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幼兒園搶不著娃了?日韓的劇情,提前在我們身上上演了

樓市新觀 發佈 2023-11-24T16:40:28.604550+00:00

新一屆幼兒園招生又開始了,但今年的情況好像不太樂觀。一些專家預計5-10年後才會發生的現象,今年提前上演了——今年夏天,很多幼兒園搶不著娃了。

新一屆幼兒園招生又開始了,但今年的情況好像不太樂觀。一些專家預計5-10年後才會發生的現象,今年提前上演了——今年夏天,很多幼兒園搶不著娃了。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我家周邊有7個幼兒園,5個公辦,2個私立。昨天開啟第一輪報名,今天是第二輪報名結束。

我得到的消息是,其中兩個口碑較好的公辦幼兒園,名額已經招滿,但和去年相比,報名人數銳減30%-40%。其它5個幼兒園,比較難堪,均預計開4個小班,目前只報了2個班不到。

其中兩位園長表示,想維持去年的狀態很難,今年秋季小班大概率會減少1-2個。一個班的人數在30人左右,5個幼兒園今年少了大約300個孩子。

另據我在幼兒園工作的朋友介紹,事實上,早在兩個月前,幼兒園的「搶娃大戰」就已經打響了。

往年擠破頭的幼兒園,今年顯著降低門檻,比如一些「特供型」幼兒園,也開始面向社會招生——以前只對單位內部招生的央企幼兒園,如今也開始擴大招生範圍,不再硬性規定家長必須為本單位職工。

再比如劃片區入學的幼兒園,也甩開了戶籍、住房等苛刻的條件限制,並提前主動給家長打電話,邀請入園。

壓力最大的其實是民辦幼兒園,因為經營成本高,為了搶娃,放出了很多大招,比如老帶新減免學費,比如報名就送課程等。

需要說明的是,我所在城市常住人口接近千萬,我家所處位置也比較靠近市中心,人口較密集。換句話說,幼兒園的本地生源一直較穩定,但像今年這樣驟減近半的情形還是頭次出現。

此前,《財經雜誌》已經報導,武漢、北京、南京等地的幼兒園均已經感受到生源危機了——武漢某幼兒園園長表示,即將畢業100人,目前只招到40人,原計劃開4個小班,照目前的趨勢,開2個小班人都湊不夠。

可想而知,那些人煙稀少的新區以及人口流出的低能級城市,「幼兒園搶不到娃」的情況有多嚴重。

事實上,從近三年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幼兒不夠不是僅存於某幾個城市的問題,而是全國皆如此。

2015-2020年的6年間,每年仍然有50萬—200萬的在園幼兒增量,而近三年已出現連續兩年下滑:2021年減少13.05萬,2022年減少177.66萬。

要知道,今年入園的是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出生的孩子,對應看這兩年的出生人口,不難發現問題確實足夠嚴重:2020年的出生人口比2019年減少了265萬,這些都是幼兒園「消失的生源」。

且這種情況未來幾年將更嚴重,這張歷年出生人口走勢圖,大家一看便知。尤其是2022年,全國出生人口暴降至956萬,首次負增長,而新生兒的減少,最先衝擊的就是學前教育。

一句話:幼兒不夠,多米諾效應開始發生。

首先,當孩子減少,面臨生存困境的幼兒園會被關停。而第一批倒下的,毫無疑問是普惠性民辦園。(中國目前幼兒園主要有三類:公辦園、普惠性民辦園和非普惠性民辦園)

看一組數據:2022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較前一年減少約5600所,這是200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

影響當然不只局限於此。因為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就遞增到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上了。換句話說,6年後的小學、12年後的初中、15年後的高中,甚至是18年後的大學,都將面臨招生狂跌的局面。

據預測,如果不改善生育率,到2040年參加高考的人數或將降至不到600萬。

而這一切最終都要蔓延到就業市場。

更重要的是,今年只是開始,按照網上流傳的話說,「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其次,老師日子不好過。幼兒減少,幼兒園迎來關停潮,老師們的就業壓力無疑加大了——卷得會更激烈,考核會更嚴格。究其內在,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尤其是臨聘的,可能來不及思考,就會面臨失業。

影響的當然不僅僅是幼兒園老師的飯碗,還有小學和中學教師的。專家預測,未來10年,全國將有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過剩。

再者,涉及到資源再利用的問題。

2018年學前深改以後,為了完成5080的目標,全國開始大量改擴建公辦園。有的街道上之前只有兩所公辦園,後來增加到了十幾所。一些以投資、度假為目的樓盤,也要配套幼兒園。甚至在偏遠農村地區,一個村鎮都要建設一個公辦園。

