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穀倉:重塑一個現代的精神糧倉

卷宗wallpaper 發佈 2023-12-19T19:07:11.457796+00:00

位於杭州西北的良渚文化村緊鄰良渚遺址保護區,自2000年左右開始規劃建設,集文化、人居、旅遊三大主要產業資源優勢於一體,如今已成為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田園衛星城鎮。

位於杭州西北的良渚文化村緊鄰良渚遺址保護區,自2000年左右開始規劃建設,集文化、人居、旅遊三大主要產業資源優勢於一體,如今已成為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田園衛星城鎮。玉鳥集商業街區位於良渚文化村的南面,它結合自然地理,藉助草木布局呈現出院落式的商業街區,成為在地居民及來往遊客的日常所在。

玉鳥集地塊從2005年開發,逐漸形成了充滿都市田園的多樣業態,而在它的周圍,聚集了教堂、博物館、小鎮市集、居民住宅、養老社區、酒店,以及由安藤忠雄執筆的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別稱大屋頂)等。時至2020年,玉鳥集的末期工程僅餘留最後一個約6000平方米的地塊,業主邀請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填補這塊「拼圖」,不只為完型整個場地,更希望這裡的建築(下文稱「大穀倉」)可以成為收官之作,為其點睛。

由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的大穀倉位於一處狹長的地塊上,主持建築師柳亦春將其打造成為小鎮客廳。

在項目之初,業主對大穀倉的空間功能有著朦朧的期待:它應該兼具日常生活屬性和精神性,大家願意來此相聚,像是從容而自在地步入舊時家族宅院的前廳,在良渚的山水間稍事休息、隨意侃談;人們也可以在此舉辦公共活動,召開演講座談或是輕鬆的同好聚會,大舍建築的主持建築師柳亦春將其總結為具有靈活社交屬性的「小鎮客廳」。

建築師以「前廳後廊」的形式重新規劃場地,讓場所有了豐富的功能。

大穀倉地塊東鄰良渚文化藝術中心,西鄰玉鳥集的出入口,建築師在充分考慮原有地塊的交通限制後做出退讓,將用地調整為細長的島狀,使其更獨立且更方便人流行進。設計團隊在做整體形態研究時,由大穀倉「小鎮客廳」的定位自然聯想到「廳堂」的傳統空間類型模式,輔以「廊院」,可以讓空間在趨向江南傳統民居精神的同時更加有層次,「前廳後廊」的豐富形式便有了大致的輪廓。

大穀倉中的廊院形態。

柳亦春在良渚博物院中發現的一個

陶罐上的刻字與「舍」字十分相似。

為確定建築單體的形態,柳亦春在前期經常去往良渚博物院參觀,試圖找尋以建築延續當地文化的契機。他在某次無意間看到一個距今約有4600年出土的陶罐,陶罐背後的圖案令他嘆呀不已,「這個圖案簡直就是大舍的『舍』字!可細想篆書也不過是2200多年前秦朝才出現的文字,也就是說當文字暫沒有形成的時候,先人們已經在用圖形去表達他們對房子的概念——這當然也符合象形文字的發展規律。當我看到這個圖案時,似乎感受到來自遠古的人們對建築文明從未間斷的呼喚。」

大穀倉立面的材料組合細節。

因此,如果設計希望讓大穀倉回應傳統建築的延續性,除了整體形態、材質等方面,還可以用最簡單的、原型化的建造類型去表達,這便又引回到大舍建築近幾年間,始終著眼於林徽因先生所講的中國建築三要素「亼、屮、囗」,即屋頂、柱樑、台基:「亼」除了屋頂的象形,也指人可以匯集於此;「屮」是支撐,是結構,是造物所不可或缺的;「囗」講的是基座或圍牆圍合成一個場所或領域。原型可溯,但不同項目因場地和具體環境而變化,在結構系統與空間系統互相作用下,才能創造出讓人心儀的場所。

大穀倉建築結構示意圖

建築正立面充滿幾何構成之感,而斜屋頂由鋒利的銳角隨著弧線逐漸在頂部形成狹長的天窗,雙坡屋頂形成獨特的室內空間。

微地形場地被整體抬高約1米形成景觀化的建築基座,人們沿著道路需要拾級而上一定的高度,而後進入主體空間。進入後剎時產生「墜入」的感覺,這是因為設計又將內部空間下沉,在室內形成了下跌式的縱向變化,打造讓人推門而入後完全沒有緩衝,直面整體大空間的豁然感,也是「囗」有著當代感的體驗所在。

混凝土材質與木材形成空間氛圍一冷一暖的對比。

在「亼」的部分,設計順應細長的地形,將傳統的雙坡屋頂修長延伸;而後根據大穀倉的功能屬性調整屋面高度,形成長條的、偏陡峭的屋面,從而在外部體現建築的標誌性;由於大穀倉的兩側對應著商業街與良渚文化藝術中心的出口,設計將屋脊扭轉,如同對鄰裡間友善的呼應,屋面便自然形成了靈巧的曲面造型,以謙虛和歡迎的姿態吸引人們一探究竟;最後,扭轉的曲線屋脊被打開,讓更多自然光線從中滲透,塑造了更強烈的精神性。屋面材料選取了直立鎖邊,良好的工藝性能在屋面扭轉時形成優美的韻律,而收邊流暢的線條感如同在天空中倏然划過一筆,留下瀟灑飄逸的痕跡。

