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星巴克被失業中年人占滿,有些話不吐不快……

mom看世界 發佈 2023-11-15T19:46:32.071509+00:00

有人注意到,一些失業的中年男女拎著電腦,穿著polo衫或大廠制服來到星巴克,一坐就是一整天。在《失業的中年人,扎堆星巴克》這篇文章中,36歲的小李現身說法。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最近,一篇「星巴克幾乎被失業男女占滿」的帖子,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有人注意到,一些失業的中年男女拎著電腦,穿著polo衫或大廠制服來到星巴克,一坐就是一整天。



在《失業的中年人,扎堆星巴克》這篇文章中,36歲的小李現身說法。在失業的三個月里,他每天都來星巴克假裝上班


起初他還會用積分兌換咖啡,後來索性自帶杯子接熱水。工作內容就是上午跑面試,下午改簡歷。


多數失業者和小李一樣,為了不被家人發現,還要計算每天的上下班時間,走出相應的步數。



一位失業的朋友跟我說:不只是星巴克,他甚至在地鐵站里遇到過同樣失業的中年人。


那天,他去一家公司面試(坐地鐵要用2個小時)。中途換乘時,那個人和他一起下了車。


後來,他面試完繼續坐地鐵,又以同一線路返回。


在換乘站,他赫然發現那個人坐在椅子上看書。


或許是來自「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惺惺相惜,他沒怎麼思考就上前詢問對方是不是失業了,對方有點兒懵,還是點了點頭。


兩個互不相識的中年人,就坐在地鐵站里聊了一會兒。



和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擁有動不動就辭老闆的自由不同,上有老、下有小,背負房貸、車貸的中年人既不敢裸辭,更害怕失業。



如果失業了,安全感很容易透支。


就算一開始還有重頭再來的信心,可空窗期超過半個月,就會坐立難安。



微博截圖


不只是經濟上的壓力,職場上的年齡歧視,也讓大家不敢失業。


在《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一書中,作者引用了一位華爾街僱主的原話,來說明年齡因素對求職就業的負面影響:


假如年過40歲,僱主會認為你不再用大腦思考了。過了50歲,他們就認為你已經油盡燈枯了。


年齡越大,就意味著經驗越豐富、資歷越深,所期望的薪水也就越高,而同時可以轉型到的新的崗位、拓展新領域的可能性也相應降低。


很多企業寧可選擇便宜的價格進行外包,也不願意僱傭有經驗的中高齡正式員工,因為後者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工資。』


在國內,這個年齡界限好像還要提早一些。很多35歲的人就已經感覺不好找工作了。


網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張圖片,看得人心驚肉跳:



固然它有戲謔的成分,但一些真實可見的數據也沒好到哪兒去。


新華網的一項調查顯示,35歲以後,將近90%的人都表示,找工作太難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則顯示:


2020年2-9月,在智聯投遞簡歷的35-49歲中高齡(35歲以上)求職者,同比增長了13.5%,增速約為35歲以下求職者(7.3%)的兩倍。


問卷調查還顯示,在35歲以上的求職者中,有近一半因收入下降,而從中高收入群體降至低收入群體。這意味著,他們接受了薪水更低的工作。


這樣看來,難怪35歲會被調侃為「職場枯榮線」——35歲之前是「人力資源」,35歲之後是「人力成本」。


在網上隨意搜索「中年、失業」兩個詞,可以說是遍地哀嚎。



而那些坐在咖啡館、圖書館,乃至地鐵站里的孤獨的中年失業者,他們正在經歷著這些,又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也許,他們會自責,怪自己不夠努力,或者埋怨自己沒有能力,沒有給家人提供一個好的生活條件;


他們會擔心、害怕、焦慮,假如真的找不到工作了,大額貸款、家庭支出怎麼辦;


他們也會感到受傷,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會這樣?


他們還會自我懷疑:幾十場面試失敗,幾十次簡歷已讀未回,我是不是真的不行?


……


儘管心情錯綜複雜,但一向埋頭苦幹、早已習慣報喜不報憂的中年人,常常會選擇:先瞞著家人自己失業了,實在找不到的時候再說。


因為,他們不想把壓力轉移給家人,也不想讓年邁的父母跟著操心、上火。



那麼,中年失業可以做些什麼來調整心態,擺脫困境呢?


我想給大家講兩個故事,或許這些故事,可以帶給大家一些新的思考。


放下面子,

先做力所能及的事


曾獲得第61屆坎城電影節提名、第3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的《東京奏鳴曲》,講述的就是中年失業的故事。


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本來已經混到了大公司中層的龍平,被解僱了。



他自責、不滿,無法接受被裁的事實;他也不想告訴妻子,擔心一家之主的顏面掃地。


所以,每天他都照常西裝革履地出門,假裝去上班,其實要麼是去職介所找工作,要麼就在公園裡閒逛。中午則去領救濟餐吃。



一天,他在領救濟餐時,碰到了同樣失業的朋友。同他一樣,朋友也在瞞著妻子,假裝上班。


朋友還向他傳授了很多經驗:手機每小時響一次,偽裝成很忙碌的樣子;要將工資卡和失業補助卡分開,才不容易被發現……


他還裝作朋友的同事,陪著朋友和家人一起吃飯。可是他們拙劣的表演,真能騙得了家人嗎?


沒多久,龍平得知朋友夫妻因煤氣中毒而死,推斷為自殺。在現場,他望著朋友的女兒,震驚、羞愧、痛心,百感交集。



朋友的離世,也逼迫他開始面對失業的真相:他接受了一份商場保潔員的工作。


但是他仍然無法告訴妻子自己的境遇,就像電影海報上寫的:「老婆,我失業了」——一句男人開不了口的話。


所以很經典的鏡頭出現了:


在商場的洗手間裡,進去一個橙色制服的保潔員,出來一位西裝革履的商務人士。而他的同事,也在這樣做。



其實妻子早已發現龍平失業,只是沒有戳穿他。


但,二人還是在商場相遇了。


四目相對,龍平的自尊心徹底坍塌,大男子主義的權威感也在頃刻間土崩瓦解。



他狂奔著逃離商場,卻被馬路上疾馳而過的車輛撞倒。


失去意識前,他問道:我怎麼才能重頭來過?


寂靜無聲。


第二天凌晨,龍平醒來,茫然四顧。他發現自己沒有死,也突然明白了逃避沒有任何意義。



影片最後,龍平帶著妻子去參加小兒子的鋼琴比賽(他之前強烈反對兒子學琴,還為此揍過兒子)。


他好像也接受了保潔員的工作。



看起來這個結局並不理想,因為龍平沒有重回職場巔峰,而是好像從中產向下跌落了一個階層,是一個失敗者。


但我卻不這樣認為,因為生活的壓力讓他學會了反省,讓他從一個驕橫暴力的丈夫和父親,變成了一個懂得尊重、懂得愛的丈夫和父親,這也是這個家庭最需要的。


所以,失業後自怨自艾、自我欺騙沒有用,先做力所能及的事,再積極調整、變通,才有改變的希望。


坦誠享受人生的過程,

不要急著下定論


最近,前《南方周末》資深記者陳濤火了。



38歲的他,除了記者,還做過網際網路、公關等,曾經在北京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拿3萬的月薪。


當年畢業時有機會進體制內,他不願意。在隨後的職業歷程中,他也從沒覺得工作不好找。


然而,從最近一份工作離職後,突然間,他發現自己投出去的簡歷如石沉大海般,回應寥寥,才意識到自己可能遇到職業危機了。


迫於生計,從去年年底他開始送外賣。一開始單子非常多,他還挺高興,可是轉過年卻沒什麼訂單了。一問其他人,都差不多。


這讓陳濤有些賭氣,他對工作幾乎已經沒什麼要求了,竟然還會遇到這種情況。


於是,他就去投實習生,也投道士、和尚及各種志願者,可是看似簡單,招聘信息上「不超過35歲」的標準,還是把他卡得死死的。



一時間,能走的路好像都堵死了。陳濤索性在社交平台發起了吐槽視頻,還給自己打上了明晃晃的標籤:


985碩士、38歲、前南方周末記者、失業半年、找不到工作。


然後就毫無徵兆地火了:在抖音收穫了12.3萬點讚和3萬評論。


覺得好玩,第二天晚上他就開了直播。當日直播累計人數大概有20多萬。


他幽默地說:好多人想來連麥指導一下我的悲慘人生,後來出去抽根煙的功夫,他們吵起來了。我的舞台就不是我的了,就成一群失意中年男人的舞台了。



他說自己曾想過,要靠才華火,而不是靠賣慘。但這回,好像和他的理想背道而馳了。


但是看他接受採訪時妙語連珠的幽默談吐,大家很難對他的才華視而不見。



就算什麼都做不了,調侃自嘲這種幽默本身,也有價值。



現在,陳濤已經離開北京,回到四川老家,找了幾份兼職,聽說收入還不錯。


面對失業危機,他的確難受過,卻沒有為此陷入消沉。他一直在表達的觀點是:還是要找到自己邏輯自洽的人生,享受這個過程。


曾經有人嘲諷他:「高中出來送外賣,不是少走20年彎路?」陳濤硬碰硬地回答:「那乾脆不要出生,不是少走100年彎路?」


緊接著,他又解釋道:「最終都是要塵歸塵、土歸土,最重要的其實是過程,還是要享受過程。」




靠「賣慘」火了之後,陳濤覺得,他以後還可以靠才華再火一次。


工作之餘,陳濤也在拍視頻給大家普及哲學知識。理想在他心裡,從未磨滅。我相信他真的可以靠才華再火一次。


從陳濤的故事中,我更加明白了一個道理:


