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棟:宜昌橋樑的「定海神針」

三峽宜昌網 發佈 2023-11-19T20:29:13.255383+00:00

山水之城宜昌,是橋樑連接起了江河兩岸的城市與鄉村。這些橋樑建設的背後,有一位共產黨員、橋樑工程師50年的堅守。

橋,是連接水陸交通最關鍵的節點。山水之城宜昌,是橋樑連接起了江河兩岸的城市與鄉村。這些橋樑建設的背後,有一位共產黨員、橋樑工程師50年的堅守。

他先後參與了宜昌百餘座大橋的勘察設計和修建,為宜昌市橋樑建設、施工技術的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被稱為公路橋樑方面的「定海神針」。他就是宜昌市交通運輸局原總工程師、退休幹部周昌棟。

「追逐夢想的人永遠年輕」

6月26日,記者前往宜昌黃柏河大橋拆除重建工程的施工現場採訪。項目採用新建右幅橋樑-拆除舊橋-新建左幅橋樑的方式進行施工,工程新建右幅橋樑首個承台的樁基已全部完成,進入主墩鋼圍堰施工階段。

被太陽曬得明晃晃的工地上,已經73歲的周昌棟正認真查看施工情況,不時和身旁的施工人員交流。儘管歲月在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但雙眼炯炯有神。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會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說起自己的黨員身份,周昌棟眼睛裡閃爍著光芒。

2022年,黃柏河大橋拆除重建工程啟動,周昌棟受聘為技術總顧問。在黃柏河水上修建棧橋施工,環保要求高,地質條件複雜,地下斜岩、斷層較多,水上施工面臨各類不明因素的挑戰,他帶領項目團隊嚴格按照技術規範要求,紮實開展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現場機械設備性能檢測和隱患排查,保證了施工順利進行。

「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就必須做一個始終有益於人民的人。」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作為橋樑專家、項目領頭人,他在建設一線忙碌的同時,不忘把自己幾十年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

為給宜昌城市和交通建設培養更多工程技術人才,2023年6月「周昌棟工作室」揭牌。「工作室將立足全市重點項目,加強與建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交通住建部門合作,開展技術交流講座、科研課題研究等活動,強化工作室團隊建設,做好傳幫帶。」周昌棟說。

與三峽大學師生們分享求學和工作經歷時,當被問到如何保持這種充滿激情的工作狀態,周昌棟笑著回答:「追逐夢想的人永遠年輕!」

「做一個技術過硬的橋樑專家」

1972年10月,剛工作不久的周昌棟到湖北公路工程學校學習,老師的教導讓他始終銘記在心:「一定要多學本領,做一個技術過硬的橋樑專家,把我國的橋樑建設技術向前推進一步。」

1984年,表現出眾的周昌棟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同年,他以湖北省第二名的成績考入重慶交通學院(後更名重慶交通大學)繼續深造。「黨員是普通人中的先進分子,無論技術還是為人,我都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他暗下決心。

武漢和重慶兩次學習深造,為周昌棟今後建設路橋積累了紮實的基礎。

1997年,宜昌市政府決定在猇亭修建過江大橋,周昌棟擔任宜昌長江公路大橋總工。他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攻克大跨徑懸索橋關鍵技術難題。彼時,長江上的特大跨徑懸索橋對國內來說還是「一張白紙」。

在大橋建設過程中,周昌棟先後組織完成了大橋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文件的審查工作,提出幾十項優化設計意見,被設計單位採納後,不僅節省投資4000多萬元,還幫助設計院提高了設計水平。

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從1997年12月開工至2001年9月建成,四年時間裡,他始終把科研攻關、工匠精神貫穿於設計、施工和管理的全過程。在他的帶領下,技術團隊攻克了索塔、錨碇、主纜等施工技術難題,誕生了20多項特大型懸索橋關鍵技術成果。他在建橋過程中起草的《特大跨徑懸索橋關鍵技術研究》科研課題報告,被國家交通部納入「九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任職期間,他不忘初心,不求名利,將全部的熱血與精力投入到了一座座橋樑、一條條公路之中。「修橋鋪路,為民造福,再苦再難,無怨無悔!」周昌棟說。

「關鍵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0年5月,周昌棟從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崗位退休。他婉拒廣州一家私企的高薪聘請,繼續為家鄉建設發揮一名老黨員的餘熱。

宜昌至喜長江大橋長江段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洄游產卵地。為了保護珍稀魚類,他不僅否決了在江心建橋墩的方案,還增加了多項環保措施:修建高塔時遠離岸邊,一滴廢水都不流入長江,所有塗裝都採用環保型材料;在橋面專門設置排水系統處理橋上雨水。

2016年秋,完成宜昌至喜長江大橋工程建設後,又來到伍家崗長江大橋的建設工地。為了保護長江珍稀水生物,他主持多次修改方案,最終大橋主橋採用主跨1160米懸索橋一跨過江方案。

不斷革新技術,推廣新技術,周昌棟總是澎湃著創新動能。在大橋設計方案中,他提出在江南岸側砂卵石層上設置淺埋式錨碇,採用在承力層中加注水泥漿的方案,在國內開創了施工先河。提出在江北岸側軟質岩中設置隧道錨方式,減少開挖土石方30多萬立方米,少用混凝土9萬多立方米,節省投資9000多萬元,成為全國首創。他撰寫的國內第一本隧道錨設計施工技術專著,成為業內隧道錨施工的教科書。

他創造性提出「兩兩連接、吊焊同步」施工方案。這一創新方法,在懸索橋建設史上第一次被使用,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僅伍家崗長江大橋創新施工技術就為國家節約建設資金1億多元,並為我國大型橋樑的技術發展貢獻了「宜昌智慧」。

「我們要攻克卡脖子技術,關鍵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幾十年來,周昌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兢兢業業,忘我工作,和技術團隊不斷挑戰「深水」「大跨」「高速」等建橋難題,參與或主持了百餘座大橋的技術審核、設計,撰寫了80多篇公路橋樑論文,有力推動了公路、橋樑設計、施工技術的進步。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何冠英 通訊員 李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