了。沒想到鄂爾多斯的機場會比很多省會城市的機場修建得都要霸氣。

和北京的飛機場相比,鄂爾多斯機場航站樓內安靜寬敞的環境讓人感覺無比舒服,及時在暑期,這裡的氣溫也要比東部城市低了四五度,感覺真的非常適合暑假旅遊。從機場離開後我們的第一站是康巴什。康巴什新區是鄂爾多斯的城市核心區,2004年全面開工建設,2006年市政府駐地正式遷址康巴什新區。

乘坐計程車時,我一邊驚嘆於康巴什道路的寬闊,一邊對於街道的空曠感到不可思議。雙向六車道基本上沒有什麼車輛和行人。道路兩旁陸續出現了很多造型別致,外觀雄偉的建築物。對於生活在繁忙擁擠的大城市的人來說,這是一種難以置信或者說是不可思議的體會!

半小時後,我們來到達了位於康巴什城區的酒店。酒店旁邊就是鄂爾多斯大劇院和鄂爾多斯文化藝術中心。計程車師傅告訴我們,康巴什城區裡的許多建築物都是高價聘請國外建築師設計的。很多國內的建築設計師和學習建築設計的在校大學生一般都會來這裡學習或考察。

在康巴什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我們的旅遊行程正式開始。此時,嚮導C哥已在酒店大堂恭候我們了。C哥個頭不高,性格憨厚直爽,說話時總是帶著笑意。一副典型的蒙古漢子的模樣。

我們的第一個自駕游目的地是察罕蘇力德,那是一個距此185公里的風景區,位於烏審旗。我們啟動越野車,正式向南進發。離開康巴什不久,汽車駛上了S313省道。這段省道為雙向四車道,道路平整寬闊,路兩旁大部分被綠植覆蓋,偶爾也會出現沙漠和戈壁。2個小時左右,我們一行來到了察罕蘇力德景區,它處在一片茫茫大草原里。一開始我還以為這就是一個以草原觀光游風格的普通景區,不過事後證明,我想錯了。

進入景區後,我們直奔主題——蘇力德大殿。大殿裡三個高高在上的蘇力德映入眼帘。在蒙古文化中,蘇力德的意思是「矛」,據說是蒙古的象徵,也是戰神的標誌(又譯為「蘇魯錠」)。「察罕蘇力德」,就是成吉思汗時期的聖物,與成吉思汗陵一樣受到蒙古族同胞的敬仰。據蒙古歷史編年體巨著《蒙古源流》記載著,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漠北五部建立了,「遂即於斡難河源,豎其於九斿之白旗」。可見,「察罕蘇力德」相當於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時的「國旗」。

據說,目前全世界只有三個最有價值的蘇力德,其中一個就在我們的面前,而另外一個也位於烏審旗,第三個蘇力德現存於蒙古國境內。之後的旅途我們經常會看見很多仿製的蘇力德。而到底蘇力德文化對於蒙古族意味著什麼?我直到現在還在思考著這個問題。用帶領我們遊覽的景區講解員的話來說:蘇力德就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徵!

景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的公司一開始是做教育產業的,但因為業務養活不起學校,所以才開辦了一家旅遊公司。而在一開始,察罕蘇力德景區也並不盈利,是對於蘇力德的信仰一直支撐著公司上上下下從老總到基層員工繼續做好這個景區,整個公司的員工就是為了這個而堅持下來的。從他的一席話中,我感覺到了蘇力德對於蒙古族同胞的重要性!

除了蘇力德大殿,察罕蘇力德景區的另一大亮點就是遊牧生活的體驗。來到這裡的遊客,可以前往景區的遊牧生活體驗區,親身體驗蒙古族的原生態生活方式。雖然我們並沒有如此充裕的時間,但也做了一些簡短的體驗。首先是「遊牧生活體驗區」,這個體驗區由五個蒙古包區組成。裡面一共有27個體驗項目,包括騎馬、放羊、射箭、祭敖包、做正宗蒙餐,以及體驗蒙古族舞蹈等,都是給常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體驗項目。

其間,講解員還給了我們每人一本生活手冊。手冊裡面寫著這24小時的牧人生活體驗的各項流程。讓人覺得有意思的是,這種遊牧生活的體驗十分細緻,流程包括體驗蒙古族如何做客,學習蒙古族同胞如何相互問好等等。對我們來說也算是一種「文化掃盲」的教育。

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照本宣科地按照手冊簡單做了些體驗,比如在蘇力德敖包前祭敖包,進牛圈擠牛奶、撿牛糞,用撿到的牛糞做燃料來熬製奶茶,而做奶茶所用到的牛奶,正是我們剛擠出來的新鮮牛奶……簡短的牧人生活體驗之後,讓我感覺到這個項目不是簡單的娛樂項目,而是需要體驗者身體力行親身完成,之後你一定可以對於蒙古族群眾的生活有個全新的認識。

喜歡旅行,喜歡自駕游,喜歡大草原的條友,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福大人愛旅行,其實哪都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