人生的每段經歷都是有意義的,如果它真的沒有什麼意義和價值,那麼你怎樣去回答命運給出的一道道題目,這本身就已經是有意義的了。


如果能堅持學習、升級,

就不要躺平


最後,我還想對大家說: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身處何位,都不要放棄努力,都不要忘了提升自己。


我在之前的文章《在大學待了10年後,我不想雞娃了》中也表達過:學習是一輩子的功課,重頭戲在後面。


我想再和大家說說身邊人的一些經歷。


公眾號耕耘了7年,我們通過文字和大家聊天,幫大家找好書、好物。我站在前端,老王、夫子、尼克小夥伴站在後面,默默支持。


這兩年,自媒體的風向悄然改變,相比文字,短視頻、直播越來越受用戶的青睞。


又遇疫情三年,說實話,我們過得並不容易。板牙科考營項目一次次被中止、取消,我們從來都是二說不說退全款,無論多難從來沒有放棄過一個小夥伴。


關鍵時刻,老王夫子他們二話沒說,開始拍視頻、做直播。


行動沒有猶豫,但我知道他們做了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從幕後走到台前。


第一次直播時,老王提前準備了稿子,每句話都斟酌半天,當天還是緊張到聲音顫抖。夫子剛開始直播時,也是緊張到不知所措,平時口若懸河的他,竟然半天說不出話來。


即使現在熟練、熟練很多,他們的辛苦一點也不少。


為了拍好一條短視頻,要策劃選題、寫腳本,還要設計場景、找拍攝場地。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在拍攝的時候,還會一遍遍調整和修改腳本。


所以,大家看到的只有幾分鐘的短視頻,也許是他們在烈日下拍了整整一天的成果;所有看似雲淡風輕的畫面背後,其實都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和不易。


做直播也非常辛苦,他們常常全程跟著溯源,不停在各地奔波;


為了做長白山年貨節,老王去年剛陽康後,就去了大東北,踏著幾十厘米厚的積雪,爬雪山入老林,探訪人參的生長環境,了解人參種植、挖采的流程


溯源福建的好物時,天不亮時,就爬上了茶山


直播的時候,經常要從上午一直播到後半夜,對體力和腦力,都是很大的挑戰。



上周,老王周五晚上、周六早上連著直播兩場,下播的時候,說心臟疼,嚇了我一跳。


上周四推薦美妝,看著我弟夫子試妝的陰陽臉,真的心酸了。人大的本碩、大廠的高管......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作為父親和丈夫,他們承擔著養家的責任;作為團隊的負責人,團隊有這麼多小夥伴、背後有這麼多家庭,使命感、責任感促使他們必須這樣做。


但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發自內心的認真和投入。


從一開始老王就說,我既然要做,就要做不一樣的短視頻和直播。


本來就愛閱讀的他,現在更是書不離手,不斷充實和提升自我。為了每一場直播提前很久準備,按他的話說,他不僅想推薦好東西,還想傳遞育兒的信息和知識。


所以,他最常帶的貨是很多人都不願意做的(前提準備費時費力)、不出量更不賺錢的圖書。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短視頻和直播得到了很多很多朋友的認可和支持。


插播一句:親們,你們在直播間的出現、點讚、評論,他們都看到了,心裡樂開了花。


如此,良性循環產生了。他們越干越有勁,越干越有熱情。


用老王的話說,「以前總覺得是硬著頭皮拍,現在沒有這樣的感覺了,現在是帶著責任和熱情在做」。


前幾天,一位剛開始錄短視頻的朋友和我聊天。


她說,自己做了才知道,這件事看起來容易,其實太不容易了。


是啊,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麼輕鬆和容易呢?


大家都是在負重前行,彆氣餒,挺過來了,就是王道。


拓展閱讀

看中年男人開始養生,我真的快要笑死了,哈哈哈哈


mom看世界:跟著二胎博士媽媽一起學育兒、看世界;這兒既有我所崇尚的自然生活分享,還有獨家的科學課程、閱讀課程;來吧,養娃路上永遠缺個好朋友!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台發布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