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想吃紅燒肉,要從養豬做起,發展傳感器儀器技術意義非凡

傳感器專家網 發佈 2023-11-29T11:18:24.992898+00:00

1997年12月《科學中國人》「院士講壇」欄目中刊登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先生在老教授老專家為科教興國作貢獻匯報會上的發言,王大珩曾說:「我們想吃紅燒肉,要從養豬做起。」 強調國產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1997年12月《科學中國人》「院士講壇」欄目中刊登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先生在老教授老專家為科教興國作貢獻匯報會上的發言,王大珩曾說:「我們想吃紅燒肉,要從養豬做起。」 強調國產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該發言主題為《巨龍的眼睛——資訊時代的儀器》,提出「儀器的發展趨勢是組件化。這樣一來,儀器功能就更多地體現在敏感元件或傳感器方面。」「儀器儀表科研與工業在實現國民經濟的兩個轉變和貫徹兩個國策(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中,都有著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等觀點,認為我國應高度重視儀器及傳感器的發展。

王大珩先生在25年前的發言時至今日依然意義非凡,本篇重新將文章發出,供大家學習參考。

專家檔案

王大珩,男,漢族,中共黨員,1915年2月出生,2011年7月去世,江蘇吳縣人,原名譽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他的領導下研製出第一台紅寶石雷射器和首台航天相機,主持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大型光測設備。1986年3月,他會同其他3名科學家提出「863」計劃建議並獲中央批准,成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面旗幟,促使發展高科技成為實現我國科技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1992年與其他學部委員倡議並促成建立中國工程院。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首屆「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


巨龍的眼睛——資訊時代的儀器

現在世界已進入信息化時代,亦即以物質手段擴展人的神經感知及腦力智力的時代。儀器的作用相當於人的感官和神經傳輸系統,它是智能行動的依據

在國民經濟的工業化與機城化的生產過程中,用於生產的機械正在逐步轉化為「生產者」。生產過程的擬人行為必然把生產中的神經官能,包括智能化,放在比機械更為主導的地位。這就如評價一個人的能力那樣,看他的頭腦聰敏與否比看其手足粗壯與否更為重要。

由此可知,隨著信意化時代的到來和興盛,儀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就更加重要了。發展我國儀器科研與工業,對於騰飛的經濟巨龍必然起到 「畫龍點睛」的作用。儀器是巨龍的眼睛。

儀器是一種信息工具,是一種傳遞事物變化信息的媒介,一般它是以量化的形式對需要測試的對象取得反映其變化的信息(利用傳感器),通過對信息的轉換處理,變成人們易於觀察檢讀以及對檢測對象變化進行分析的數據。在現代化過程中,有時又加上了智能化的成分,即有反饋或控制的作用,以保證生產正常有效地進行。

儀器的功能可以包括:(1)敏感檢測(信息源),(2)信息轉換和運算機制,(3) 信息顯示及反饋機制。因此,必須把儀器看做是信息化過程中基本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把它再看成是生產過程中的附屬品了。

在信息技術昌盛的時代,有關儀器中的信息轉換和顯示都分,與一般信息過程的技術(如計算機技術和光電顯示技術等)越來越接近,因此,儀器的發展趨勢是組件化。這樣一來,儀器功能就更多地體現在敏感元件或傳感器方面。儀器的後二種功能可採取標準的信息器件。根據不同測試的要求,傳感器的形式和原理是多種多樣的。一般要求它靈敏可靠體積小、反應快、多維檢測(動態)、環境適應性強、壽命長和攜帶方便。

儀器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可比喻為「畫龍點睛」,主要麥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儀器及自控手段裝備生產過程,可實現現代化技術改造,保證生產的規範化,保證生產的規範化,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2、儀器是科研工作中重要的現代化檢測手段,儀器技術的先進性代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前沿,也標誌著國家科技水平及其自主開發能力。

3、在產品質量評估與評證等有關法制實施工作中,儀器起著「物質法官」的作用。

4、作為信息工具的一個組成部分,儀器也是當今國際市場經濟競爭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5、從總體上看,儀器儀表科研與工業在實現國民經濟的兩個轉變和貫徹兩個國策(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中,都有著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按照我國現行工業體制,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儀器儀表似可分為以下幾類。