與室內木質材質的氛圍不同的是建築外部屋頂採用鈦鋅板,下部則用落地玻璃幕牆打造出通透之感。

作為支撐結構的「屮」頗具巧思。常規類似的結構支撐一般用在建築的長邊,建築師有意將大穀倉兩個短邊的混凝土山牆作為結構落地的重點,屋面在短向沒有出檐、利落收口,而長邊方向就獲得了完全被打開的可能性,配合大面積的玻璃幕牆打造出整體的通透感。在幕牆的外延,設計補筆了「廊」的造型,以約5公分的纖細黑漆鋼柱支撐,這樣就造成了有趣的視覺錯覺,仿佛整個建築由細柱撐起,更加輕盈地「漂浮」在場地上。

主體建築之後是半開放的廊院,長廊環繞出一個內部的庭院。

側邊的檐廊向場地的另一側延續,在主體建築的後方形成一片半開放式的廊院,長長的可上人屋面仿佛是建築逶迤的裙擺,在地面形成地景式的空間,作為餐廳和人們半室外聚集的場所。為了控制限高,餐廳部分設計了1.2米的下沉,鋼板屋面緩緩起翹,為二層空間創造出足夠的高度。在餐廳與主建築之間的屋面中央鏤空,形成兩邊寬約2.4米的環形廊道,人流可以從這裡穿梭於商業街等周圍空間,大穀倉就如同核心樞紐一般激活了整片場地。

不同於充滿張力的建築外觀,人們走進室內更多感受到的是舒意自在。建築內部以灰色及原木色為基調,大面積落地窗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元素,模糊了室內外的界限。腳下是通敞的大跨空間,抬頭看見扭轉的屋頂呈現出流暢而富有動感的畫面,恣意自由的氛圍歡迎人們在這裡進行靈活與多元化的活動,並期待他們在此停留片刻,舒緩城市生活的快節奏帶來的慣性。

一層相對開闊的視野與二層更為私密的空間形成反差。二層的天光營造出一種神聖的冥想空間氛圍,更適合靜靜坐下來享受空間。

二層作為親子活動的主要場地,設計創造了更多可以臨窗席地而坐的空間。由於屋頂斜率較大,因而避免了壓抑逼仄的感受,兒童們也更願意呆在親切如閣樓一樣的小空間,沉浸享受閱讀和遊戲的時光。

項目完工後,玉鳥集的最後一抹生花妙筆勾勒完成,吸引了大量的當地居民和遊客慕名探看。大穀倉作為玉鳥集的文化標誌與良渚商業區的核心,建築與島形的地塊完美結合,其鈦鋅板與清水混凝土的外觀材質讓它輕巧自然地楔入在整體場地中,外部開闊的綠茵環廊提供給人們休憩嬉戲的空間,寧靜而富有層次的室內為各種活動創造了可能。

建築的名字「大穀倉」來自設計初期大家起的愛稱,而塑造精神世界的糧倉確實成為這個空間的目標。

不僅如此,「大穀倉」的項目名稱也名符其實。穀倉作為一種獨特的空間類型,起到貯存和保護食物的作用,「倉(倉)」也是「舍」的一種:頂部尖券高高、內部筒倉提供充足的儲存空間、外立面通常只有一個倉門以保安全,每當人們看到這樣簡單的符號都會聯想到富足、豐收的畫面。大舍建築的這一新作在神韻上確與穀倉的原型類似,當人們從正立面的單扇門入口進入,看到屋頂曲面一根根木條交錯相搭,不禁喚起他們對早期農業建築的記憶,只是如今時代更進一步,這裡所安住的是大量的書籍以及各種各樣的文化生活方式,向我們提供的是更加充盈豐盛的精神食糧。

項目名稱:大穀倉

項目地點:杭州市餘杭區良渚街道玉鳥集1-101

建築師: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

設計團隊:柳亦春、沈雯、吉宏亮、張曉琪、王軼、張准(結構)、胡曉劼(結構)

結構設計顧問:和作結構建築研究所

施工圖配合單位:浙江青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幕牆設計:浙江中南幕牆設計研究院泰幕諮詢所

景觀設計:重慶承跡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上海馭韶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室內)、上海佐一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室外)

室內設計施工圖配合:杭州潘天壽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

委託機構:杭州萬科

建設單位:杭州長源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土建施工:杭州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鋼結構施工:杭州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木構施工:上海雋執建築科技有限公司

幕牆施工:浙江大燕建設有限公司

室內裝修:安徽翱運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景觀施工:浙江易道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設計時間:2020.05-2021.05

建成時間:2023.04

建築面積:1846.94㎡

攝影:田方方

撰文:姜杳冥

編輯:杜涵茜

關鍵字: