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別墅二手房,房東降幅達30%都賣不出去?

貴陽小數據 發佈 2023-11-04T18:09:01.138449+00:00

身邊最鮮活的例子,就是一位中產朋友,幾年前用改善的預算,買了某西部二線城市近郊的一套小別墅,後來也裝修入住了,幾年下來,始終住不習慣,往返城區不方便,於是掛牌拋售。

身邊最鮮活的例子,就是一位中產朋友,幾年前用改善的預算,買了某西部二線城市近郊的一套小別墅,後來也裝修入住了,幾年下來,始終住不習慣,往返城區不方便,於是掛牌拋售。

一掛就是一兩年,到現在,中介再三要求調低價格,否則就下架房源,朋友被迫降低預期,虧了裝修的本錢,甚至還比原先毛坯別墅降價20%以上,卻都一直無人問津,最終還慘遭下架,不占二手房展示櫥窗的資源位。

其實,二手別墅之所以難買,和多方面的因素都是有關係的,以下這幾種是比較主要的:

1、產品力有瑕疵

當前市面上大多數的別墅項目,都是受到容積率、用地效率等指標限制的。

也就是說,在建築密度和用地指標上,並不一定能隨意發揮。

很多別墅在設計的時候,考慮的第一要素,往往並不一定是宜居屬性,而是要合規符合規範。

這就導致了一些高低配小區(同一個項目有高層、洋房,也有別墅)、經濟適用墅(面寬不夠,樓層來湊)等聯排、合院小區。

所以,過去建設的許多別墅小區,不僅離城區較遠,配套不便之外,戶型和樓棟的居住體驗上,也不一定能住出別墅的闊綽體驗,有時候,窗戶對面就能直視鄰居的客廳,因為樓間距太近,導致對視感強烈,幾乎沒有什麼隱私可言。


2、持有成本高居不下

別墅小區的物業費,和高層剛需住宅的物業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別墅樓棟的物業費往往大幅高於普通剛需住宅,而且,物業提供的服務也十分有限,就算主人家空著不去居住,也免不了要交一大筆物業費。

有時候,養這套郊區別墅的物業、水電等費用加起來,都可以夠得上在城區租一套小三居的租金了,所以,很多房東寧可低價拋售止損,也不要繼續在別墅上投入更多。


3、市場競爭激烈,有更好的選擇

對於二手別墅的潛在買家而言,能夠花得起錢買一套二手別墅的人,他們的預算也是能夠輕輕鬆鬆覆蓋一套城區大平層,或者一套新的毛坯別墅的。

而且,未來可能取消遠郊區容積率1.0的限制,會有更多真正符合別墅氣質的「新生代」別墅項目面世,這也是對過去那些對於容積率有硬性限制的別墅項目的降維打擊。

因此,過去建設的許多二手別墅(包括疊拼、合院、聯排等),會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壓力,很有可能成為市面上的淘汰產品。

因為,二手別墅的潛在購買者,手中有充足的預算,市場上也有更豐富和更好的選擇,別人為什麼要去買一套沉沒成本(如裝修拆改成本)更高的二手別墅呢?


4、二手別墅總價較高,降價30%也沒有太大的誘惑力

對於一些二手別墅業主而言,買別墅也許就花了上百萬甚至幾百萬,再加上裝修的成本,總的投入可能不下小几百萬。

這種時候,哪怕總價下調30%,其邊際效益是遞減的,對於普通剛需、改善買家而言,買不起還是買不起,就算降價30%也買不起。

而對於真正有實力買二手別墅的潛在群體而言,人家又往往有更好的選擇。

所以,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之下,造成了當前市面上二手房別墅的流動性,是所有房產類型中最差的那一個檔次,可以說,流動性幾乎被鎖死。

就導致了這樣的尷尬局面:用來自住,住不習慣,或者說生活配套不方便,繼續持有成本高,但是賣也賣不出去,還面臨未來更多「新生代別墅」的激烈競爭,進退兩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