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關注|水清岸綠景美文化興!兩河「牽手」在德州

上觀新聞 發佈 2023-11-14T06:48:37.575087+00:00

德州創新實施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貫通工程兩河牽手,書寫水文旅融合文章□ 大眾日報記者 張雙雙11月9日下午,記者站在齊河縣馬集鎮潘莊的黃河堤頂路上,視線穿過引黃閘,可以看到奔流不息的黃河,沿著廊道道路向北,有黃河第一驛站、白牆青瓦極具古風韻味的民宿……這裡是德州「兩河牽手」工

德州創新實施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貫通工程

兩河牽手,書寫水文旅融合文章

□ 大眾日報記者 張雙雙

11月9日下午,記者站在齊河縣馬集鎮潘莊的黃河堤頂路上,視線穿過引黃閘,可以看到奔流不息的黃河,沿著廊道道路向北,有黃河第一驛站、白牆青瓦極具古風韻味的民宿……這裡是德州「兩河牽手」工程起點。

「遊客可以在潘莊民宿體驗鄉村風情,再到文化展廳觀看黃河文化展示,步行兩分鐘之內可以到黃河岸邊,領略黃河的風景和文化氛圍。」馬集鎮副鎮長宋寶福看到了一條「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鄉村振興路。

從德州南端齊河縣潘莊引黃,黃河水沿著渠道,在滋養了德州8個縣(市、區)的土地和人民後,從武城縣四女寺流入大運河。黃河、大運河對德州意義非凡,塑造了德州城市格局和文化理念,德州也是少數黃河、大運河交匯的地方。德州依託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和山東「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創造性提出啟動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貫通工程,即「兩河牽手」工程:利用現有基礎,通過實施兩河水系連通、兩河連通景觀廊道、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重大旅遊基礎設施等十大項目,實現黃河和大運河在水利、交通、文化、旅遊和生態等方面全面連通,水文旅融合打造「兩河文化」展示地,形成「水上游、岸上行」的文旅休閒新場景。

「兩河牽手」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20世紀80年代修建的引黃濟津工程,利用原有河道和新建渠道,實際上已經連接了黃河、大運河。近兩年來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黃河水是重要水源。如今,全長130公里的「兩河連通景觀廊道」建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這條綠道建成後頗有看點。」局長楊洪利介紹,綠道建設包括車行道、騎行道、步道和綠化,不僅為全市增加一條貫穿南北的旅遊大道,還為自行車、馬拉松等賽事提供比賽場地,沿岸布設的景觀,更是為德州添加了超多打卡點。「計劃用兩至三年的時間,不僅建設好濱水道路系統、景觀綠化系統,還要將沿線重要的文旅節點穿珠成鏈,展現水清、岸綠、景美、文化興的整體風貌。」

在此基礎上,一張「現代水網」也正在鋪開——總投資32.1億元的山東水網「一軸四橫」德州市域連通西線引調水、總投資6.1億元的德州市城區河道美麗河湖、總投資2.1億元的德州市黃河下游生態保護修復等項目,均已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德州市水利局局長李守學表示,德州立足一個「通」字,優化水網總體框架,編制現代水網建設規劃和全域水系連通3年行動計劃,以5大幹流、1500條支流、20座水庫互聯互通為重點,用水系把兩條文化大河連通起來,力爭讓每條幹流成為水經濟、水生態、水文化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帶,未來將形成「五湖四海興安德、四水三廊潤州城」的格局。

11月8日,武城縣四女寺鎮運河邊,運河老人志願服務宣講隊又「開講」了。所講故事裡有運河的變遷、文化、人物事跡,在大運河的襯托下更顯生動。東側的「兩河牽手」四女寺景觀節點正在施工,四女寺鎮黨委副書記唐陽告訴記者,「一共謀劃了15個項目,統稱『一鎮一寺三洲』,運河文化將得到進一步沉澱,運河故事更有講頭了,文旅融合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當前,德州「兩河牽手」各項工程建設全面開工,齊河縣黃河文化博物館群加緊建設,千億級文旅產業集群已經形成;夏津縣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禹城市大禹文化產業園等一大批文旅融合項目正在穩步提升;德城區的德之韻運河博物館群、漕倉遺址、小鍋市運河聚落、濱水文創園、九龍灣文旅融合園等重大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預計2025年大運河德州段文化遺產系統將得到保護與初步呈現,沿運河生態廊道基本建成。

「站在文明的角度來看兩條大河,黃河文化與大運河文化源出同流、遺產共生、空間交疊,德州實施『兩河牽手』,暢通水脈、傳承文脈、帶動人脈,不僅讓缺水的城市日益煥發出勃勃生機,也會對鄉村文化振興起到促進作用,實現生態與文化的進一步交融。」德州市政協文史委主任王德勝表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