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晚報】新樂街道的小故事裡藏著大幸福

皇姑發佈 發佈 2023-12-17T02:21:50.138857+00:00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生活在一個充滿人情、互相關照的社區,不僅僅是生活中的小確幸,更能在方方面面中感受到大幸福。皇姑區新樂街道就是這樣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在這裡,獨居老人遇事有人幫;在這裡,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共享天倫。  透析老人「失聯」  鄰居社區聯動找人  「你好,李慧嗎?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生活在一個充滿人情、互相關照的社區,不僅僅是生活中的小確幸,更能在方方面面中感受到大幸福。皇姑區新樂街道就是這樣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在這裡,獨居老人遇事有人幫;在這裡,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共享天倫。


  透析老人「失聯」

  鄰居社區聯動找人


  「你好,李慧嗎?有一個緊急情況,我愛人是計程車司機,天天送泰山小區27號樓王維秀阿姨去透析,今天到約定好去醫院透析的時間了,但是王阿姨的電話一直打不通,我們怕老人在家出什麼意外,請社區幫忙看一看。」6月2日7時10分,46號樓居民任阿姨焦急向泰山社區網格員李慧電話求助。

  李慧立即在社區工作群里上報了此事。隨即,泰山社區書記張楠以及負責27號樓的網格員張書晗趕到了王維秀家門口,並協助計程車司機撥打了110報警電話,請求民警幫助,聯繫王維秀老人的兒子。在徵得家屬同意後,找來開鎖的工人撬開了房門。進門後,大家發現老人癱坐在地,十分虛弱,右側肢體無法動彈,不能言語。「趕緊救人!」民警立即撥打了急救電話。很快120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將老人轉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經過醫院檢查診斷為突發腦梗,幸好發現及時,老人暫無生命危險。

  據悉,王維秀是一名獨居老人,同時也是一位需要長期透析的患者。從發現老人「失聯」到送到醫院救助,全程不到一個小時,是大家的爭分奪秒,是鄰里溫情,是網格公安的攜手,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在醫院安頓好老人後,王維秀的兒子來到社區,對熱心的好心人表達了深深的謝意。


  貼心「話聊」

  巧解「心病」


  「小趙同志,我正要找你,我的腰疼得厲害,沒法走路了。我沒有兒女,你能帶我去醫院嗎?」6月5日一早,北陵社區網格員趙麗新在進行每日特殊人群尋訪中,電話另一端傳來賈鳳英老人的「求助聲」。

  今年90歲的賈鳳英無兒無女,平日是社區關照的重點對象。了解到老人需要送醫的需求後,趙麗新立即上報社區,隨後與社工站的同事一同前往老人家中。見到趙麗新,老人立即拉住了她的手,「感謝社區對我的關心,看到你們,我的病都好了一大半,我這會兒感覺還挺好,等過幾天不舒服你們再帶我去醫院吧。」陪老人聊了會兒,趙麗新離開時發現了桌上的電費單,主動幫助老人繳納了電費。事後,趙麗新說:「有時候老人不一定是身體上有病痛,更多的是心靈上感到孤單,於是我們就在能力範圍內提供幫助,讓老人儘可能安享晚年。」


  換上新燈泡

  心裡「亮堂」了


  「實在是不好意思打擾你們,但我實在是沒有辦法了,真不知道該找誰了。」新樂社區專職網格員小吳在例行巡查時接到了83歲老人洪博芬的求助電話。「我家裡的客廳燈前幾天突然不好使了,時亮時不亮,偶爾一閃一閃的。衛生間的電源開關也壞了,擔心有漏電的安全隱患。我年紀大了,而且還是自己住,不方便從外面找維修師傅,你們能不能來幫幫我?」洪博芬說。

  小吳立即聯繫了物業的電工李師傅,並隨同一起前往洪博芬家查看情況。經過檢查,原來是LED燈芯、驅動器和開關壞了,只需換新即可。由於時間較晚,建材城已經關門,只能等到營業時再購買。第二天一早,小吳和李師傅準時來到洪博芬家。李師傅麻利地將舊配件拆卸下來後,還沒等老人開口,小吳就表態:「您別擔心,我這就去買新的配件,您在家安心等我。」隨後,小吳拿著拆卸下來的配件匆匆前往建材市場。30分鐘後,小吳帶著新買的燈芯、驅動器和開關回來,遞給了李師傅安裝,並幫洪博芬把燈罩一併清洗乾淨。

  最終,衛生間的開關好使了,客廳里的燈也亮了。老人看著不再閃爍的燈激動地說:「太謝謝你們了,真是幫了我大忙,不光是燈亮了,我這心裡也亮堂了!」


  行動不便

  社工陪伴就診


  泰北社區網格員小崔在對特殊群體走訪中了解到,家住黃河南大街104-3號樓的孤寡老人魏青蘭突然腰腿疼得厲害,走路困難,想去醫院看病,卻苦於沒有兒女陪同。在聯繫了新樂街道社工站後,小崔與社工小王一起陪同老人前往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看病。

  陪護過程中,小崔和小王忙前忙後,一邊拖拽著40餘斤的行李箱,一邊攙扶著老人掛號、就診、繳費,並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同時,小王時刻關注老人的身體情況,耐心安撫穩定情緒。由於病房已滿,無法辦理住院,小崔通過耐心溝通,最終醫生為老人先開了緩解疼痛的藥,又預定了住院病房,並留下了聯繫方式,方便及時辦理住院手續。小王則仔細查看用藥說明,叮囑老人每日服藥時間和用量,然後將其安全送回家。此後,社區持續關注著魏青蘭的身體情況,提醒老人按時用藥,並跟進住院情況。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我沒有兒女,你們就像我的家人一樣,生活在這樣的社區,我真安心!」老人感動地說。面對魏青蘭的感謝,社工們都表示「這不算什麼」,「作為社區工作者,我們一直在努力解決轄區內的老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讓老人體驗到親人般的關懷和溫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