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聲丨西湖邊街頭藝人或持證上崗 ,他們將如何點亮城市

浙江日報 發佈 2023-11-18T18:26:08.365804+00:00

潮新聞 執筆 葉怡霖 陸遙紐約的地鐵站,巴黎歌劇院門外,巴塞隆納「流浪者大街」……如果你曾去過這些地方,一定會和各種各樣的街頭藝人偶遇。他們或唱著動人的情歌,或演奏樂器,或跳舞,或雜技……有的還會裝扮成雕塑,突然動起來嚇唬你一下。從去年開始,杭州也多了不少這樣的地方。

潮新聞 執筆 葉怡霖 陸遙

紐約的地鐵站,巴黎歌劇院門外,巴塞隆納「流浪者大街」……如果你曾去過這些地方,一定會和各種各樣的街頭藝人偶遇。他們或唱著動人的情歌,或演奏樂器,或跳舞,或雜技……有的還會裝扮成雕塑,突然動起來嚇唬你一下。

從去年開始,杭州也多了不少這樣的地方。比如杭州人流量最大的湖濱步行街,就搭建起了一個小小的「舞台」,讓街頭藝人們有了固定演出的場所,市民遊客駐足就能欣賞一場表演,在快節奏的都市裡,成為一道能讓人暫時慢下來的風景。

位於湖濱步行街北段的街頭演藝舞台

驚喜不止在西湖邊。

近一年來,在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推動下,「文藝賦美」工程在全省11個設區市進行,城市街頭、社區公園、鄉村老街,都能觀賞到一場又一場街頭演藝。據統計,今年1-5月份,浙江共開展街頭演藝近25000場,參與演出的文藝志願者已有60000餘人。

作為「文藝賦美」的試點城市,杭州目前已布局200多個常態化街頭文藝演出點。潮新聞記者從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了解到,預計今年下半年,杭州還將啟動為演出質量較高、較活躍的街頭藝人頒發演出證的工作。

對於街頭藝人來說,「持證上崗」會帶來哪些改變?我們的城市夜生活會更豐富多彩嗎?

街頭演藝為什麼要「持證上崗」

一套音響、一個話筒、一隻手機,這是「杭州街聲團」主理人王添航第一次在街頭唱歌時的裝備。

王添航回憶,2020年冬天的一個晚上,他一下班,就用行李箱拉著設備來到蕭山旺角廣場。他有些侷促地站在那裡,緊緊攥著手機和話筒,抬頭看看四周,再低頭看看手機,話筒拿到嘴邊又放下來……廣場上來往的人群沒怎麼注意到這個小伙子,直到他開口唱歌。

王添航說,他非常喜歡唱歌,大學期間也參加過比賽,工作後也曾去餐吧駐唱。可他還是最喜歡街頭演出特有的那種「互動感」:「每天都能遇到不同的觀眾,有趣的互動,現場的氛圍,觀眾的情緒,很特別。」讓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城市陽台唱歌時,有一個小女孩聽著聽著,就走上前來跟著音樂的節奏跳舞,「她好開心,跳了好一會兒。」

街聲兄弟在萬象城演出

在王添航和搭檔汪洋相識以後,兩個有著同樣感受的年輕人一拍即合,成立了「街聲兄弟」組合。從此,城市陽台、濱江啦喜街、蕭山錢江世紀城公園……這座城市不少大流量的公眾場所,都能看到「街聲兄弟」的身影。漸漸地,「街聲兄弟」積攢了一批忠實粉絲,目前已有20多個粉絲群,上千人持續關注他們的演出。「街聲兄弟」也從兩人組合擴大到一個團隊——杭州街聲團,目前已有20位固定演出人員,全部都是95後,超過一半是全職。

即便很受歡迎,在街頭唱歌還是有不順利的時候。比如他們常常要面臨和其他街頭藝人搶位置、因競爭被惡意舉報等等。其中,最擔心的還是看到城管等執法人員。「我記得以前有一個晚上,我們和幾個做市集的朋友一起去啦喜街,他們擺攤,我們唱歌。可能是因為有人舉報,我們那天晚上被執法人員趕了四次。」

