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度青春系列》微電影中的都市底層青年精神呈現的文化性反思

古木之的草記 發佈 2023-06-17T14:23:50.296203+00:00

前言在《11度青春系列》的短片中,講述了城市中底層年輕人的心靈生命演化為身心與城市空間脫節而產生的流浪之感,愛情與現代城市的現實情境相碰撞而產生的迷失之感,自我實現與日常生存之間的矛盾而產生的迷惘之感。

前言

《11度青春系列》的短片中,講述了城市中底層年輕人的心靈生命演化為身心與城市空間脫節而產生的流浪之感,愛情與現代城市的現實情境相碰撞而產生的迷失之感,自我實現與日常生存之間的矛盾而產生的迷惘之感。

城市下層年輕人的漂泊精神與其存在的文化心態的鏡象

此處所說的流浪,其實就是一種生活的感覺,直指城市生活所帶來的一種心靈的無根感、孤獨感和空虛感。

「流浪」的產生,是由於人同與城市空間不相融洽性所致。

由於「底層」是指「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社會資源方面都處於缺乏的群體。」

底層年輕人的形象有:《老男孩》中肖大寶與王大利;《李雷和韓梅梅》中李雷與韓梅梅;《阿澤的夏天》中阿澤與「老鄉」;《哎!》中有河南男子及貴州女子等。

他們都是剛剛進入城市的農民工,他們的游離性與遊蕩性就體現在他們的身份衝突中。

比如《李雷和韓梅梅》,背景是李雷茫然的面容,背景是他的無助,而背景是他的高樓大廈,這個場景則是他的最終場景,將社會下層的年輕人與城市的隔閡,以及他們的流浪。

可以這麼說,這些農民工,甚至他們的後代,都不可能從底層走出來,變成一個特別的群體。

因此,《阿澤的夏天》里的主角阿澤根本就沒有打算待在城市裡,而是打算等自己賺了錢,再回去創業。

然而,另一部電影《哎!》中,女主終於捨棄了城市的美夢,準備回到家鄉開一家飯店。

他們「因為在都市中的生活經驗,使得原本就有的客觀的社會距離,更多地轉化為了真實中的主觀的社會距離,而這種距離感在體驗和比較的過程中,也有加劇的傾向。」

而在另外一種意義上,「不管是城市人,還是城市中的異鄉人,在面對城市社會的急速變遷時,都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一種「無根性」的文化心理結構和文化行為特質。」

《泡芙小姐的沙漏》里的「沙漏約會」和「真情話」其實就是一幫無聊的年輕人用來打發時光的一種方式。

在《泡芙小姐的金魚缸》裡,開頭就是「世界末日」般的輿論環境,而這個故事正是講述了當一個人渴望一段真摯的感情時,當一個人失去了感情後,就會變得更加的孤單。

《拳擊手的秘密》是最形象的一部,從一開始,李磊就用自己的語言,否定了城市生活,批判了城市生活的「盲目性」。

世俗生活與國際政治、經濟活動的結合,似乎在驗證著安東尼·吉登斯的那句話:「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一個充滿危險的世界。」

李磊之所以瞎了,就是因為他不想看到那個嘈雜而混亂的城市。

《11度青春系列》這部短片所呈現出的城市底層年輕人的流浪之旅,恰恰反映了中國年輕人在意義上的生命危機性。

人們對於區域的身份認知與情緒的產生,通常與個人的歷史體驗緊密相連,然而,90年代以後,中國才開始出現大都市,在這個短促的歷史進城中,個人與城市之間的感情還沒有被建立起來。

而且,根據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有2.36億的流動人口,而這些流動人口中,有很多都是進城打工的農民工。

這種失去了歷史記憶的人,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種流浪的心態,一種「無家可歸」的狀態,這種人往往不明白人生的目的,不確定人生的價值,甚至覺得人生沒有任何的意義。

又或許,他們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方向,為了這個方向而奮鬥,最終,當他們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之後,他們才會意識到,這並不是他們所希望的人生。

失落狀態下的悲壯哀歌與城市下層青少年的情感道德關係

特里·伊格爾頓曾說過:「男人和女人都追求著快樂,但要弄清楚快樂的特徵是什麼,這就很困難了。」

《11度青春系列》這部短片的創作者把對快樂的追尋,歸結為男女之間的情愛,而失落的境遇則是他一些短片突出的言辭訴求。

首先,以城市空間為主角的迷失之地,展現了主角的情感世界。

《L. I》和《泡芙小姐的金魚缸》等電影裡,高樓大廈、地鐵、高架橋、商場等代表著國際大都市的象徵意義,城市的繁榮與主角的迷惘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而這些反差,都是關於愛情倫理的傳統問題。

在主流言語中,「情感忠誠與專一的倫理準則是對愛情內在的排斥」。

但是,對於大部分年輕人而言,愛情忠誠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創作人並沒有固執地追求愛情忠誠的道德價值。

根據一項有關年輕人的性別觀點的研究,「超過70%的年輕人會尋求三個方面的結合」,「80%的年輕人會堅決抵制婚外情」。

因此,在這部短片《11度青春系列》中,愛情倫理中的信任與忠誠,都變成了一種「生命體驗」,它的創作視角,並不是愛情的背叛,而是一種對愛情和歷史的迷茫。

就拿《L. I》來說,儘管作家創造了一個對出軌進行處罰的設置,但是電影的中心卻是表現了童女士在知道她的男朋友馬林的出賣後所產生的絕望。

《L. I》的最後,童女士抱著已經化作馬林的金魚缸,險些被新簽約 LUCC的馬林與童女士的車子相撞,這一幕進一步加強了對過去失去感覺的意識對比。

《11度青春系列》短片則以愛情純潔、社會話語與社會地位的矛盾為主線,對青年時代愛情道德問題進行了闡釋。

事實上,愛情和婚姻都是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的,就像弗洛姆說的那樣,愛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選擇,一種承諾。

