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野生動物保護站有不少鳥類,如果遇到請保護好它們

桂林生活網 發佈 2023-11-01T13:56:05.660239+00:00

近日,記者探訪了位於萬福路6號國家森林公園裡的桂林市野生動物保護站。今年該站收到了全市100餘條野生動物救護請求,一批受傷的國家級、自治區級珍稀保護動物被送到這裡進行救助,並在康復後予以放生。這裡成了保護野生動物的一張「安全網」,是珍稀野生動物溫暖的「家」。

近日,記者探訪了位於萬福路6號國家森林公園裡的桂林市野生動物保護站。今年該站收到了全市100餘條野生動物救護請求,一批受傷的國家級、自治區級珍稀保護動物被送到這裡進行救助,並在康復後予以放生。這裡成了保護野生動物的一張「安全網」,是珍稀野生動物溫暖的「家」。 那麼在這個溫馨的「家」里曾住過哪些珍稀物種?你都見過嗎?

撫育員正在投餵畫眉。 記者陸鑫 攝

受傷野生動物

在桂林有個溫暖的「家」

「你看這一窩小鳥,剛被送過來的時候只會『啾啾啾』地叫,現在已經可以飛了,經過人工撫育,基本達到了放生標準……」11日下午,在位於萬福路6號國家森林公園裡的野生動物保護站里,工作人員蔣麗一邊給小水池裡投餵活餌,一邊向記者介紹:「這是一窩翠鳥,一共6隻,今年5月底時,市民在蘆笛公園附近發現的。當時這些藍色的小鳥羽毛十分稀疏,有的連眼睛都沒有睜開,全部散落在河岸上瑟瑟發抖,推測是原本的窩被風雨打落了,之後和成鳥失散。市民發現小鳥後,就把它們裝進塑料盆,送到派出所,之後被民警送到了保護站。」

翠鳥屬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就目前的情況看,這6隻幼鳥經過人工撫育後,狀態不錯,當它們具備野外生存能力後,將放歸大自然。

除了這些翠鳥外,保護站里還有其它「住戶」。其中,和翠鳥一樣住在水生禽類區裡的就有白鷺、水雉兩位「鄰居」。

白鷺又名小白鷺,是白鷺屬的一種鳥類,為黑嘴、黑腿、黃趾,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單。

一直以來,白鷺常常被歸為候鳥一類,但近幾年,在灕江沿岸、臨桂等地,卻出現了白鷺築巢定居的情況,候鳥變留鳥,而因為受傷住進保護站的白鷺,就屬於這一物種。

而另一位「客人」水雉,水雉是鴴形目水雉科水雉屬的中型遷移鳥類,水雉通常於每年的3月末至4月上旬遷到北部繁殖地,9月末至10月上旬往南遷徙。

現在住在保護站的水雉,就是不久前因為受傷被市民在一處河岸邊發現的,被送進保護站後,經過一段時間人工撫育,它已經基本恢復體力,待觀察一段時間後,就能滿足放飛條件了。

而在猛禽區,一隻廣西境內較為少見的蒼鷹因為翅膀折斷,被人發現後送到保護站,它體長可達60厘米,翼展約1.3米。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撫育,蒼鷹生命已經無大礙,但傷勢仍沒有完全恢復。

另外,猛禽區還有三隻不同品種的貓頭鷹,雖然同屬於鴞形目猛禽,它們卻有不同的名字,分別是斑頭鵂鶹、短耳鴞、縱紋腹小鴞,都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送進保護站時,他們大都身上有傷,有的更是奄奄一息,但經過精心撫育,現在已經基本恢復了健康。

這些受救助動物你都見過嗎?

據桂林市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介紹,今年以來,已經有100餘位「客人」被送進了保護站,目前在住的,除了上述禽類外,還有麂子、花面狸、華南兔等野生物種,其中不少都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而在保護站里較常出現的「客人」是一種叫「斑頭鵂鶹」的鳥類,就是人們常說的貓頭鷹,也是桂林境內常見的一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它體長約24厘米,主要以昆蟲和鼠類為食,是農、林益鳥。

另一種桂林較常見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名叫松雀鷹,又名雀鷹、,是鷹形目鷹科鷹屬小型猛禽。

松雀鷹常單獨或成對在林緣和叢林邊等較為空曠處活動和覓食,性機警,主要以山雀、鶯類等小型鳥類為食,也吃蜥蜴、蝗蟲、蚱蜢、甲蟲以及其他昆蟲和小型鼠類。

此外,保護站還救助過一些外形較為特殊的「客人」,環頸雉就是其中顏值較高的一種,他介紹說,野生環頸稚又名雉雞,是雞形目雉科雉屬的鳥類,共有31個亞種,俗名環頸雉、野雞、山雞、項圈野雞、野山雞、七彩山雞。它羽毛顏色鮮艷,頸部有異色『項圈』樣羽毛,在桂林還是很常見的,但它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廣西重點保護動物。

此外,桂林地區常見的畫眉鳥,也是我們常常能在野外看到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因為區域內數量較多,它也是保護站的「常客」之一。因其眼圈白色,並向後延伸成眉紋,細長如畫,故名畫眉。2021年2月1日起,畫眉鳥已被列入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該工作人員表示,隨著桂林生態環境轉好,市民身邊可能會出現越來越多地野生鳥類。希望這些「客人」能多來桂林,在桂林的旅程始終平安、快樂。

遇到受傷的野生動物

怎麼救助?

據介紹,這些被送到保護站的野生物種,在經過一段時間人工撫育,滿足放生條件後,基本都會放歸大自然。而從接收到撫育再到放生,這個對野生動物的救助過程則是保護站工作的常態。

那麼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如果遇到受傷、受困的珍稀鳥類等野生動物時,怎麼處置才最正確呢?對此,我市一名鳥類專家告訴記者,救助開始前先要注意自身安全,在此前提下才能實施救助行為。

首先,如發現受傷、受困的野生動物,請第一時間報告相關部門,避免與動物直接接觸。如果必須接觸野生動物時,請務必做好防護,如佩戴口罩、手套等,無防護條件的應在救助後儘快清洗手、臉等暴露部位。同時,絕對不能私自飼養國家保護動物,國家保護動物不是某一人的私有財產。對無法辨認的野生動物物種,不要自行放生,同樣應交由有關部門處理。如果,遇到不法分子捕鳥、傷鳥,請立即撥打110報警。

來源:桂林晚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