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師團是廢物嗎?為何日本今天還用它的番號,真相可不那麼簡單

浩然文史 發佈 2023-12-02T09:28:33.418889+00:00

抗日神劇里,日本兵都極其愚蠢,但歷史上真的有這麼滑稽的日本兵嗎?還真有過,那就是大阪第四師團,他們和死戰不退的日本兵不一樣,圓滑惜命、傷亡極低,完全不像一般的日本兵。


抗日神劇里,日本兵都極其愚蠢,但歷史上真的有這麼滑稽的日本兵嗎?還真有過,那就是大阪第四師團,他們和死戰不退的日本兵不一樣,圓滑惜命、傷亡極低,完全不像一般的日本兵。所以日本歷史學家關幸輔將其成為「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日本的陸軍編制中,能得到個位數番號的都是精銳的甲種師團,補給、軍火、士兵都是一流。今天的日本陸軍仍保留了第四師團這個番號。那大阪師團為何如此奇葩?

一、商販的基因

明治維新後,日本組建近代化軍隊,以地緣為紐帶,多將同鄉人變為同一軍隊。以大阪人為基礎,1888年編成了日本陸軍第四師團,所以也稱大阪師團。

大阪師團是日本最早的一批近代化軍隊,是甲種精銳師團,其軍火、補給都優先發放。但大阪這個地方,有點像廣州,自古就是日本的商貿重地、開放前沿,接觸外國文化,市民文化繁榮,商人子弟眾多。所以大阪師團成員多小市民、小商人出身,其頭腦極其聰明。換句話說,和飽受軍國主義教育洗腦的泥腿子農民不同,他們接觸的文化多,思想較為開放,軍國主義洗腦那套東西對他們荼毒較淺,反而對保性命、做生意情有獨鍾。


1888年成立的大阪師團,下轄4個聯隊,配置了最先進的軍火,是日本的絕對精銳。甲午戰爭中,大阪師團參加的多為占領地警戒任務,真正的大戰幾乎沒參加過。日俄戰爭時期,大阪師團的核心部隊第8聯隊參戰,屢戰屢敗,所以日本人稱其為「敗不怕的第8聯隊」。因其傷亡慘重,日俄戰爭後,大阪師團撤回日本整編,自此駐紮日本,直到1937年全面侵華前,都未外出。

二、在日本國內的「壯舉」

1933年日本國內發生了軍人闖紅燈事件,日本軍事歷史學家纐纈厚認為此事件是日本完成總體戰構建的重要因素,也是日本法西斯發展中的重要表現。

該事件的主角還是大阪師團。當年6月,大阪師團的二等兵松井在大阪鬧市開車闖紅燈,被警察戶田忠夫喝止,並將之逮捕。結果二人在警察署大打出手,雙方都負傷。事情傳到雙方上級耳中,大阪師團長寺內壽一為「維護大日本皇軍威嚴」,毅然率軍砸了警察署。這就是「大阪go—stop事件」。

該事件本來就是傳統的軍警矛盾,雙方相互讓步賠償也就完事了。但隨著大阪師團的強力介入,事件不斷發酵,最後上升到了內閣。陸軍大臣荒木貞夫維護軍隊利益,在內閣和負責警察的內務大臣互相攀扯吵架,險些掀桌子。隨著事件擴大,警察署長高柳博人因為焦頭爛額而病倒,不久就死了。事件傳到裕仁耳中,在裕仁的斡旋下,軍方向警方示好,雙方握手言和,這場鬧劇才算結束。


三、東北的事跡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後,作為甲種師團的第四師團也進入中國東北,劃入關東軍。為了提高部隊戰力,日本高層連續派了多位「名將」擔任師團長,其中就有率4萬日軍橫掃馬來亞,迫使13萬英軍投降,被稱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但即便是山下,也沒能提高大阪師團的戰鬥意志。

1939年爆發了諾門罕之戰,大阪師團和仙台師團(第二師團)都負責增援,仙台師團接到命令後,強行軍4天,便抵達前線參加戰鬥,被蘇軍一通暴揍;而大阪師團接到消息後,突然軍內病號增多,病假滿營,無法開拔,逼得聯隊長坐鎮醫務室親自確定病患,這才開拔,由此日軍流傳出「聯隊長當大夫」的笑話。而開拔後,大軍行軍極其緩慢,同樣的路程,大阪師團走了8天,還有人不斷掉隊。等大阪師團先鋒隊到達前線,戰事已經結束了。聽到停火的消息,大阪師團突然行軍快速起來,到前線轉一圈後,便雄赳赳地滿編班師回營。而仙台師團卻傷兵滿營。

雖然關東軍極其惱怒,但隨著侵華的擴大,軍部沒有追究大阪師團的責任,反而將其投入華中戰場。


四、南方戰場

1941年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日軍統帥阿南惟機率12萬人,讓大阪師團打主攻,他們一度攻入長沙城,但遭到長沙守軍的激烈抵抗,全線崩潰,日軍傷亡3萬多人,中國取得了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勝利。自此以後,沒有指揮官再敢派大阪師團上前線。大阪師團開始負責占領區的「治安」。

作為甲種精銳師團,隨著日本侵略東南亞的開始,大阪師團也進入東南亞。1942年4月,由於先前日軍已經圍困多日,待大阪師團介入,菲律賓的科雷吉多爾要塞的美軍便趁勢投降了。可以說這是大阪師團在南方戰場上最大的戰績。此後大阪師團依舊負責占領區的「治安」,再不上前線。

1945年日本投降的時候,和面黃肌瘦、死不投降的其他日軍不同,在曼谷的大阪師團各個紅光滿面,興高采烈地向美軍投降。日本在戰後統計,侵略東南亞的南方軍中,大阪師團是傷亡最少,物資保存最好的師團,美軍都稱大阪師團「愛好和平」。


文史君說

雖然今天都說大阪師團是窩囊廢,但筆者從大阪師團的戰績來看,他們可不簡單,日俄戰爭都是上萬人的大會戰,慘烈程度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大阪師團能連克金州、南山、得利寺、大石橋等地,傷亡慘重,敗而不潰,而且此後還參加了十萬人的遼陽會戰、沙河戰役、奉天會戰,也可見大阪師團軍紀森嚴。日本寫小說的司馬遼太郎認為,大阪在歷史上就是商業城市,這些市民和封建領主鬥智鬥勇了幾百年,已經有了豐富的抗上保命經驗,生活作風上也是斤斤計較、討價還價。在二戰中與其喊著「為天皇而死」這些空洞的口號,不如獲得實際利益。所以才總結出「不合理的戰鬥不參加」、「無益的犧牲不參加」以及「窮途的敵軍不要追」三不原則。這也是大阪人市民性的體現。

參考文獻

吳廷璆:《日本史》,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年。

柯育芳:《長衡會戰日軍參戰兵力述考》,《抗日戰爭研究》1993年03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