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評:「博士乘組」平安回家,中國航天從容前行

燃新聞視頻 發佈 2023-11-03T02:44:08.344238+00:00

10月31日上午,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三名航天員全部安全順利出艙,健康狀態良好,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返回艙前,出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

10月31日上午,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三名航天員全部安全順利出艙,健康狀態良好,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在返回艙前,出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時光流轉,飛天20載,中國首飛航天員迎接中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個乘組回歸地球,這一「同框」畫面,把中國航天巨大的發展跨越呈現在我們眼前,怎不令人倍感驕傲?

在《太空一日》中,楊利偉回憶起20年前首飛過程中的種種細節,感慨「歸途如此驚心動魄」「快速行進的飛船與大氣摩擦,產生的高溫把舷窗外面燒得一片通紅……有紅的白的碎片不停划過」,而今,「神十六」航天乘組在返回地球路上淡定聊天,「挺好的,挺穩」。同樣在20年前,人們在電視機前擔心航天英雄能否安全返回出艙,而今天,熱心網友們觀看直播時也不忘調侃航天員桂海潮的學生「你的導師突破大氣層空降回地球,你的論文至今未完成」。而看到三位航天員出艙後的燦爛笑容後,「點讚」「真好」也成為社交平台評論區的高頻詞……從緊張到淡定自若,從擔心到「習以為常」,這就是中國航天醫學體系的完善、中國航天不斷增長的實力帶給國人的信心與底氣。

「博士乘組」安全順利返回地球,也標誌著我國現有的3種類型航天員均已完成飛行考核和實踐檢驗,展現了中國航天行業在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成熟和實力。用航天員們的話說,150多天的飛行,「每一天都過得充實、美妙」。在軌期間,「博士乘組」與地面科技人員密切配合,共開展了 70 項空間實(試)驗和 8 項人因工程技術研究,獲取了大量的實驗數據,部分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應用成果。與此同時,針對性地制定了在軌物資管理減容增效方案,也為後續空間站在軌物資管理樹立了標杆。此外,天地實時互動的天宮課堂、種菜健身理髮的生活日常、空間站視角看太空的「出差vlog」等,也都無不在向關心關注中國航天的人們展示著,在中國人自己建造的太空家園裡,我們可以開展精密嚴謹的科學實驗,也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時間。

縱觀此次「神十六」發射、在軌、返回的全過程,從容,都絕對稱得上是一大關鍵詞。實施常態化、更長時間的出艙作業,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載荷在軌實(試)驗,進行艙外載荷安裝等任務,還要承擔空間站維護維修、保障系統運行和執行緊急任務等,哪一項都不容易,哪一項對航天乘組的體力、心理素質和科學研究能力都是極大的挑戰。但他們以「天地一心、乘組一心」的信念,做到了任務執行零失誤、零差錯,向全國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就在幾天前,「神十七」載著「最年輕乘組」飛向太空,與「博士乘組」進行了在軌輪換,實現了中國空間站的第三次太空會師。事實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我們已圓滿完成了30次飛行,包括12次載人飛行任務。這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探索追求、一批批航天員的接續傳承。有個特別戳人的細節是,「神十六」乘組凱旋的日子,也正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逝世14周年紀念日,社交平台上相關話題下網友紛紛留言「錢老一定看得見」。曾經那個「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的問題,早已有了令人欣慰的答案。

底氣源於實力,從容更加包容。返回地球前,「博士乘組」手持高清相機通過飛船繞飛拍攝,在軌首次獲取到以地球為背景的空間站組合體全貌圖像,這是第一張反映中國空間站全構型的「工作照」。而就在前幾天,我國已正式向全世界發出邀請,歡迎所有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及地區一起參與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在中國航天從容前進的步伐里,我們樂於敞開懷抱,期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航天員「飛入天宮」,共同參與太空探索,為促進國際航天科技的進展和人類進步發揮積極作用。畢竟,我們不會忘記,我們的征途可是星辰大海!(魏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