1、量大面廣的一般技術產品。其中包括:

(1)家用及生產生活用儀器儀表。如水錶、氣表、電錶、家用電器上用的儀表,照相機、旅遊望遠鏡,普通教學用顯微鏡、天平等;普通醫療衛生儀器(如血壓計、體溫表),一般電子測試儀器等。

(2)工業連續生產體系及分離生產中的在線檢測用通用儀器,工廠質量檢測通用儀器,這包括一般物質分析儀器、材料試驗儀器及溫度、壓力、流量等物理參數測量儀器等。

(3)專門產業專用儀器,如航空航天儀器,船用儀器,軍工儀器,「信息高速公路」用專門檢測儀器等。

(4)儀器儀表通用及專用元器件、材料。

2、高檔及貴重的科研或專用科學儀器。這類儀器裝備用於科研中心、高等院校、大醫院、計量檢測中心等,一般是用量不大,但高新技術含量大。

下面提出關於發展我國儀器儀表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1、關於應用量大面廣的儀器儀表產品,市場主要在國內,有能力時,也應去占領國際市場。其中如高級照相機,辦公設備,所要求的規範生產技術並不低,在工藝技術上也需要現代化技術改造才有競爭力。

2、目前機械部主要關心的是工業用儀表類和量大面廣的儀器的規模生產,地方工業又主要從事一般家用及生活用儀表和部分工業儀表。在規劃儀器儀表發展時,往往忽略了各專業產業部門對儀器儀表發展的需要。這種需要有的部門注意到了,如軍工都門、航天部門、核工業部門,而有的部門則還注意不夠,主要儀器還靠進口解決。應當強調,各專業部門都要從長遠發展考慮,把發展專業儀器儀表放在重要地位,爭取儀器設備用於專業技術的自主權。

3、鑑於儀器與信息技術的密切關係,機械部、電子部、郵電部、廣電部必須密切結合,特別是在元器件、材料及其工藝上要統籌合理地規劃安排,明確分工,加強協作。

4、對於需求量大、面廣、能形成市場的儀器儀表,應根據我國「放開一片」 的政策,採取對策,加快發展。在未解決其工業的幼稚性以前,應當適當加以扶植。

5、關於高檔科學儀器的發展,關係到國家的科學水平。我國有一定儀器技術科研水平,鼓勵不斷創新,應當採取「穩住一頭」的政策,培養穩定隊伍,面向重要需求,增加投入,解決儀器技術的關鍵和基本向題。

各部門的科技發展與產品發展規劃中,都應將儀器儀表及檢測關鍵技術與高檔儀器列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科技攻關等項目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經費,用來支持儀器儀表與測試技術的課題研究。

6、總之,不論是通用還是專用儀器儀表,我國生產部門,科研部門,管理部門都應將其發展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建議國家組成儀器儀表規劃協調小組,進行統籌規劃,協調安排。

高瞻遠矚

1951年,王大珩受命籌建中國科學院儀器館,傾注無數心血領導儀器館研製出了我國第一爐光學玻璃。此後,相繼研製出第一台電子顯微鏡,以及其他幾十個「第一台」的精密光學設備。在王大珩的帶領下,該館僅用數年時間就發展成為一個學科建制齊全的研究所,並成為「中國光學事業的搖籃」,填補了新中國在光學和儀器領域的空白。

先生對儀器儀表領域的貢獻絕不僅僅是這「無數個第一台」。

在他對儀器行業的建議里,無論是鼓勵國產儀器「出海」,還是呼籲相關部門重視儀器儀表的統籌規劃,還是要求穩定儀器科研隊伍,這些提議在現在看來,每一條都是我們國產儀器「必經的道路」。

甚至,在25年前先生就提到了近年來炙手可熱的「智能化」,真可謂是高瞻遠矚。

如先生所說,「我們想吃紅燒肉,要從養豬做起」。國產儀器的發展,不是簡單的組裝一台「機器」,而是要從每一個零部件的攻關做起,從每一位研發人才的培養做起,從每一項支持、鼓勵的政策做起。

您對本文有什麼看法?歡迎在傳感器專家網本內容底下留言討論,或在中國最大的傳感社區:傳感交流圈中進行交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