從「供不應求」到「供過於求」,很多地方還沒來得及慶功,就不得不考慮關停的幼兒園再利用的問題了。

目前全國正在探索的模式是,幼兒園轉託育中心。即將多餘的學位轉為托位,接收2—3歲的孩子入園托育。

個人的理解是,宏觀規劃不到位,其結果往往是很多事情走極端,這個結果我們要認。

事實上,這也是我們對人口問題過度自信的代價,比如我們的人口學會會長,2014年曾發表論文揚言,全面放開二胎,我國一年將出生4995萬人,可實際大家都知道了。

當然,還有大家最關心的,學區房奏響輓歌。倒不是說以後沒有學區概念了,而是說學區的光環會逐漸褪去,因為未來可能每個孩子都有高中上,都有大學上了。除了頭部搶得焦頭爛額外,其它人則會以平常心對待。

最後,隨著水源的變少,消費的需求也會跟著減少,房地產、汽車、手機、日用品、菸酒百貨、教培、月嫂、嬰幼兒產品等整個大消費的盤子萎縮是必然的。未來養老金收不抵支,也是大概率事件。

鐵錘今天聊幼兒園招生難隱現的問題,無意製造更多焦慮,而是實事求是闡述我們正面臨的種種現狀。

更何況,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已經明確表明了立場:這怎麼看都是好事一件。首先,對家長而言,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因為供過於求,意味著孩子入園不再難不再貴。不僅不用為搶學位發愁,還有了更多的選擇。

再者說,從「一位難求」到「一孩難求」,根本上將促進各類幼兒園進入良性競爭。這意味著我國學前教育的整體質量將會大幅提升。

有人可能會問,難道就沒有辦法逆轉這種趨勢嗎?

我的回答是,沒有。

事實上,我們今天所經歷的一切,不過是把鄰居日本和韓國早幾年就發生的劇情,重新演了一遍。

正如我一貫所言,東亞三卷王中日韓在少子化方面,真的是難兄難弟:日本跑得最早,韓國跑得最遠,我們則跑得最快。

在生育方面,東亞三國似乎在比爛,你不生,我也不生。

先說日本。

日本的少子化現象開始得最早。早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就步入少子化時代了,也發生過與中國當下同樣的事情,近年來更甚。

2022年,日本總人口1.27億,連續12年減少。此外,日本新生兒數量連續16年低於死亡人口數量。

日本也出台了各種措施試圖挽救生育率。事實上,日本還是東亞各國生育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但即便如此,日本的低生育率問題,仍然無法挽回。

從「昭和男兒」到「平成廢宅」,再到「令和偽娘」,日本年輕人的生活、生育、婚戀觀念早就發生顛覆性變化。這是經濟、人口結構、老齡化、年輕人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等集體作用的結果。

不過,目前來看,日本的生育率卻是東亞三國中表現最好的。2022年末日本總和生育率1.26,我們是1.07,韓國今年一季度降至0.78,全球倒數第一。

受此影響,過去10年,日本的學校累計關閉了3535所。而2002年至2020年間,日本有近9000所學校永久關閉。

日本學者清水葉太郎甚至提議:把閒置的學校改為寺院和道觀。

再說韓國。

韓國在人口和生育方面,已經連續創了很多世界第一,不過是倒數。中日韓三國中,韓國的生育氛圍是最差的。

韓國出生率呈斷崖式下跌,學校「倒閉潮」正在從地方蔓延至首都圈地區,學生人數未達招生計劃的中小學近3年間增長11%。截至去年,韓國6200所小學中,共有587所人數未達標。

此外,各界預測目前維持在113萬名左右的首爾學齡人口或於2040年跌至66萬名,預計首爾中小學「多米諾式」關停潮將成為現實。

從日韓來看,如此規模的人口減少,對經濟的衝擊是巨大的,對養老金體系的危害同樣嚴重

。尤其是日本,額外疊了老齡化太嚴重、年輕人擺爛太嚴重的buff,其經濟一直處於很絕望的狀態。

複述日韓的問題,並非是為了放大我們的焦慮,而是想從中尋摸到可供參考的解決之道。

然而,日韓的經驗表明,更多的政府支持並不總是能保證更多的嬰兒。更何況日韓是發達國家,而我們是發展中國家,這決定了我們在生育層面的資金返還能力,是明顯落後於他們的。疊加我們還可能面臨更為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所以實際上留給我們思考應對的時間不多了。

但好在我們有人口基數大的優勢。

有人給出了最優解,把關閉的幼兒園改造成養老院,非常合適。

而我選擇相信後人的智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