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個美國人從臨夏出發,經合作前往臨潭沿途所見

風吹草語 發佈 2023-12-17T18:31:41.510311+00:00

1938年2、3月間,美國牧師海映光從河州(今臨夏)出發,前往合作與洮州(今臨潭),沿途所拍攝下很多照片,再現當年大西北的真實景象。途中小憩1938年2月至3月間,海映光和季維善牧師夫婦一家從河州出發,前往合作和臨潭。

1938年2、3月間,美國牧師海映光從河州(今臨夏)出發,前往合作與洮州(今臨潭),沿途所拍攝下很多照片,再現當年大西北的真實景象。

1938年2月至3月間,海映光和季維善牧師夫婦一家從河州出發,前往合作和臨潭。圖為他們中途的一個休息點,夫人和孩子席地而坐,馱運行李的馬匹站在旁邊。

位於半山坡上的幾棟房子,皆為平頂,土牆,房子周圍種滿了莊稼。海映光介紹說,這裡是隱居修行的藏傳佛教徒的住所。

洮河是黃河上游的一條支流,藏語稱為碌曲,是魯神之水、神水的意思。這是從半山腰向下俯瞰洮河的景象,河水寬闊而清澈,一條木舟系在河邊上,另一側的河岸上堆放著不少的原木。

這是途中遇到的一座藏族村落,這裡的百姓過著半農業半遊牧的生活。房屋也多為平頂,房子周圍搭建著土圍牆。

村落被雪山環抱,非常寧靜祥和。一名穿著棉袍的藏族婦女正牽著馬經過,路邊是一戶居民院落的大門,很原生態。門前飄著經幡。

在這個村子裡,幾乎每家每戶的門前都撐著一個木桿搭起的架子,上面掛滿了晾曬的羊毛。

一行人在一片雪野間休息,儘管氣溫很低,但是藍天白雲以及白雪皚皚的山巒,給人一種置身世外的超脫之感。

片刻的休息之後,大家騎上大馬,踏著碎瓊亂玉,繼續踏上征程。天高雲淡,景色蒼涼又令人難忘。

一座在被四方土牆圍起來的藏式佛塔。這種佛塔在藏民生活區幾乎無處不在。藏語稱「曲登」。「曲」,在藏文中含有恭敬、供養、祀奉的意思;「登」,在藏文中含有的依靠、依賴、依存、支柱、根基、歸宿等意思。

站在山坡上遠望合作城,畫面上所呈現的即今天安多合作米拉日巴景區的景象,一座白塔矗立在道路旁邊,白塔之後的山坡上,密密麻麻地蓋滿了房屋。

繼續向東方望去,一座高大的樓閣矗立在建築群之外,這就是著名的米拉日巴佛閣。近處的草地上,一群氂牛正在悠閒的吃草。

這座佛閣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全稱「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層佛閣」。海映光描寫說:這是一座深紅色的高大建築,綠瓦的屋頂,白色的建築鑲邊和白色的牆頂,在藍天下熠熠生輝,非常壯觀。

佛閣通高四十多米,造型獨特,氣勢恢宏,裡面主要供奉藏的是藏族百姓婦孺皆知的米拉日巴尊者。可惜的是,圖中這座雄偉的建築後來被人為損毀,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九層佛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依照原來的樣子重建的。

從合作前往臨潭途中的一塊三角形巨石,上面用醒目的藏文刻著佛經,這種石頭被稱為祈禱石。

在道路邊看到的斷壁殘垣,這些被嚴重風化了的土牆已經有些年頭了,它們是過去戰亂的見證。

臨潭境內的一座藏傳佛教寺廟,是由很多座房屋組成的龐大建築群,背靠著起伏的山巒,遠遠望去,特別壯觀。

海映光在路邊拍攝的一處風景,掛著殘雪的乾枯樹枝、低矮的土牆和高聳的山巒同時出現在畫面中,有種說不清的淒冷感覺。

更多大西北老照片,請點擊下方的《美國牧師海映光西北攝影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