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晉楚演義1南蠻入侵

奢萬 發佈 2023-11-02T07:52:19.414738+00:00

《南蠻大地起祝融 長江流域躍鳳凰》南蠻楚人據說是祝融氏的後人上古時代,中原四周,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楚國是妥妥的南蠻。據說楚國最早也是來自黃帝、昌意一脈,這個跟匈奴也來自黃帝、昌意一脈一樣可笑。(哪怕你說來自蚩尤吶,總比匈奴來自阿爾泰要好得多吧。

《南蠻大地起祝融 長江流域躍鳳凰》

上古時代,中原四周,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楚國是妥妥的南蠻。據說楚國最早也是來自黃帝、昌意一脈,這個跟匈奴也來自黃帝、昌意一脈一樣可笑。(哪怕你說來自蚩尤吶,總比匈奴來自阿爾泰要好得多吧。)據說楚國貴族也算從中原來的,被商人趕到了南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爵。(就是說在武王伐紂中,楚國算站對隊了。不過別人都是公啊侯的,楚國是個小小的子爵。)


到了首領熊渠這任,楚國終於可以爭口氣了。這時候,誰不服就揍誰,這就是楚國的邏輯。因為這個窩囊氣憋得實在太久。但是,楚國再努力,也改變不了子爵的身份。於是,熊渠終於霸氣了一把。「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但周國當時還強勢,楚國又悄悄改回去了。

到了春秋時代楚武王之時,楚國算興盛起來。楚武王本名熊通,他是前代楚厲王的弟弟。楚厲王去世以後,熊通就殺了楚厲王的兒子,自立為王,這是BC740年。楚武王為了穩固自己的王位,剛一登基,就與鄧國聯姻,娶了鄧曼為妻。楚武王繼位不足三年,便揮師渡漢,遠征南陽盆地,攻打周朝設在漢北的重鎮,但沒有得手。於是楚武王轉而攻打江漢平原西部,滅掉權國(今湖北當陽縣)。權國國土不廣,但國力不弱。楚國從熊渠至楚霄敖都未能把它滅掉,而楚武王實現先君夙願,滅亡權國。楚武王滅亡權國後,以權國故地設置權縣,任命斗緡為權尹(權縣的長官)。後來,斗緡占據權縣而叛變楚國,楚武王派兵包圍權縣並殺死斗緡,再將權縣的百姓遷到那處(在今湖北沙洋縣),改派閻敖治理那處。


楚武王三十一年(魯桓公二年,BC710年),蔡國和鄭國在鄧地會見,當時蔡、鄭二國雖然距離楚國較遠,但因楚國的勢力擴張,蔡、鄭二國便從此時起開始畏懼楚國。三十五年即BC706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隨國是小國,惹不起楚國,於是趕緊向周天子建言:請尊楚。簡單說就是天子哥,你提拔一下楚國吧。但是,周天子不同意。(這個就是著名的「我蠻夷也」的出處。其實楚國不止一次說過,就是耍無賴,你們不是喜歡叫我蠻夷嘛,那我就做些蠻夷的行為給你們看看。當然啦,文明衝突是最大的衝突,當時的中原已經建立了以龍為圖騰的黃河文化,而以鳳凰為圖騰的長江文化在掌握話語權的中原看來就是徹頭徹尾的異端,說聲蠻夷是輕的了。文化不同、禮儀不同、農作不同、服裝不同、語言不同。。。楚國參與中原爭霸最大的貢獻是,中華文明核心區的融合,即龍鳳呈祥。春秋戰國最大的獲利者是誰?秦國嗎?秦只堅持了十四年,連打底樣的時間都不夠!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官劉邦從秦子嬰手裡接過大統,從此開創了大漢,漢人的傳說流傳至今!漢文化的核心的南北交融!現在有人鼓吹漢承秦制,一方面是胡說,另一方面體現了北人對文化核心的爭奪。其實秦也是西戎,代表不了北方中原文化,這是瞎操心了。)


然後,楚國徹底怒了。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與隨人盟而去。這個BC704年的事。(從熊通這一代開始,楚國國君正式公開稱王,以前也就關起門來自己玩。熊通死後,諡號為楚武王。熊通的兒子繼續稱王,死後諡號楚文王。從此以後,楚國國君世代稱王。楚武王作為春秋時期第一個僭越稱王的雄主,一生南征北戰,開疆拓土。楚武王和齊僖公、鄭莊公,號稱春秋三小霸。)楚武王三十七年,隨侯越加寵信少師,斗伯比覺得這是個機會,於是向楚武王進言攻隨。武王會合諸侯軍隊,漢水以東只有黃、隨兩國沒有參加。楚武王先是譴責黃國,又藉故討伐隨國。面對楚國的攻勢,遂國的季梁建議先禮後兵,但少師卻覺得應該速戰速決。隨侯偏信少師,立即領兵出戰。交戰前,季梁建議避重就輕,先進攻楚國偏師,楚軍必敗。但少師卻建議,應該正面交戰。結果隨軍與楚軍正面交戰,被打得潰不成軍。自此之後,隨國臣服於楚國,再不敢與楚國爭鋒。


第二年巴國想與鄧國建交,楚國就派人護送巴國使者。但行至鄧國邊境,使團全被鄾地人所殺。楚國譴責鄧國,但鄧國拒不接受。楚武王大怒,聯合巴國軍隊攻擊鄾地人。鄧國派軍隊救援,卻被楚、巴兩軍前後夾擊,大敗而逃,鄾地人也相繼潰散。兩年後楚國想與貳、軫兩國結盟,但是隕國卻從中作梗,組織聯軍想要進攻楚國。結果楚國趁夜偷襲,以少勝多,一舉擊潰隕國部隊。隨後與貳、軫兩國訂立盟約。後來楚國將領屈瑕,巧施妙計降伏絞國。卻因此驕傲自大,在之後與羅國的戰鬥中大敗而歸,上吊自殺。其餘將領回國後,全部被囚等待處罰。楚武王卻覺得都是自己的錯,沒有及時發現屈瑕的問題,隨後就赦免了一眾將領。


楚武王五十一年,周天子因為楚武王自立為王的事,問責隨侯。隨侯感到不快,逐漸冷落楚國,楚王覺得隨國要反叛,就舉兵攻隨。臨行前楚武王覺得心神不寧,他的妻子對他說,這是大限將至的表現。果然行至半路楚武王暴斃而亡。屈重等一眾大臣秘而不宣,繼續進攻隨國。在隨國邊境修築營壘,隨國膽怯,向楚國求和。屈重以楚武王的名義與隨國簽訂盟約,隨後率軍撤退。直到回國後才發布楚武王去世的消息。(此外,和氏璧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一時期。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中著名禮器---傳國玉璽的原型。比如日本皇室的神器---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中國皇室的傳承之物,傳國玉璽是一件,王莽的腦袋是一件,據說還有斬蛇劍、孔子屐之類,因為中國沒有形成法統傳遞體系,所以後來這些皇室的收藏品也不了了之了。「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嘛,有沒有幾件小禮品根本不是問題,搞祥瑞,那是王莽的把戲,玩到最後自己的腦袋也成了收藏品了。和氏璧的故事的故事嘛,大家應該也熟悉,有一個楚國人名叫卞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一座山下發現了一件貌似普通的玉璞,為了表示自己對君主的忠心,他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厲王。玉璞外表看來和普通的石塊沒什麼區別。楚厲王找來相玉專家進行鑑定,玉工認為這就是一塊普通的石塊。厲王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腳。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又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武王,玉工仍鑑定為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腳。又過了幾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繼位。這時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獻給楚文王,但他沒有腿可以被砍了。便懷抱玉璞來到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不止。文王聽後,使玉工當面剖開玉璞,果然得到一塊無瑕的美玉。為了嘉獎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將此玉命名為 「和氏之璧」,並把它奉為國寶而珍藏起來。後面還有什麼完璧之類的故事,直到秦始皇讓李斯撰上那八個大字,就算是傳國玉璽了。)


到後來楚武王熊通之子楚文王定都於郢,此後為擴充領域,楚國與其他諸侯國經常發生戰事。(文王二年,伐申過鄧,鄧人曰「楚王易取」,鄧侯不許也。六年,伐蔡,虜蔡哀侯以歸,已而釋之。楚彊,陵江漢間小國,小國皆畏之。齊桓公開始稱霸的時代,楚也開始作大了。)中原一向視中原文化之外的楚為夷狄,《公羊傳》甚至認為其性情猶如「楚有王者則後服,無王者則先叛」,「夷狄也而亟病中國」,野蠻強橫,常來侵侮中原。楚文王后面,就是大名鼎鼎的楚成王了,也可稱大boss,幾乎出現在中原每一個強國的面前,中原的霸主們,在爭霸的途上,總要或多或少地面對楚成王這個大boss。(春秋開始時,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號稱三王,奠定了楚國雄起的基礎。同時,這三位,也都是不把什麼中原禮法放在眼中的貨色,開口閉口我蠻夷,所以當楚國強大後侵擾中原,稱之為南蠻入侵是太合適不過的了。面對南蠻入侵,只能出殺,這也是必須的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