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濤:二戰以來歐美學界的大西洋史研究

中國學派 發佈 2023-11-26T18:26:18.494189+00: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3年第1期P77—P78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原題《二戰以來歐美學界大西洋史的研究路徑和發展趨勢》,摘自《世界歷史》2022年3期,周學軍摘21世紀以來,歐美史學界對大西洋史學的發展前景莫衷一是。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3年第1期P77—P78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原題《二戰以來歐美學界大西洋史的研究路徑和發展趨勢》,摘自《世界歷史》2022年3期,周學軍摘

21世紀以來,歐美史學界對大西洋史學的發展前景莫衷一是。本文主要考察20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大西洋史的發展脈絡、研究路徑及其反思和轉向。

20世紀初,在歷史學這門學科之外,有利的外部條件鼓勵著歐美歷史學家反思傳統的帝國史觀和民族國家史觀的不足。歐美歷史學家突破民族國家史觀和帝國史觀的敘事框架,從跨大西洋的政治聯盟來闡釋近代以來歐洲和美國的政治、歷史、社會習俗和文化傳統。在大西洋史學興起之前,歐美史學界已對大西洋世界的歷史進行研究。二戰後,歐美史學家共同推動了大西洋史研究的興起。雖然研究大西洋的史學專著相繼問世,但歐美史學界並未把大西洋史當作一個新興的研究分支。大西洋共同體意識的興起對於大西洋史研究的興起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在歷史學學科內部,幾個重要因素直接推動了大西洋史研究在歐美史學界的興起。

在大西洋史研究的興起過程中,伯納德·貝林是重要的先驅人物之一。受布羅代爾的地中海史研究的啟發,貝林嘗試探索大西洋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題。

在研究方法上,貝林主張從動態的而非靜態的視角研究大西洋世界的歷史。受布羅代爾地中海史研究的啟發,貝林把大西洋世界視為一個整體。在研究17世紀的大西洋貿易時,他指出,英國、法國、荷蘭等傳統歐洲殖民帝國與美洲之間建立的大西洋貿易網絡促進了「新舊大陸」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此外,他強調大西洋世界是一個密切聯繫的區域性整體,且是不斷變化的。貝林還研究了17世紀英屬北美新英格蘭商人的大西洋貿易。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他把研究興趣轉向美國革命時期的政治思想史,並分析政治思想在大西洋世界中的傳播。貝林和其他研究政治觀念在大西洋世界中傳播的學者直接推動了共和主義在歐美史學界的復興。在他的推動下,大西洋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題逐漸變得清晰起來。他對大西洋史的初步探索為大西洋史在歐美史學界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中期,大西洋史學進一步發展壯大,並吸引更多歷史學家從事相應的研究。鄧恩和格林在大西洋史研究領域不僅出版了不少有影響力的學術專著和論文,而且培養了一批才華橫溢的大西洋史學家。在他們的指引下,越來越多的青年歷史學人把大西洋史當作自己的研究領域。80年代,大西洋史領域的著述在歐美史學界不斷湧現。

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中期,貝林嘗試把研究興趣轉向美國早期史領域的移民史,試圖探討美國革命前夕英國移民前往北美13個殖民地的經歷。他把英國國內以倫敦和其他大城市為中心的城鎮當作中心地區,把北美殖民地當作歐洲大城市在「新大陸」的延伸。不過,這種中心—邊緣模式的研究方法存在明顯的不足,因為它只分析了英帝國中心的政治、經濟、社會和人口變化如何影響英帝國國內的人民。在從事移民史研究的過程中,貝林在哈佛大學歷史系定期組織「大西洋世界的歷史」研討班,鼓勵更多青年歷史學家從事大西洋史研究。1995年到2010年,在貝林的主持下,該研討班不斷擴大影響力,進一步推動歐美史學界的大西洋史研究。與此同時,貝林繼續探索移民史。在研究方法上,他不再堅持中心—邊緣的英帝國歷史敘事。通過採用大西洋視角,他試圖把非洲、西歐、加勒比海地區、拉丁美洲和北美洲結合在一起,進而突破以英帝國為中心的歷史敘事方式。但是,貝林所倡導的大西洋史依舊是以盎格魯—美洲世界為中心的。

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大西洋史學逐漸走向繁榮,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大西洋史的研究路徑變得更加具體。其次,大西洋史的研究主題不斷擴大,在地理空間上不斷拓展。最後,大西洋史逐漸成為歐美史學界的一個新分支,而且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紛紛開設大西洋史的課程,設立相關的研究項目。

