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海淀這條路將「大變身」——

北京海淀 發佈 2023-10-28T15:16:46.088959+00:00

近日,記者從區發改委、中關村街道獲悉,中關村大街片區的科學院南路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計劃於2023年11月開始實施。

近日,記者從區發改委、中關村街道獲悉,中關村大街片區的科學院南路(以下簡稱「科南路」)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計劃於2023年11月開始實施。

據悉,科南路是位於中關村街道轄區內核心最重要的生活性次幹道,也是整個街道的主骨架之一。道路全長2km,串聯中關村街道共12個社區,南起北三環,北至北四環,西至中關村大街、東至中關村東路,覆蓋片區面積約257公頃。

了解居民具體訴求 打造全齡友好街區

科南路片區主要為建國後為中科院配建的家屬區,秉承「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整體教育資源配置規格較高。延續至今,現狀道路兩側密集分布有13所中小學及幼兒園等教育設施,教育優勢十分顯著。

▲科南路兩側教育資源集群優勢突出

「片區雖然優質教育資源集中,但隨著城市建設發展,中小學周邊用地有限,為周邊居住區帶來了擁堵與混亂。」中關村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怎樣升級才能真正滿足少年兒童們上下學的「剛需」,並為居民們打造出舒適的出行居住空間呢?為此,在項目前期,中關村街道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大量的社會訪談。

▲科南路兒童使用社會訪談

「早晚接送孩子的時候車太多了,開車接送孩子也不好停車。」

「路口總是突然有車出現,不敢讓孩子自己出門,太危險了。」

「我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出去玩兒,可是感覺小區附近都沒什麼可以玩兒的地方。」

面對居民們的訴求,中關村街道進行了認真分析。「整理匯總後,我們發現周邊居民的意見集中在園林綠化、非機動車停放、行人多,且經常穿行、休憩活動空間及設施不足、兒童活動空間缺乏、學校集中,上下學時間人流巨大等方面。」中關村街道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而根據這些意見,我們也可以發現,居民們的需求主要為休閒、購物、教育、出行四大類。」

▲科南路居民使用需求畫像

要想滿足這些需求,單個小微空間改造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需要進行系統性、整體性的片區更新改造。「最終,確定科南路以生態的街道、人民的街道、文化的街道、智慧的街道為主題定位,重點將『點亮上學路』作為項目特色,希望以兒童群體來融合多類人群需求,以街道空間重塑來打造更溫暖的鄰里社區。」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

連續兒童友好空間 帶來美好童年記憶

記者從中關村街道獲悉,科南路的全線改造包含建立生態基底、暢通慢行步道、提升設施配套、連續兒童友好空間等四個方面。其中,連續兒童友好空間的改造是本次項目的一大亮點。「當前,恰逢北京市全面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此輪公共空間改善提升重點考慮提升和優化中小學校園周邊環境。科南路通過改善兒童上下學通行條件,提升兒童活動空間品質,打造全市標杆性質的『兒童友好』樣板。」 中關村街道的工作人告訴記者。

▲學校周邊環境——斑馬線改造前後對比效果圖

具體來看,對於學校周邊環境的升級改造,將以學生的安全保障為第一位,通過增加地面斑馬線與限時臨時停車區域,結合鋪磚引導線和交通指示設施,保障安全過街。同時,學校周邊環境匹配人群使用需求,為家長提供等候設施;在非接送時段,為居民提供休息停留設施。

▲學校周邊環境——等候區改造前後對比效果圖

與此同時,為了兼顧學校周邊的教育屬性,本次改造提升還將在合適的地方增加多功能區位裝置,並且將社區的歷史融入公共空間,寓教於樂,讓上學路成為孩子們輕鬆的日常教育型景觀。「學校周邊環境將以趣味的引導和安全的上學空間,陪伴孩子們共度街道上的快樂童年,留下美好的街道記憶。」 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

7大典型場景 讓居民慢享生活

本次改造提升項目的另一大亮點,是將在科南路沿線打造7個全時全齡重點場景,依託場景與本地文化的有機融合,構建可感知、可參與的消費體驗新空間,營造更具幸福感的城市。

記者了解到,重點打造7個場景分別為:約會科南、匯享科南、童時科南、見學科南、記憶科南、樂學科南、漫步科南。分別覆蓋了科南路周邊居民消費娛樂的重要場所UME電影院和超市發,片區最大的公園綠地雙榆樹公園,重要公共服務設施海淀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重要的商務辦公樓融科中心,以及海淀區政府機關幼兒園、雙榆樹第一小學、雙榆樹中心小學、中關村一小、中關村中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學校周邊環境。「升級後的7個場景充分滿足了調研中居民們的休閒、購物、教育、出行四大類需求。」

▲電影院周邊環境提升前後對比效果圖

以UME電影院周邊環境改造為例,本次改造將進一步使釋放出附近的步行空間、置入公共藝術裝置、利用高差營造休憩區域、增加非機動車位和外賣員驛站,從而共創街景路面,凸顯街區文化、激活街道活力。

中關村街道黨工委書記董智杭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改造,讓科南路成為中關村街道探索公共空間更新模式的載體,這條道路不僅是一條通行的道路,而是一個公園,一個生活型的慢享有機體。」

記者:郭思岐

編輯:張斌

圖片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建築專業設計研究院提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