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慢閱讀 發佈 2023-11-10T08:35:33.044498+00:00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今年立冬:11月8日。哈爾濱暴雪來襲還上了熱搜,北方大風一夜驟降溫,南方細雨未入霜卻已入寒霾。立冬,秋已盡,冬之始。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年之中最後一個以「立」開頭的節氣,古時候,立冬也是大節,立冬在過去是大節。人們會去寺院求一帖佳符,護來年風調雨順,萬事如意。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今年立冬:11月8日。哈爾濱暴雪來襲還上了熱搜,北方大風一夜驟降溫,南方細雨未入霜卻已入寒霾。

立冬,秋已盡,冬之始。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年之中最後一個以「立」開頭的節氣,古時候,立冬也是大節,立冬在過去是大節。人們會去寺院求一帖佳符,護來年風調雨順,萬事如意。

立春時,我國大多數地方還是冬天;立夏時,我國夏天的面積不到國土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而立秋時,我國還處在氣溫最高的時期。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

這和我國季風氣候的特點有關。相比而言,夏季風進得慢,退得快;而冬季風進得快,退得慢。因此北風一起,我國會迅速跨越秋天,進入冬天。

氣象特徵

我國的季風氣候之所以會呈現冬季風進得快、夏季風進得慢的特點,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海陸性質差異。由於海洋熱容量大,所以在春夏之交海洋升溫慢,在夏秋之交降溫也慢,夏季風的前進總是緩慢的。相反,大陸熱容量小,太陽輻射一旦減少就迅速降溫,冷空氣快速堆積,到立冬時如猛虎下山般南下,全國各地很快進入冬季。

其次是和地形、地貌密切相關。我國地形總體上呈三級階梯,越往西、往北地勢越高,往南、往東則地勢較低,如果再加上領海,就是四級階梯了。海洋暖濕氣流向內陸推進時是「爬坡」狀態,比較費勁,所以速度慢、勢頭緩和;而大陸冷空氣南下時,相當於從高空俯衝而下,有充足的勢能,往往勢如破竹,非常兇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立冬前後我國降溫的速度很快。

立冬典型天氣

寒潮

立冬是寒潮最容易南下的時候。氣象數據統計顯示,冬季的11月和春季的3月都是寒潮多發的月份。2018年立冬前後,被媒體稱作「超凶冷空氣」的寒潮南下全國,速凍了整個長江中上游,武漢國家站的平均氣溫從19.6℃暴跌至9.6℃,最高氣溫更是從25.1℃跌至10℃。而這樣的劇本,每隔兩三年的立冬都要來一次。

霧霾

和寒潮相反,霧霾是由於缺乏冷空氣,大氣擴散條件不佳導致的天氣現象。譬如2017年立冬節氣前後,我國沒有冷空氣來襲,華北、華東天氣靜穩,上海的AQI(空氣品質指數)多次衝破100,空氣能見度降低。霧霾天氣大多自立冬節氣起開始出現。

暴雪

立冬時,我國總體水汽減少,但新疆阿爾泰山區、天山山區和東北地區的水汽仍然豐富。新疆的水汽主要來自大西洋水汽。東北地區既有黃海、渤海的水汽注入,又有日本海的直接水汽供應,因此在冷暖空氣配合之時,往往會有暴雪出現。

2018年立冬節氣前後,受東北氣旋的影響,牡丹江降下特大暴雪,過程降水量超過50毫米,而降雪量也超過40毫米,遠超過特大暴雪的標準,甚至不到一個小時的降雪量就達到了11.8毫米,為歷史罕見。

節氣習俗

迎冬

在古人的觀念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最為重要的四個節氣,分別代表四季的開始。

立春日於東郊「迎春」,立夏日於南郊「迎夏」,立秋日於西郊「迎秋」,立冬日則要於北郊「迎冬」。立冬前三日,皇帝便開始齋戒,立冬當日,沐浴更衣後,率領三公九卿到北郊祭祀冬神玄冥,所有人身穿黑色服飾,車馬和旗子也都是黑色的。玄冥既是司冬之神,也是北方之神,性格冷酷無情,「玄冥」這個名字就有黑色和陰沉之意。典禮結束後,皇帝會向百官賞賜過冬的衣物,並向為國捐軀的勇士家屬進行撫恤,頒布救濟孤寡的政令。

吃餃子

餃子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古人認為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作為農業大國,古人十分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之新的生長時節也,故而應在「交子之時」食用餃子。

古人又有「秋收冬藏」之說,因而立冬這一天應改善生活,食用餃子。

寒衣節

除了清明節,寒衣節也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又稱「祭祖節」。寒衣節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通常是在立冬節氣期間。進入農曆十月後,寒風陣陣,天氣明顯轉冷,家家戶戶升起爐火,找出禦寒棉衣。萬物蕭條,葉落枝枯,勾起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在寒衣節這天,人們要祭祀先祖,憑弔已故的親人,除了食物、香燭等一般供品外,還要準備用五色彩紙和棉花製成的「棉衣」,用「燒寒衣」的方式為先祖送去保暖衣物。

賀冬

賀冬也稱「拜冬」,據說這個習俗始於漢代。東漢關於農事活動的專著《四民月令》中記載:「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立冬這天,人們帶上美酒佳肴,拜訪老師和敬重的尊長,向他們表達自己的祝願,一起慶賀冬日的到來。

宋代時,賀冬習俗演變得更加熱鬧,大家像過春節一樣穿上新衣,與師長和親友互相道賀;民國時又有了新的變化,有的地方會在這天舉辦拜師會,父母和孩子帶著禮物到老師家裡登門拜師,老師則會設宴招待。

《氣象中的二十四節氣》

作者:鄭遠

出版時間:2021年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祖先創造的一套知識和文化體系,它以科學為出發點,和太陽直射點、天文曆法嚴絲合縫。每個節氣的命名,緊扣氣候學和氣象學,反映了季節轉換、溫度升降、降水多少、天象變化等,既有科學依據,又有文化意義。

本套書由知名科普作家鄭遠主筆,從氣象學角度對二十四節氣加入敘述。從氣象觀察、自然物候、傳統習俗、花開時節、食物小史五大板塊深入解讀;含280餘幅節令畫作,使知識與藝術結合;由民俗專家李天飛、植物專家冉浩、氣象專家劉曉曼審定作序。內容權威、豐富、全面、有趣,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了解二十四節氣,這一套書就夠了。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