對於城市管理者來說,街頭演出應該規範有序。

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潮新聞記者,「文藝賦美」工程,一定層面上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在公共場合的文藝演出,往往會吸引大量人群聚集,這種瞬時集聚行為會給我們的城市交通、噪聲治理都帶來一定的衝擊。因此,從管理上來說,街頭演出也和音樂會、演唱會的順利舉辦一樣,需要城管、公安、交警多部門配合,做好服務保障。」

有序管理街頭文藝演出,還能夠推動街頭藝術的健康發展。固定點位,按流程報備,安保人員的參與,讓街頭藝人們有了一個更好的表演環境:「至少我們現在不用再和別人搶地盤,也不用再擔心被趕來趕去了。」王添航說,當初正是因為有了第一個穩定的演出場地,「街聲兄弟」才收穫了第一批「氣氛組」:「粉絲自發地帶手幅、螢光棒,每個周末都來聽我們唱歌。」他覺得,這種演出環境,能讓他們更加心無旁騖地面對觀眾。

對演出質量的把關也尤為重要。在面向社會面召集街頭藝人時,杭州市演藝業協會建立了街頭藝術專業委員會和藝人評委會。「每一個報名參與街頭演出的藝人,都需要提供影音資料,進行初步篩選,後續還要對這些藝人進行線下培訓,演出需遵循的法律法規、如何編排演出內容等『崗前培訓』,很有必要。」杭州市演藝協會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目前杭州為街頭藝人們頒發的是「文藝志願者」電子證書。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杭州也將和成都、上海等街演管理相對成熟的城市一樣,制定出台街頭藝人管理的相關細則,待完善後,將率先對一批街頭藝人發證,鼓勵他們「持證上崗」。

如今,王添航所在的「杭州街聲團」已是「文藝賦美」在杭州最活躍的藝人團體之一。「政府部門在與我們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發展街頭演藝,比如說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要怎樣解決。另外,隨著我們在線上的人氣越來越高,正在通過直播、短視頻,讓更多人看到杭州的浪漫與美麗。」王添航說,他相信,開放包容的杭州將會成為更多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的人們嚮往的地方。

街頭演藝會出現高雅藝術嗎?

和「杭州街聲團」不同,「怡楓國樂團」的演出,平時在音樂廳、大劇院裡才會看到。

在杭州最具煙火氣的旅遊街區——清河坊的鼓樓小廣場上,9位女性民樂手身著紅色演出服,排成一個弧形的隊列。指揮抬手輕輕一點,箏弦先動,《我們亞洲》的曲調響起,坐在台階上的觀眾輕聲哼唱。古箏、揚琴、琵琶、二胡、竹笛……中國民族樂器悠揚婉轉、如歌如訴的獨特氣韻,和清河坊古色古香的街景相互融合,讓人仿佛穿越回南宋古都。

「怡楓國樂團」在鼓樓小廣場演出

演出的「怡楓國樂團」是一個自發組織的樂團,10位成員均畢業於音樂學院,人均學習民樂20年,有的曾是專業院團的樂手,還有的是音樂老師。

他們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街頭藝人,但也被街頭演出的形式深深吸引。「在街頭,我們能讓更多的人聽到民樂、了解民樂、愛上民樂。」這些以前在音樂廳大舞台上表演的專業樂手們,在「文藝賦美」工程中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演出體驗。「以前,去聽音樂會的觀眾可能就是民樂迷,但在街頭演出中,短短半小時就讓不少觀眾對我手裡的樂器產生興趣,這是我最開心的事。」樂團竹笛演奏員汪威兒說。

當天鼓樓小廣場的演出結束後,就有一位00後觀眾拉住了樂團打擊樂手黃可兒,想要試一試她手中的節奏沙球。「這個怎麼玩呀,聲音好好聽,很治癒。」

黃可兒說,這樣的情形幾乎每場演出後都會出現,「比如有時我會在演出中使用木魚,一排五隻,有不同音色。就會有觀眾好奇,原來木魚也是一種樂器?」她很喜歡這樣與觀眾交流的過程,這是在傳統演出中不曾有過的體驗。

