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你了解嗎?

順慶發佈 發佈 2023-11-26T18:44:24.986588+00:00

南充晚報「北湖裡有很多福壽螺產的卵……」近日,市民陳女士向本報新聞熱線2225777反映,她在北湖公園遊玩時,發現湖中部分水生植物莖稈上長出了「粉紅桑葚」——福壽螺產的卵塊,福壽螺是外來入侵物種,希望公園管理方及時、有效治理。

南充晚報

「北湖裡有很多福壽螺產的卵……」近日,市民陳女士向本報新聞熱線2225777反映,她在北湖公園遊玩時,發現湖中部分水生植物莖稈上長出了「粉紅桑葚」——福壽螺產的卵塊,福壽螺是外來入侵物種,希望公園管理方及時、有效治理。

北湖「長」出一顆顆「粉紅桑葚」

6月25日上午,記者沿北湖走訪,看到湖中栽有大量香蒲、鳶尾等水生植物,部分露出水面的莖稈上,分別附著一大塊粉紅色、形似紡錘體的顆粒團塊,好似粉紅色的桑葚。繞著湖走了一圈,記者至少發現了30多顆「粉紅桑葚」。

福壽螺卵塊

記者通過手機「掃物識別」以及比對權威媒體刊發的照片,確定「粉紅桑葚」就是陳女士所說的福壽螺產的卵塊。

據了解,福壽螺是外來入侵物種,體內有大量寄生蟲,即便經過高溫烹飪,福壽螺體內的寄生蟲依然可能存活。一旦這些寄生蟲進入人體,會破壞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輕則發燒、腹瀉,重則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一位遊園的市民也跟著記者一同尋找「粉紅桑葚」。他告訴記者,幾年前自己便發現北湖內有福壽螺,並且向公園管理部門反映過,但不知為何福壽螺未被徹底滅絕。

人工打撈控制福壽螺數量

記者從北湖公園服務中心了解到,北湖水域的生態環境從2022年起,由一家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維護。

「我們一直在治理北湖內的福壽螺,為避免污染北湖生態,未採用藥物治理,主要靠人工治理。」該公司項目經理劉鑫表示,福壽螺繁殖力極強,如果不治理,一根莖稈上可能就有10餘個卵塊,整個北湖可能滿眼都是「粉紅桑葚」。

劉鑫推測,幾年前北湖公園改造時,從別處移栽來的水生植物根部淤泥中帶有福壽螺,由此導致福壽螺在北湖安家落戶。

劉鑫介紹,在北湖發現福壽螺後,打撈人員每天都會清理潛在湖底的福壽螺及附著在水生植物莖稈上的福壽螺卵塊,但福壽螺每天只在早晚氣溫較低時浮出水面產卵,頭天清理完後,第二天水面又會出現福壽螺卵,很難徹底滅絕,但能控制福壽螺數量。

打撈人員清理福壽螺卵塊

不多時,打撈人員開著小船,手持撈網,開始打撈湖底福壽螺,清除水生植物莖稈上的卵塊。清除過程中,部分卵塊掉入水中,無法被徹底清理。劉鑫介紹,福壽螺卵只有在岸上且陽光充足情況下孵化,掉入水中後無法孵化。隨後,打撈人員將福壽螺敲碎,噴上消毒劑後連同卵塊一道掩埋在了土裡。

打撈的福壽螺

北湖中的福壽螺難以滅絕,天長日久,會不會擴散到別的區域?劉鑫表示,福壽螺習性決定了其無法靠自身力量離開北湖,除非人為干預。劉鑫為此提醒廣大市民,遊園期間千萬別把玩福壽螺及所產的卵,更不能將其帶走,以免自身受到傷害和福壽螺擴散。

延伸閱讀

作為食用螺被引入中國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雜草與外來生物入侵研究室副主任褚世海介紹,福壽螺原產於南美洲,20世紀80年代作為食用螺被引入中國。但後來因其口味不佳並攜帶寄生蟲,市場接受度低,被養殖戶棄養。隨後,福壽螺憑藉其「能游」又「能爬」、「能生」又「能吃」的特長,迅速擴散到江河、湖泊、稻田等水環境。

體內寄生蟲較多不建議食用

專家不建議食用福壽螺,更不建議養殖、售賣。

褚世海說,福壽螺體內寄生蟲較多,約10%至20%的福壽螺攜帶有廣州管圓線蟲,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極易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病,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褚世海指出,目前針對福壽螺還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簡易安全、成本低廉的治理措施,還是以人工撿螺、剷除螺卵、集中搗毀、深埋處理和使用藥劑滅殺等方式為主。(據新華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