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魔方業務」再戴緊箍咒

經濟觀察報 發佈 2023-11-12T07:14:25.010531+00:00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汪青「首月X元,可享百萬醫療保障」「保障最高可至X萬」「您有一份免費保障待領取」……你的手機上是否經常收到類似消息通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再也不想薅羊毛了。當時刷短視頻,突然就刷到免費贈險的活動,後續也比較草率地點了手機上的網站連結,誰知道完全是一個圈套。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汪青

「首月X元,可享百萬醫療保障」

「保障最高可至X萬」

「您有一份免費保障待領取」

……

你的手機上是否經常收到類似消息通知?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再也不想薅羊毛了。當時刷短視頻,突然就刷到免費贈險的活動,後續也比較草率地點了手機上的網站連結,誰知道完全是一個圈套。」消費者周小姐在11月9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點擊網站連結頁面後,會進入投保頁面,要求填寫個人信息。然而在顯示「領取成功」後,又會立馬彈出消息提示「需要升級完善保障」。

在一步步的「誘導」下,周小姐最終完成升級。她原以為只是一項普通的廣告福利,沒想到第二個月帳戶上就突然被扣了一百多塊錢。

在保險業內,這類業務也被稱為「魔方業務」,即保險公司通過免費贈險或以低保費、低保額、高免賠的保險來吸引客源,進而引導其「升級」投保常規醫療險或重疾險。一般而言,這類業務主要是保險公司與經紀公司及與其有關聯關係的技術服務公司開展合作,通過網際網路平台以廣告推廣方式銷售。

近日,監管部門再次對險企短期健康保險業務予以規範。

餡餅還是陷阱

實際上,在小程序、短視頻等網際網路新興銷售渠道不斷增多的當下,和周小姐這般被「免費贈險」等營銷廣告套路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記者在投訴平台上看到,關於「免費贈險」引發的投訴量居高不下。

「家中老人在使用支付寶App的時候,收到免費保險的廣告,老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點進去領取了免費投保。從今年5月份開始,每個月被自動扣費120塊錢,差不多扣了720元。近期發現這一情況進行退保時,連所交保費的10%都拿不到。」一位消費者在投訴平台上發帖說。

「掃碼借充電寶卻被保險」也成為投訴重災區。多位消費者表示,在充電寶扣費時會彈出「一元領保障」的廣告,稍不留神點進去後就變成默認購買某款保險產品,同時還莫名其妙開通了自動扣款功能。一般在第二個月,就會突然收到一筆百元扣款提醒,查詢後顯示是保費。

此外,還有部分消費者表示,近期接到蘇寧易購客戶電話表示針對老客戶做贈送話費和保險的活動,在明確拒絕後,仍收到對方簡訊通知已為其辦理名為「太平人壽愛相伴航空意外、愛相伴私家車意外、愛相伴水路交通意外」三個月免費保險。

儘管在溝通協調後,消費者最終成功退保。不過,這也讓消費者質疑網際網路平台與保險公司合作的商業模式下,是否會對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造成威脅。

記者注意到,這類產品對低保費條件下的免賠額、賠付比例等信息,僅以較小字體說明,甚至完全沒有進行任何披露,同時,也沒有清楚告知投保人「升級」後保險責任自「升級」次月後生效。

而消費者看似每月只花幾塊錢就能獲得的百萬醫療險,實際上免賠額很高,較難觸發;此外,這類產品可能還會通過層層嵌套,最終將保費變成每月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周小姐對記者表示,在「免費領取」後,會被提示目前選擇的方案保障有限,可以通過增加保費將免配額從5萬元降至1萬元,賠償比例從30%提升至90%。而具體付費情況卻並沒有明確提示,所以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那麼,保險機構為何熱衷於開展「魔方業務」呢?

滬上一位保險代理人馬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免費贈險其本質就是「鉤子產品」,通過贈送短期健康險和客戶建立聯繫,而這些客戶一般都是對保險產品不抗拒甚至是有需求的人群,後續可開發的潛能非常大。

「從獲客到簽約,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因此,大多數保險公司都會將贈險作為營銷獲客的重要手段。正規保險公司一般贈送的保險都是短期意外險,像醫療險和重疾險這種保額高、理賠風險高的保險產品基本上不太會免費。」馬偉表示,少數保險公司確實也會免費贈送這類保險產品,但是本質都是為了誘導客戶進行保障升級,在體驗期結束後付費續保或者購買其他的保險。

