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中的陳後主,為什麼總是一副丑角形象?

顧道驚城 發佈 2023-11-23T17:16:20.359440+00:00

在我們的文化傳統里,「寧死不降」是一個非常正面的詞彙,往往用於對英雄的褒揚。與之相對應的,自然是「屈膝投降」,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恥辱和貶義。在楊堅命令大軍南征的時候,南陳上下幾乎沒有例外,大多都選擇了直接投降。

在我們的文化傳統里,「寧死不降」是一個非常正面的詞彙,往往用於對英雄的褒揚。

與之相對應的,自然是「屈膝投降」,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恥辱和貶義。

在楊堅命令大軍南征的時候,南陳上下幾乎沒有例外,大多都選擇了直接投降。

當然了,在投降之後,這些南陳的舊臣們可以說一些場面話,比如大隋統一天下是天命,分久必合之類,但這依然無法洗去他們身上的那層恥辱。

於是乎,南陳的舊臣們聯合隋朝的臣子們,開始心照不宣地籌劃南陳這個政權。

「我們這不叫投降,而是順善罰惡,因為南陳這個政權,實在是太邪惡了。」

「南陳邪惡的具體表現,就是他們擁有一位邪惡變態的君主,也就是陳後主。」

「在陳後主的邪惡統治下,江南人民每天都活得痛不欲生,我們想要反抗卻沒有力量,幸好王師天降。」

「隋滅南陳,只能證明一件事,正義終將戰勝邪惡,我們這些人,在黑暗中活得太久了,急切盼望著光明的降臨。」

「為民請命,重現光明,是為大善!」

在這類話術的輪番轟炸下,雖然依舊無法改變他們降臣的身份,但那種恥辱感和負面情緒,顯然就少了很多。

只有樹立一個罪惡滔天的大反派,把一切罪過扔給他,其他人才能心安理得地「回頭是岸」。

有了這樣的需求,陳後主的形象又怎麼可能好得起來呢?

史書中的陳後主,不但壞,而且蠢。

據說,在都城被攻破之後,陳後主躲到了井裡,但很快被發現了。

隋軍準備用繩子把陳後主拉出來,但感覺非常沉重。拉出來一看,大家都笑了,原來陳後主是帶著兩位美女,一起躲到井裡面的。

既而軍人窺井,呼之,不應,欲下石,乃聞叫聲;以繩引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嬪同束而上。

這種蠢到讓人發笑的荒誕行為,不僅會讓後世讀者有一種念頭:大隋好樣的,這種垃圾皇帝治下的垃圾政權,就該被推翻。

你只要這樣想,就和南陳的那些降臣直接共情了。

由於這種內容記載於正史,所以大多數人會選擇直接相信,即使有人想懷疑,也苦於沒有證據,只能作為猜測。

可如果按常理來判斷,這種內容的可信度其實非常低。

從客觀條件來說,敵人大軍進城之後,立刻就能把全城都控制起來。

與整個城池相比,皇宮才是多大點地方啊?而且據傳說,皇宮裡的寶藏一大堆。

在這種背景下,整個皇宮肯定要被敵軍翻個底朝天,陳後主真有那麼缺心眼,躲在這種「重災區」嗎?

再者,想要藏在井裡,單憑陳後主和兩位美女,從技術角度來看,也是做不到的。

三人進入水桶之後,還要有一個人在旁邊絞繩,把桶放下去,這才算藏得安穩。

可那個絞繩的人是誰?如果他被敵軍抓住,急切間為了保命,會不會供出陳後主三人的去處呢?

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你說陳後主三人下井,到底圖什麼呀?

有一個成語,前兩個字是「國破」,後兩個字是「家亡」。

在國度被攻破,南陳已經在事實上滅亡之後,陳後主本人當時的所思所想,恐怕只有兩種結局。

第一種是全家被殺,一了百了;

第二種是像劉禪一樣,被弄回隋朝首都,封個虛銜養起來。

陳後主的結局,大概率是第一種,因為第二種結局出現的目的是統戰。

南陳已是當時最後一個割據政權,他們的臣子又爭先恐後地投降了隋朝,楊堅白養陳後主這個吉祥物的用意何在?

從劉裕篡位弒君算起,一直到明朝為止,前朝皇帝就沒有一個能活命的。

大明的朱三太子,在民間生活了幾十年,已經七老八十了,被發現之後,卻依然被處死。

對於我們來說,這些都是久遠的歷史,但對於陳後主而言,南北朝的皇位更替,以及前朝皇族的悲慘結局,都是幾十年前才發生過的事,印象深刻。

在這種背景下,陳後主如果能逃,他肯定早就逃了,不會在皇宮等死。

可直到敵軍入城,陳後主卻依然留在皇宮,說明他要麼沒能逃掉,要麼不想逃。

但不管是哪種可能,此時的陳後主,估計早已經絕望了。又何必玩一出「三人藏井」的騷操作,惹人恥笑呢?

最容易被人記住的橋段,永遠都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甚至是離奇且驚悚的。

請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喜歡的電影、電視劇、小說、漫畫,哪個不是這樣?

只不過在隋朝時期,有人用類似的方式來寫歷史細節,然後不幸流傳下來而已。

不過事情的後續發展,並沒有像陳後主所預料的那樣走,他並沒有被殺,而是被帶回了隋都長安。

據說,是陳後主向楊堅求饒,希望能獲得一官半職,度過殘生。

這種沒什麼用的棋子,該不該留下呢?或許楊堅的第一反應是不留,但很快就改主意了。

大家別忘了,楊堅是篡位奪權,而且篡的還是自己女婿的位,不好說也不好聽。

陳後主這種沒有威脅的亡國之君,如果能在大隋王朝獲得厚待,豈不是彰顯了楊堅大帝的寬仁?

想通之後,立刻行動。

楊堅先是在長安為陳後主修建宅邸,並親自監工;

當楊堅聽說陳後主沉湎於酒色的時候,還非常痛心地去勸導,希望他不要這樣糟蹋身體。

大多數人看到這樣的場景,恐怕都會忍不住說一聲:「楊堅已經做得非常好了,是陳後主自己爛泥扶不上牆。」

住在長安的陳後主,確實是一灘爛泥,這一點無可否認,但我總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感覺。

一個國破家亡的人,卻只能寄人籬下,過著看似舒適的生活。

陳後主每天醒來,看到陌生的環境,他會想些什麼呢?

故鄉一水隔,風煙兩岸通。望極清液里,思盡白雲中。

這是陳後主被俘之後的詩作,可能也是他的絕筆之作,思鄉之情撲面而來。

在這種環境中生活的人,除了醉生夢死之外,他還能做什麼呢?

陳後主或許是一位失職的皇帝,但南陳的滅亡,與陳後主的關係並不大。

在他們開國皇帝陳霸先的時代,南陳就只是一個偏安於東南一隅的區域性國家,巴蜀、荊楚等戰略要地,和南陳毫無關聯。

在後續幾位皇帝執政時期,南陳又逐步退守長江,並失去了淮南等地,越來越無險可守,形勢越來越危險。

都說南北朝中的南朝是宋、齊、梁、陳,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南陳都無法與宋、齊、梁三朝相提並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