而在當代,愛情倫理學則認為,「人類之間的感情,建立在相互欣賞的基礎上。

但是,在社會轉型時期,在情愛與財富能夠交換的情況下,處於社會最底層的那些年輕人,由於世俗化的干擾,很有可能會放棄或被放棄,甚至是疏離原本屬於他們的情愛關係。

《江湖再見》里,男主角為了擺脫女主與有錢人的聯姻,選擇了自殺;在《哎》里,兩個臨時的演員由於對物質的理想狀態的預先設定,已經把愛深深地埋在心中。

兩個電影的製作人在最後都沒能為純粹的愛情尋找到一條道路,卻也不願對世界的言說讓步。

所以,在《江湖再見》中,電影以一種悲傷的語氣,為兩個已經忘記了彼此的戀人重新重逢,而這時男人已經脫離了社會最底層的地位,兩個人坐在一起,回憶著自己在感情上的幼稚。

而《哎》則是以一種憂傷的語調,在男主角到北京買房以後,作家又讓兩個主角在自己的住處外麵團聚,最後以男主角對著女主角大叫一聲「哎」而結束。

可以說,製作者嘗試著對這種愛情狀態進行一種倫理性的批評,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這種批評只能是軟弱無力的。

因為,愛情的快樂到底是什麼,這本身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一個說不清楚的話題。

失落意識與城市下層年輕人對自身價值追求的「平民化」

應當說:「他們在30年前,也就是中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的30年。

中國在這一時期,不僅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而且在科技上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同時,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社團制度的變化,也是非常劇烈的,人民的思想自由化,多樣化的發展,也是非常顯著的。

在如此激烈的變化中,個體的自我實現和現實存在之間的緊張關係日益凸顯,尤其對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年輕人來說,更是一種突如其來的失落。

《老男孩》中的「理想主義」「真實」的二元對立,以一種「時空」的方式展現在觀眾面前。

全片四十多分鐘,但呈現出一種「人生喜劇」的十多年,用肖央的話來說,「此片是我真正的長大經歷,也是我三十多年來對生命的感悟。」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轉型期,就是一個關於社會環境的對話。

從總體敘述角度來看,這種對「過去是浪漫」「現在的現實」的對比恰好構成了一種「文體」的「表現」,這種「表現」與影片的主體意識是一致的。

《老男孩》之所以能成為一部出色的短片,就是因為它滿足了每一個時代的需要,能引起大眾的共鳴,能讓人們在看的時候反思,能在回憶中感悟。

在電影裡,一種迷失的感覺就是從過去和現在、夢想和真實的時間和空間的交匯中產生的。

《東奔西遊》將「夢想」與「真實」這一二元對立的命題,用「幻想」與「真實」這對立的方式來詮釋,即「虛幻」與「真實」兩種對立。

作家借用《西遊記》里的角色,卻把他們置於現代城市裡,使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神通盡失,唐僧亦在現代社會裡無處可尋,令人聯想起一九九四年何勇的一首搖滾樂《姑娘漂亮》。

在這部電影裡,喪失了法力的眾仙,在現代的時空裡,都成為了下等人,孫悟空為了找回自己的尊嚴,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奮鬥,但是,喪失了法力的眾仙,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

就像有些學者說的那樣:「30年後,國人的理性迷茫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客觀存在,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事實上,這種迷茫感恰恰就是當前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的底層年輕人的一種不可避免的心理狀態。

由於,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在比較利益的減少時,常常會出現一種失落的感覺,這種感覺表現為一種相對剝奪的感覺。

在社會威望和經濟收入兩大方面,把某一群體與另一群體的境況進行對比而產生的失落感就是比較相對剝奪感;和現在相比,這種感覺就是一種被剝奪了。」

回歸平淡,不斷奮鬥,這是《老男孩》《東奔西遊》為消除這種失望所設置的終極路徑。

於是,在《老男孩》的最後,筷子兄弟一炮而紅的時候,王大利和肖大寶也都回歸了自己的工作,他們要做的,就是享受生活中的樂趣。

而在《東奔西遊》的結尾處,則有一段文字提示:「即使是仙人,也會在這條道路上掙扎,你們又如何?」

然而,電影中的另外一條主線,則是講述唐僧和她的徒弟如何穿越時空,這些都是小說中才有的事情。

這讓我們不禁要問:唐僧和他的徒弟,擁有超凡力量,擁有崇高精神,但他們所代表的理念,又豈是空穴來風?

年輕人要不要放棄高尚的事業,回到塵世的塵世中去?

還是說,這種「迷失」的感覺就是來自於「高尚的靈魂」「平凡的生命」的衝突?

結語

微型影片的文化並不局限於基層。

《11度青春系列》這部短片展現了城市最底層年輕人的漂泊感和迷惘感,這些文化層面上的東西,一般的草根作家是無法企及的,他們需要對現代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文化研究等諸多文化思考有所了解。

其實,從《11度青春系列》這個短片的製作人名單來看,大部分製作人都是從事過影視行業的,而且都是在國外或者國外受過高等教育的,這說明,這個短片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大眾文化。

參考文獻:

  1. 劉永麗.儒家倫理與現代文學中的反城市話語[J].福建論壇,2011,(3).
  2. 楊曉茹,范玉明.青年亞文化視域下網絡微電影發展研究[J].當代電影,2013,(5).
  3. 徐義軍.論「底層敘事」的文學理論價值[J].小說評論,2013,(6).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