馬偉表示,這類保險產品由於保障期限短、賠付門檻高,保險公司能較好的管控風險,獲得更高的利潤。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半年,107家保險公司(包括69家人身險公司、38家財產險公司)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的綜合賠付率整體偏低,賠付率的中位數為38%,近乎八成險企賠付率不足65%。

監管重拳整治亂像

近日,短期健康險業務再迎監管規範。

記者從業內人士了解到,11月6日,監管部門向各保險公司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對於《通知》出台背景,監管部門表示,近期在日常監管中發現,部分保險公司經營短期健康保險業務,存在產品設計不審慎、銷售管理薄弱、客戶服務不到位等問題。為進一步規範短期健康險業務經營,要求各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銷售隊伍建設、信息披露、第三方面銷售渠道管理、業務回溯管理等方面,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具體來看,《通知》提出,各保險公司應立足於消費者真實的健康保障需求,科學開發設計產品,合理確定產品責任,產品定價應當科學合理,嚴格按照定價的數據基礎確定各期保險費率,不得通過隨意調整精算假設等方式改變產品的費率結構,嚴禁出現「0」費率等各類明顯不符合精算原理的情況。

其次,對於銷售人員隊伍建設、行為管理和信息披露,《通知》提出,在銷售產品時,保險公司應當將保險責任、退保約定、保費交納方式等主要內容清晰明確告知消費者,宣傳用語應當易於理解。短期健康保險產品的保障責任、免賠責任、免賠額、賠付比例等內容是產品的重要保險責任,不得違規通過批單、批註等方式進行隨意更改,其他保險合同內容發生變化的,應當向消費者做好提示工作,嚴禁銷售誤導。

此外,《通知》中還新增了對網際網路銷售平台的相關要求。要求各保險公司應當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第三方銷售渠道管理。通過網際網路平台銷售的,應當實現理賠、投訴等服務入口全面在線化,要以顯著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在線保全、退保等服務入口,並向消費者提供在線諮詢、問答等服務功能,確保消費者可在線查詢相關業務的辦理進度。

11月6日,監管部門還發布了《關於短期健康保險產品有關風險的提示》(以下簡稱《提示》)。

《提示》提出,在銷售短期健康保險時應對產品的免賠額、免賠責任、賠付比例、退保約定、保費繳納方式等重要內容,向消費者進行清晰告知和提示。不應使用「保費低至(最低)X元」「每月X元起」「保障高至(最高)X萬」等詞彙進行不當宣傳。

《提示》還要求,通過網際網路等方式承保的業務,投保人完成單個產品投保流程後,應明確告知其投保流程已完成。不應使用「保障完善」「產品升級」「保障提升」等詞彙,不當引導投保人進行新的投保或保全動作。不得隱藏或以電話回訪、客服跟進等方式變相隱藏退保、保全等入口,確保退保等服務過程流暢、無障礙。

對此,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伙人周瑾認為,目前絕大部分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均能經營短期健康險。短期健康險業務的准入門檻相對較低,通過和網際網路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合作銷售的模式可以迅速擴大保費收入,尤其是,近年來惠民保「遍地開花」。但「繁榮」背後,也帶來了產品開發管理不合規、營銷宣傳不規範、業務經營管理粗放、費用厘定不合理等問題,並且引發了較多的客戶投訴。因此,監管發文規範短期健康險。

實際上,在2021年監管部門就曾點名並叫停「魔方業務」。

2021年8月,原北京銀保監局發布《北京銀保監局辦公室關於專項整治北京地區網際網路保險營銷宣傳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應全面停止在北京地區發布存在過度營銷、誘導消費問題的網際網路保險營銷宣傳廣告,包括但不限於「首月1元」「1元升級」「免費贈險」「實物抽獎」「限時停售」等誘導、誤導性的內容,以及存在廣告標識不清晰、關閉按鈕不顯著、整屏誘導點擊等問題的廣告。

在今年7月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下發《關於個別短期健康險業務中存在問題及相關風險的通報》,要求轄內財險公司不得開展任何上述或類似模式短期健康險業務,已開展的公司要進一步自查整改。

對於監管不斷加碼整頓行業亂象,周瑾認為,保險公司要經營好短期健康險,關鍵還是要精準定位客戶群體,在做好產品精算定價和風控措施的基礎上,通過針對性的服務來實現差異化經營。並且,要通過提升客戶滿意度的方式來提高客戶黏性,降低獲客成本,並實現客戶價值的深度挖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