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熱浪來襲,當心熱射病!專家提醒:出現這些重度中暑症狀要及時送醫

南寧晚報 發佈 2023-11-24T17:11:32.947083+00:00

近日,國家疾控局特制定《高溫熱浪公眾健康防護指南》,指導公眾科學防護,預防和降低高溫熱浪對人群的健康危害。記者從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醫科大一附院)了解到,2022年6月,醫科大一附院在3日內收治兩名熱射病患者。

近日,國家疾控局特制定《高溫熱浪公眾健康防護指南》,指導公眾科學防護,預防和降低高溫熱浪對人群的健康危害。記者從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醫科大一附院)了解到,2022年6月,醫科大一附院在3日內收治兩名熱射病患者。醫學專家表示,熱射病是最為嚴重的中暑臨床類型,當體溫超過42℃時,病死率高達80%以上。天氣炎熱,謹防熱射病。

夏季高溫熱浪發生時,人們謹防重度中暑

高溫熱浪會引起熱相關疾病

為保護公眾健康,針對我國夏季高溫熱浪引發的健康問題,提出人群健康風險干預措施和建議,指導公眾科學防護,預防和降低高溫熱浪對人群的健康危害,特制定《高溫熱浪公眾健康防護指南》。本指南適用於夏季高溫熱浪發生時的公眾健康防護,公眾宜學習高溫熱浪與健康相關的基礎知識,了解高溫熱浪健康防護的基本理念,採取高溫熱浪健康防護措施

《高溫熱浪等級》(GB/T 29457—2012)將高溫熱浪定義為氣溫高、濕度大且持續時間較長,使人體感覺不舒適,並可能威脅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加能源消耗、影響社會生產活動的天氣過程。

高溫熱浪可直接引起熱疹、熱水腫、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等熱相關疾病。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三種不同臨床表現

高溫熱浪可加劇循環、呼吸、泌尿及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發展,引起心臟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發作;引發嚴重肺部疾病;造成腎功能急性下降,嚴重時導致腎衰竭;還可引起精神與行為障礙,引發認知障礙、焦慮、抑鬱等系列精神疾患,進而導致事故傷亡事件增加。高溫熱浪期間過多暴露於高強度紫外線輻射,還會對皮膚和眼睛產生不良影響。

三類重點人群要強自身健康防護

《高溫熱浪公眾健康防護指南》指出,高溫熱浪健康防護的重點人群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敏感人群,如兒童、孕婦、老年人等人群;第二類為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如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精神與行為障礙、腎臟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第三類為戶外作業人員,如農民、建築工人、環衛工人、快遞員等人員。

在地表溫度超過70℃的景區,一定要加強防護措施

一般人群防護措施為保持室內環境涼爽,少室外高溫暴露,關注身體健康。外出時可隨身攜帶解暑藥品,一旦出現中暑,可用所帶藥品緩解症狀。若不適症狀持續存在,應及時就醫。若出現皮膚灼熱、意識模糊、激動、言語不清、易怒、譫妄、抽搐和(或)昏迷,即刻就醫或呼叫救護車,同時立即在陰涼處休息,將降溫用品放在頸部、腋窩和腹股溝降溫,並測量體溫,保持通風。

重點人群在做好一般人群防護措施的基礎上,還需要根據下述措施建議加強自身健康防護。敏感人群儘量避開高溫,避免劇烈活動;保證水分充足,適當補充含有電解質的飲品,避免飲用含糖量過多的飲品;獨居老人宜每天探望,並將聯繫方式留給鄰居或社區。

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要及時補充水分。減少運動,若必須鍛鍊,儘可能安排在一天中較涼爽的時間;適當補充電解質;與家人和鄰里保持聯繫,及時獲取他人的幫助與照顧。

戶外作業人員除了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要保持涼爽,合理安排戶外作業時間,預防職業性中暑,並做好定期健康體檢。

