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燒光30億:賤賣資產、徹底涼了

鉛筆道 發佈 2023-11-27T13:49:59.023925+00:00

Zume成立於2015年,它最開始的模式聽起來有點「腦洞大開」:你點了它家披薩,它不是在店裡給你做好,讓外賣員送過去,而是接到你的單子後,在車間裡用機械手臂將奶酪、配料撒在生麵餅上,裝上送餐車,在送餐路上用車載機器人把披薩烤好。

傲慢的VC用不成熟技術挑戰成熟行業慘遭失敗的犧牲品。

鉛筆道作者丨惜文


死了還要被拉出來鞭屍,這可能是創業公司最難堪的結局。


用機器人做披薩的外賣公司Zume上月停業、本月29號打包拍賣資產。由於曾被軟銀投資3.75億美元,最近軟銀業績疲軟、頻繁裁員,已經掛掉的Zume總被拎出來當作軟銀業務不精、看走眼的樣本。


Zume成立於2015年,它最開始的模式聽起來有點「腦洞大開」:你點了它家披薩,它不是在店裡給你做好,讓外賣員送過去,而是接到你的單子後,在車間裡用機械手臂將奶酪、配料撒在生麵餅上,裝上送餐車,在送餐路上用車載機器人把披薩烤好。


由於路途不免顛簸,原料經常灑出來,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這個問題遲遲無法解決,後來就改在食品車間裡用機器人做好生餅,裝一批生餅在車上,車停在不同街區,接單烤熟,再用摩托或電動車配送。


Zume創始人加德(Alex Garde)把自己公司跟特斯拉、亞馬遜相提並論——它們都大量使用機器人來降低成本。加德預計,每年會有幾億美元的收入,並希望能「占領價值97億美元的比薩配送產業」。


Zume先後融了 4.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最大一筆是來自軟銀的3.75億美元——估值22.5億美元。


Zume拿了這些錢,不停地搞技術研發,比如監測披薩交付給顧客時的傳感器。


幾年下來,錢花了不少,卻沒怎麼進帳——2019年不到100萬美元。同樣是創業公司、同樣賣披薩,2019年達美樂光在中國就有8.36億元收入。


2020年年初,Zume徹底轉型了,不做披薩,裁掉500多人,收購了一家做可循環利用包裝的公司,「用竹子、小麥做食品包裝盒」。當然,啥也沒鼓搗出來。到今年6月,資不抵債、清算了。


清算之後的Zume反而得到了它應有的角色,就像《國產凌凌漆》裡的羅家英老師——被人研究。


Zume被看作是資本過剩年代,VC瞎投的典型案例:軟銀花了巨額資金支持創業公司去探索一個目前根本不存在的市場;也是傲慢的VC用不成熟技術挑戰成熟行業慘遭失敗的犧牲品。


而創始人加德認為,Zume的倒下拜外部因素所賜,一是持續融資失敗,二是疫情導致經濟下滑。


有人分析,如果Zume成為一家純粹的餐飲機器人公司,是否能活得更久?公允地說,Zume在餐飲機器人及廚房自動化的探索中已經是走得最前的公司了。


一位已經離職做投資的餐飲機器人公司CEO則給出他的答案:包裝成智能餐飲公司是Zume能拿到錢的唯一一條路。如果一開始就定位為餐飲機器人公司,壓根融不到資。許多規模較大、資金雄厚的VC,看都不看這種硬體企業。而且你做出來,你賣給誰?


而且後廚智能技術離成熟還很遠,如果不能實打實地保證出降本幅度,精明的餐廳老闆不可能為這些金屬疙瘩買單。就像麥當勞CEO說的,現階段,機器人適合出現在新聞里,不適合出現在廚房裡。


儘管協作式機器人(cobots)在生產線、物流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隨著Zume的倒下,證明其在在攻克廚房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於Zume的失敗,業界還有一種看法:你不能同時踩上兩條很燒錢的船。無論是智慧機器人還是餐飲,都需要持續融資來支撐,一旦融資斷了,就是公司倒下的那天。


Zume的做餅機器人、帶烤箱和GPS的餐車都是燒錢的玩意,同時還要花錢打品牌來和其他早已成名的披薩店來搶客戶。傳統披薩店,早就試出了成本最低的送餐方式、也早就建立了品牌,你的陌生賽道是別人的成熟賽道,這仗怎麼打?Zume發現做餅這路行不通,轉型去做生物包裝盒——生物製品,這就更奇怪了,本就擠滿了創業者,又是燒錢的賽道,這回讓誰來都不好使了。


矽谷最不缺就是不信邪的創業者。曾經在SpaceX為火箭設計電池的工程師本森·蔡(Benson Tsai)創辦了一家跟Zume類似的「恆星披薩」(Stellar Pizza),團隊也主要是火箭工程師,已累計融資了2250萬美元。目前來看,恆星披薩也遇到了Zume一樣的問題:機器人要出產質量恆定的披薩並不容易。而這在達美樂、必勝客,16歲來兼職的孩子教一段就能學會。傳統市場和商業模式,不是那麼好顛覆的。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封面圖來自微信圖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