黃可兒(左)教觀眾玩節奏沙球

讓文藝不限於劇場,不囿於圍牆,拉近高雅藝術與每一個人的距離,是浙江推動「文藝賦美」工程的初衷。為此,浙江音樂學院、浙江省朗誦協會、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演·浙江曲藝雜技總團等全省眾多藝術院校、公共文化機構都參與了進來。京劇、越劇、崑曲、舞蹈、魔術、西洋樂……不用買票進音樂廳,我們在街頭就能看到多種多樣的文藝演出。

「天朝愛樂樂團」在杭州大廈中央商城演出

讓高雅藝術走近市民遊客身邊,還需要特別注意演出內容與環境的適配,才能達到最好的演出效果。

參與演出安排的浙江省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文藝賦美」工程中,會根據不同的演出地點,定製不一樣的演出內容。比如,杭州武林路的觀眾以青年人和遊客居多,演出形式就比較偏時尚化、潮流化;浙江自然博物院演出點兒童較多,就配備少兒觀眾喜歡的演出節目,比如《西遊記》的背景音樂;浙江省博物館文化氛圍濃厚,二胡、古箏獨奏等傳統樂器演出更受歡迎。

街頭演藝帶來了多少流量?

今年的杭州市兩會上,政協委員陳月利提交了一個名為《關於建議儘快出台我市街頭演藝規範管理辦法,搶抓機遇賦能文旅消費新「藍海」》的提案。

「搶抓機遇」「文旅消費」這兩個關鍵詞,反映出了街頭演藝另一層面的作用:帶動經濟。在「外擺經濟」被重新提及的今天,街頭演藝正以它多變的形式,為城市商業賦予新的活力。

街頭演藝帶來的流量效應非常明顯。據統計,在杭州武林路,「文藝賦美」演出期間,日均人流量增加50%,達到15萬人。

位於杭州蕭山的浙農東巢藝術公園更是火熱。這個集文化體驗、展示、消費於一體的藝術園區,開業不到兩年時間,如今已經成了杭州最火的網紅打卡點之一。

每個周末,落日音樂會、日落大道集市都會為園區吸引來大批的年輕客群。「周末都有演出,2個小時的歌手、樂隊駐場,還有即興戲劇。其外,還和一些知名MCN公司合作,邀請達人來園區邊表演邊直播,線上線下雙引流。」浙農東巢藝術公園運營總監胡超介紹,共創、包容與活力,是運營方為園區打造的文化定位。駐唱的演出歌手不僅僅有園區運營方邀請來的,還有主動聯繫前來展示自己的。「自由且浪漫,讓大家能找到與自己同頻共振的人,就是我們推出落日音樂會的初衷。」胡超說。

據園方統計,這樣的活動每周末可為園區帶來約1萬-2萬人次,晚間高峰期集中在19:00-20:00。算下來,每月可以為園區商家帶來夜間時段約150萬元的營業收入,相當於每月每家商戶的夜間營業收入可達5萬-6萬元。

這樣的模式在被更多地方複製,杭州市中心的多個商業區也「卷」起了街頭演藝。湖濱步行街、武林銀泰、國大城市廣場、運河上街、杭州大廈501、濱江星光大道、新天地太陽劇場……紛紛加入了「文藝賦美」的固定演出點位,吸引客流成效明顯。

萬象城

國大城市廣場

不過,街頭演藝要持續下去,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

「隨著『文藝賦美』工程向縱深推進,勢必將吸引更多的藝人參與到街頭演出上來。未來,演出點位會越來越多,這對演出管理、場地管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杭州已經在研究完善更為細緻的街頭演藝管理機制。

比如,針對演出審批難、流程長的問題,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將商業外擺、戶外促銷、演藝等活動申請審核權限下放至縣(市、區)城市管理部門,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也積極與公安、城管等部門對接,備案了一批常態化「文藝賦美」點位,讓原需「一事一審批」的公共空間,現在審批流程可以更加便捷:「現在演出人員只需在『浙里文化圈』小程序預約場地,審批通過後,就能去演出了,整個流程只需要以前一半的時間。」一位經常參與「文藝賦美」工程的演出人員說。

目前在「文藝賦美」工程中,街頭藝人仍是以「文藝志願者」的公益身份參與。來,該如何規範街頭藝人的打賞、薪酬制度,仍需探討。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