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大觀版:神秀嶗山

光明網 發佈 2023-12-04T10:23:40.084259+00:00

作者:王溱家鄉有山名嶗山。「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這句話膾炙人口,出自東晉的晏謨,後人讚美嶗山,總會以此為據。李白曾來此遊覽,據說這位走遍名山大川的詩仙登上嶗山後,立時被雄渾壯闊的滄海峻岭所震撼,於是詩興大發,仰天誦吟。

作者:王溱

家鄉有山名嶗山。「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這句話膾炙人口,出自東晉的晏謨,後人讚美嶗山,總會以此為據。李白曾來此遊覽,據說這位走遍名山大川的詩仙登上嶗山後,立時被雄渾壯闊的滄海峻岭所震撼,於是詩興大發,仰天誦吟。後世的眾多「大咖」,如丘處機、趙孟頫、高珩、唐夢賚、康有為、蔡元培、柳亞子等也來過嶗山,都留下了激情澎湃的詩文。如今,不少詩句被刻在嶗山的巨石上,人們在登山時,濃郁的書卷氣撲面而來。

嶗山宮觀星羅棋布,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其中以太清宮最負盛名,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太清宮有著名的「三殿」,然而最讓遊客們感興趣的還是穿牆壁和山茶花,就連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青島人,每次陪客人登山都會饒有興致地前去觀看、拍照,聽講解員娓娓道來。

清初的大文豪蒲松齡從家鄉淄川來嶗山遊覽,在被譽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的嶗山產生了創作靈感。那天晚上,蒲松齡正在太清宮一廳內休息,夜色中似乎見一人一閃即逝,像是穿牆而去。這顯然是幻覺,然而那道影子一直縈繞在蒲松齡的腦海,久久揮之不去。於是,在萬籟俱寂的夜晚,伴隨著陣陣山風和潺潺水聲,蒲松齡挑燈疾書。清晨,《嶗山道士》已躍然紙上,塑造出一個胸懷大志卻又「嬌惰不能作苦」的富家子弟形象。太清宮那面刷了白粉的牆壁,如今成為「體驗之牆」,時不時有遊客低著頭或抱著腦袋迎牆衝去,到了跟前又停下,呵呵一笑。

太清宮的三官殿前,有一株山茶,冬春之際,滿樹綠葉流翠,紅花芳艷,猶如落了一層絳雪。當年蒲松齡寓居於此,觸景生文,浮想聯翩,構思出一篇浪漫的愛情小說——《香玉》。絳雪是小說里一位孤傲清高、極有個性的女性。山茶,也叫耐冬,漂亮、壯觀,詩曰:「綠葉紅英斗雪開,黃蜂粉蝶不曾來。」耐冬深受青島人的喜愛,上世紀80年代被選為青島市花。

蒲松齡自謂「喜人談鬼」「雅愛搜神」,擅長將「事奇」「人奇」「情奇」「文奇」巧妙結合,讓「花妖狐魅」「神鬼仙人」超越筆墨,賦予其現實、深刻的意義。他把兩篇小說的場景都設定於嶗山,足見嶗山之神秀。

名山大川往往都是高僧的駐足之地,嶗山自然不能免「俗」。這裡要特別提及的是法顯大師。法顯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公元399年,年逾六旬的他從長安出發到印度求法,先越過河西走廊,再穿行新疆的城邦和沙漠,翻過帕米爾高原、喀喇崑崙山,前後14年,訪問了30多個古國,用法顯自己的話說:「顧尋所經,不覺心動汗流!」

後來學者發現,法顯所踏足的國家,許多是今天「一帶一路」的重要成員國。他回國後撰寫的《佛國記》,翔實地記錄了這些國家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產、風俗,以及社會發展情況、經濟制度等,是珍貴的歷史資料。而法顯回國正是在嶗山登陸的,這無形中給嶗山增添了魅力:這裡不僅有秀美的奇峰深澗,亦有厚重的文化寶藏。

嶗山的景色自然是迷人的,最著名的當數夜景「太清水月」。當年,清代才子劉墉在嶗山太清宮遊玩,天色漸暗,恰逢一輪明月從海中緩緩升起,他凝神望去,只見天上有月,水中也有月,月光下的太清宮也格外靜美,好一幅意境幽深的畫面!於是,他提筆寫下了「太清水月」四個大字,從而有了這片「最美賞月之地」。如今,許多遊客慕名而來,仰望蒼穹,欣賞如水的月光,此時再看嶗山,但見層巒疊嶂,雲霧繚繞,深邃而靜謐,讓人不禁陷入幽遠的遐思。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23日0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