體溫超過42℃,熱射病屬於重度中暑

隨著「龍舟水」退去,南寧的氣溫又開始逐日高升。醫科大一附院專家表示,熱射病是最為嚴重的中暑類型,當體溫超過42℃時,病死率高達80%以上。

2022年6月,該院在3天內收治了2例熱射病患者。6月3日,從外院緊急轉入一名17歲熱射病患者。據介紹,小東(化名)在工地實習,暴曬作業後出現頭暈、乏力,隨後又出現抽搐、意識不清等症狀。塗抹風油精、口服藿香正氣液後,工友將其送醫。隨後,小東從當地衛生院、當地醫院一路轉送至醫科大一附院急診科。整個過程中,小東還出現了狂躁、亂喊、反覆發熱等症狀,體溫最高時達到41℃。急診科以熱射病、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收治入院。

同年6月5日6時30分左右,南寧一名男子吳某(化姓)在戶外跑步後出現意識障礙、呼之不應、疼痛刺激無反應等症狀。旁人立即按壓人中,吳某仍神志不清,隨後120將其緊急轉運至醫科大一附院急診科。考慮到熱射病可能,急診科立即予以補液、物理降溫、降顱壓等對症支持治療。當晚7時30分左右,吳某神志清醒,對答切題,但仍無法回憶事情經過,仍有發熱現象,最高達38.5℃。後經重症醫學科一病區、全科醫學科接連救治後出院。

熱射病致死率高、後遺症大

醫科大一附院急診科王威教授介紹,中暑是一種致命性高的急危重症之一,而熱射病是最為嚴重的中暑臨床類型,病死率為40%至50%。有20%至40%的熱射病患者會留下神經系統損害後遺症。

王威提醒,因缺乏特徵性的徵兆,輕型中暑與熱射病的早期難以鑑別。在長期高溫環境下出現頭昏、心慌、噁心、嘔吐、肢體抽搐等中暑症狀後,若經自行處理仍無法緩解,建議及早就醫。

王威提醒,處理中暑應避免誤區,出現症狀後立即進入密閉空調房,或全身尤其是心臟部位塗抹酒精、敷冰塊或浸泡冷水等都不可取,都會導致全身皮膚毛孔劇烈收縮,阻礙毛孔正常排汗散熱,反而加重病情,甚至進展成熱射病。

■科普小知識

中暑患者的救護方法:

立即將患者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

讓患者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鬆開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衣服。

儘快降溫,體溫降至38℃左右為宜。若條件允許,可在額頭、腋窩、腹股溝、膕窩敷冰塊或塗擦酒精、風油精等以散熱降溫。

適當飲用涼的淡鹽水,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液等解暑藥物。切勿一次性大量飲水,應採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

意識清醒的患者或經過降溫清醒的輕型患者可前往醫院就診。

對於重症中暑患者,需立即撥打120電話,求助醫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

特別提醒:處理中暑應避免誤區,出現症狀後立即進入密閉空調房,或全身尤其是心臟部位塗抹酒精、敷冰塊或浸泡冷水等措施都不可取,這些錯誤的方法會導致全身皮膚毛孔劇烈收縮,阻礙毛孔正常排汗散熱,反而加重病情,甚至進展成熱射病。

■指導專家

王威(醫院供圖)

王威,醫學博士、教授、博士與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著名蛇傷與中毒急救專家,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廣西醫療衛生重點學科急診醫學學科帶頭人,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蛇傷防治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急救醫學分會常務理事、廣西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主任委員、廣西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主任委員。執筆編寫《2018年中國蛇傷救治專家共識》《蛇咬傷救治規範(2019團體標準》以及國家規範《常見動物致傷(蛇咬傷)診療規範(2021年版)》。

來源 | 南寧晚報·南寧寶客戶端 記者 葉禎 文/圖

編輯 | 徐雪凝

校對 | 李冬莉

審核 | 農春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