儘管如此,大西洋史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相關研究成果主要圍繞英國大西洋世界展開,說明歐美歷史學家在批判民族國家和帝國史學敘事的同時,並沒有完全拋棄帝國和民族國家的研究視角。在研究主體上,大部分學者以歐洲人為中心,忽視了非洲人和土著印第安人等其他族群的學者在大西洋世界中的主體性。

當大西洋史研究繁榮發展時,歐美史學家開始對它提出質疑和批評,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大西洋世界既不是一個連貫的整體,也不是一個真實的統一體。第二,大西洋史學家人為地割裂了大西洋與其他海洋之間的聯繫,而大西洋從來就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海洋。第三,大西洋史是帝國史的偽裝,只不過它比傳統的帝國史或民族國家史更能讓歐美歷史學家接受。第四,研究美洲印第安人的學者認為大西洋史過於強調沿海地區的人們與大西洋世界的聯繫,卻忽視了美洲內陸上生活的印第安人與大西洋世界的聯繫。第五,許多研究大西洋世界的論文和專著過於強調區域之間的跨大西洋聯繫,卻忽視了這些聯繫對各個區域內部歷史的影響。

2006年10月,《威廉和瑪麗季刊》組織了一場圓桌討論會,反思大西洋史學的不足和研究前景。2009年,美國史學界出版了兩本反思和批判大西洋史研究的論文集,一本是由貝林主編的《大西洋史的迴響:潛在結構與思想潮流》,另一本是由格林和菲利普·摩根共同主編的《大西洋史:一種批判性的評價》。貝林為前者撰寫了導論,闡述他對大西洋史研究的深刻反思。在研究方法上,該書吸收了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並對某些傳統的研究主題進行更深刻的闡釋。在研究主題上,該書探討了一些不太為先前研究所關注的主題。該書的出版,說明大西洋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走向更加深入。需要指出的是,該書對大西洋史學的反思依然存在局限。

與此相比,《大西洋史:一種批判性的評價》討論了以民族國家和帝國為中心的大西洋世界。不過,該書的研究重心依然是歐洲與大西洋之間的聯繫。此外,該書還嘗試討論大西洋史與陸地史、半球史和全球史之間的關係。一方面,大西洋史與陸地史、半球史和全球史在爭奪歷史書寫的主導權;另一方面,大西洋史與陸地史、半球史和全球史互為補充。

該書的出版說明大西洋史研究存在諸多問題。其一,雖然一些歐美大西洋史學家對傳統的以帝國或民族國家為中心的歷史敘事模式進行強烈批評,但部分學者仍然不願拋棄傳統的歷史敘述方式。其二,大西洋史學家主張擴大大西洋史的內涵,拓展大西洋世界與其他海洋之間的聯繫。但是,收錄在這本論文集中的論文在這方面乏善可陳。其三,大西洋史學家試圖突破歐洲中心論的歷史書寫,但研究重心依舊集中在西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歷經反思和批判之後,歐美大西洋史學家嘗試進一步推動相關研究。大西洋史學開始發生重大轉向,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倡導研究大西洋與其他海洋之間的聯繫,積極推動跨洋史研究。越來越多的歐美大西洋史學家不再把大西洋世界視為一個封閉的地理區域,而嘗試把大西洋與印度洋或其他海洋之間的聯繫整合在一起。其次,主張把大西洋世界的歷史置於全球視野下進行研究,以彌補大西洋視角的不足。再次,堅持半球取向,並嘗試把南半球和北半球之間的歷史整合起來。另外,大西洋史研究主張把海洋史和陸地史結合在一起。跨洋取向、陸地取向、半球取向、全球取向的流行,為大西洋史學重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後,在研究方法上,阿米蒂奇提出了三種補充性的研究路徑,為大西洋史學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這三種研究路徑分別是亞區域或次級區域的大西洋史、海底的大西洋史和超區域的大西洋史。這三種研究路徑的提出有助於拓展大西洋史的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發生重大轉變後,大西洋史學依然充滿生機。

20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初,大西洋史研究對布羅代爾所倡導的地中海史進行了借鑑和批判,並在歐美史學界迅速發展壯大,但這種史學思潮存在明顯的局限。自21世紀初以來,受全球史和跨國史的衝擊和影響,歐美史學家對大西洋史進行調整,試圖使其重新煥發活力。儘管研究地域存在差別,但大西洋史可以與帝國史、民族國家史和全球史形成互補,彌補後三種史學的不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